APP下载

学趣体验: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2020-05-11王晓芳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王晓芳

【摘 要】 语文教学中亟须回归“学趣”体验,在还原语文本色中呈现情境,在创新语文教学中彰显情趣,在丰富语文体验中发展情智,让语文教学焕发情趣魅力,让孩子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情趣与快乐。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趣体验;语文素养

“学趣体验”是指将语文学习转化为语文言意情趣的体验,让语文学习成为基于语文本色,现于言意情趣,达于理解运用的“磁场”。教学中,可通过对教材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感悟其言意情趣与构思精妙,从而学习欣赏文本语言的色、香、味,品味文本语言的音、形、义,掂量文本语言的重与轻,估摸文本语言的柔与刚。同时,在讨论思辨中展现情境,在还原文本中彰显情趣,在创新教学中发展情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情趣。

一、在还原语文本色中呈现情境

“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体验生活”。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场景是它的本色特征,文本内涵的言、意、情、趣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为此,教学时必须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使文本承载丰富的生活印记,从而让学生在字、词、句、篇中感受语文真正的魅力,学得有滋有味。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时,为了使孩子体会阿炳在双目失眠时内在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情感,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场景:

师:阿炳他为何没能够听到这奇妙的声音?却只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是阿炳父亲说错了吗?请用你们的笔,在课文里画一画。

师: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我找到了“双目失明”。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想想,你此时此刻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阿炳由于双目失明,他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了,心里非常难过,才会叹息。

师:阿炳他是看不到了,那他真正看不到的是什么呢?

师:一片黑暗,阿炳他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呢?

生:看不见他的二胡、二泉。

生:看不见美丽的月色。

生:看不见树木葱郁的惠山美景了。

师:阿炳由于眼睛的双目失明,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了,所以他只能靠听着,渐渐的……

生:(接着齐读文本)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要使学生真正展开有效对话,教师必须先与学生一起对文本进行“发酵”,从而“读出作者的内心”“读出文本含义”“读出自己所思”中发别人之未发,及别人之未及的“漫谈感悟与多元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作者在文本中文本所体现的内在感受必能被学生所理解接受。

二、在创新中彰显语文教学情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个人内在学习的潜在动力,唤起孩子学习兴趣也就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凸显语文学习的情趣性,必须去充分挖掘文本內涵,要以文本之趣引学生学习之趣,以文本之情引学生学习之情。语文教师要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新形式,努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学习之情,以教师之趣激发学生学习之趣。 只有情趣共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才会真正地发生。

在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孩子体会感悟他当时忍辱负重的情景,教学中可以通过适时“补白”,再现他在遭遇横祸时那段历史资料,“补”上《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表明自己决心的相关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唤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补充积累与司马迁一生经历有关联的成语。教学第一节,可让学生识记“博闻强记、家学渊源、栉风沐雨、名山大川”等成语;教学第三小节,可让学生识记“挺身而出、不白之冤、犯颜极谏、忍辱含垢、飞来横祸”等成语;教学最后一节,识记“藏之名山、鸿篇巨制、大笔如椽”等词语。在教学中,适时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把每小节的内容替换上相应的成语来重新表述。最后,设计一次习作小练笔——让学生用识记的十二个成语写出司马迁的一生伟大的经历和成就。

三、在链接语文生活中发展情智

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味变了,缺乏自己积极主动的情感参与,缺乏自己入情入境的丰富感悟,难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生动场景。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文本内容,适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融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长孩子学习的智慧,丰富孩子学习的体验,提高孩子的学习素养。

例如,对《青海高原一株柳》这课进行教学时,为了使孩子体会一株柳与恶劣天气抗争的生命伟力。可设计为:

这株撑立于青海高原之上的柳树面对着干旱、寒冷、风雪、雷电会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呢? 我们可以假想——自己就是这株柳树:

看,面对虐杀生灵的恶劣天气,独立在风雪之中的你会做出怎样的努力?

看,面对持续150天的干旱,独立在干裂的土壤之中的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努力?

听,面对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独自撑立在雷电之中的你又会做怎样的努力?

对着干旱、寒冷、风雪、雷电,你是怎样努力的?你难道不怕被摧毁吗?

想想你的同类——灞河柳活得多逍遥自在!你不觉得老天对你不公吗?

这样有趣的情景联想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也同样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语文原有的魅力被充分焕发出来了,从而使孩子渐渐喜欢上语文。

实践证明,引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离不开实践。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同时给予学生对文本思辨的最大空间。 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学趣”才能得到充分的维持与激发,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语文能力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学趣体验”作为提升语文教学吸引力的一种关键策略,可以让言、意、情、趣回归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吸引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有益终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怀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

[2]张巧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14).

[3]李意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

[4]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08).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