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玩的小学数学班本课程实践

2020-05-11徐春芳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班级小学数学

徐春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唤醒学习热情、点化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开启学习智慧。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释放智慧的创造性与灵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班级  课程开发

白鹿小学慧玩课程“寓学于乐、玩中促学”的理念,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所说的“数学好玩”不谋而合,陈先生从十岁开始就觉得数学好玩,从而痴迷上了数学,成了伟大的数学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从而“玩好数学”呢?笔者尝试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步道”“实践活动”“自主创课”这四种形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经历“好玩—会玩—汇玩—慧玩”。怎样才是“好玩”的小学数学班本课程实践呢?

一、“好玩”,唤醒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离不开深受他们喜爱的“数学游戏”。当“理性的数学”遇见“好玩的游戏”,内在的“高冷”气质与外在的“热烈”形式充分碰撞时,产生了强烈的“好玩”效应。

比如,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与美妙,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升数学的思考与探究能力,笔者设计了“数学游戏:美妙的数列”这一课。首先由有趣的兔子繁殖问题引入斐波那契数列(也称兔子数列),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讨论活动,结合数据与图片,充分感受到斐波那契数列的美与妙。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斐波那契数列里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相除,所得的商越来越接近0.618,也就是黄金比。学生在欣赏图片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黄金比的美。接下来,再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4人小组观察、讨论,研究前2个平方和、前3个平方和、前4个平方和等所得结果与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学生们合作交流后惊奇地发现,前2个平方和,前3个平方和背后竟然也藏着斐波那契数列,同时利用数形结合借助图形能更加清楚地明白其中的缘由。最后再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边长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然后在每一个正方形里画圆周长的四分之一的弧线,连起来,引出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为黄金螺旋,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这样的螺旋线,进一步深刻感受斐波那契螺旋线的美。这样一堂有趣的数学游戏课,让学生乐在其中,玩出灵动。

数学游戏以其新颖、有趣的形式娛人,以其丰富、多元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只有当教师同时具备了儿童游戏精神和课程开发能力,才能让“数学游戏”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会玩”,点化学习方法

数学“好玩”,学生“会玩”吗?笔者结合校园环境,尝试以“数学步道”的形式,让学生“会玩”数学。“数学步道”始于台湾的洪雪芬老师,她认为:“巧妙利用现有的、在地的场景,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的数学体验以及挑战活动,如计算、估计、测量、几何探索和论证等。”数学步道的理念目标是希望透过生活化、在地化的素材,带给学生数学感,并通过具体活动,来点化学习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我是白鹿小小测量员”数学步道课程。学生走进学校的小农庄,在“探究小专家”“测量小能手”“设计小天才”三项活动中“会玩”数学——“想想算算”“量量算算”“画画算算”,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稍复杂的图形面积。三项活动之间并无明显的层次关系,设计时采用“课程超市”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按小组开展感兴趣的活动。活动后,可以“研究报告”“电子小报”“手抄报”“数学日记”等形式总结收获,展示“会玩”的成果。课程设计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探索不同途径的解题策略,使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得到了深化。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相互交流中思维碰撞,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于是,校园中的“月亮湾”“星星谷”,操场上的跑道、沙坑、球门,小农庄的菜地、亭子、长廊,等等,都成了我们的“数学步道”。

从“好玩”到“会玩”,“数学步道”课程的价值凸显,功不可没。在“数学步道”课程的实践中,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剖析问题。估计、测量、计算、验证、总结……学生们在一系列数学课程体验与挑战中,不仅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还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汇玩”,丰富学习经验

“汇玩”,意指丰富学习经验。随着课程活动经验的积累,笔者尝试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多元开发学生们“玩”数学的成果,让他们在“汇玩”中分享。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调查、互相启发,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活动收获。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从“会玩”走向“汇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圆”这一单元后,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感受圆的特征,体会图形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感受平面图形学习价值,接受美育熏陶,提高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实践活动课程,“用圆绘制美丽的图案”,学生们踊跃参加,创意无限,一幅漂亮而又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不仅要靠灵巧的双手,更要具有慧眼和慧心。作图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有时为了设计方便,可以先添加一些辅助线,再利用圆的对称性,进行观察比较,举一反三,最后将图案涂上不同颜色,使整个图形色彩分明,对比强烈。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用圆规画圆需要用数学知识构建不同大小圆之间的依存关系,除了形状美,还包含了一种逻辑美。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调查、互相启发,活动的成果也丰富多彩,除了常规的“研究报告”,学生们还通过“电子小报”“手抄报”“数学日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活动收获。

创意设计和调查研究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既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想、画、剪、折、拼、贴、做以及交流与欣赏等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技能,还举一反三探究掌握了新的知识;不仅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还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不仅能独立思考,还能团队协作;不仅体会了研究价值,还培养了创新意识。从学习经验的丰富,到学习成果的丰硕,学生的数学学习境界已经由“会玩”走向“汇玩”。

四、“慧玩”,开启学习智慧

“慧玩”,重在开启学习智慧。成尚荣先生说:“教师课程离学生最近,离学生需要最近,离学生心灵最近;学生最喜欢参与到教师课程中去,也最有可能参与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在参与中又提升了能力。”班本数学课程的研究,为学生打开了一片独特的数学天地,学生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还能主动将感兴趣的数学素材提供给教师,师生共同开发富有个性的数学课程,我们称之为“自主创课”。在自主创课中,师生共同搜集素材、开发课程、发展思维,在“慧玩”中开启学习智慧。

如“游戏中的数学:反序数”一课,始于学生们感兴趣的数学游戏“读心术”。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发现与探索“反序数差(和)的规律”,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整个学习的过程,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尝试采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验证猜想,发展了“推理”这一数学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最后,对“数”的规律进行广度链接和深度思考。通过“形数”“缺八数”“走马灯数”等知识链接,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只要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探索数学规律”。

以“好玩”唤醒学习热情,“会玩”点化学习方法,“汇玩”丰富学习经验,“慧玩”开启学习智慧。“慧玩”,作为一种基于儿童立场的快乐学习方式,它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创新”通过“玩”的形式“串”成儿童成长的因子。以“班本课程”为媒,让教师成为成人世界通往儿童世界的友好使者,师生在“玩”数学中彼此沟通、心灵相应,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助跑教师的专业研究,助推核心素养的生成落地。学生完整经历“观察—思考—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提升”的一系列过程,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真正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让学生在“慧玩”中启智。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大夏书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洪雪芬.数学步道,让数学接上生活的地气[J].当代教育家,2015(2).

[3]成尚荣.教师课程:名师成长的高平台高境界[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5(9).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班级小学数学
班级“无课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