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作文教学途径,实行作文开放教学
2020-05-11刘锦才
刘锦才
【摘要】作文教学应拓宽作文教学途径,实行作文开放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树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观,其次是拓宽作文教学途径,坚持作文“三结合”教学,即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相结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观察事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扎实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开放;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作文恐惧症”始终困扰着我们的师生,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生怕作文,教师怕教文”的状况。小学作文教学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它始终牵动着众多执教者的心。《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程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见仁见智,作了大量的专项研究与改革。就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研究,本人认为要摆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拓宽作文的教学途径,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
一、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树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观
中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它往往只局限于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其实,作文教学空间远比课本、课堂生动得多,复杂得多。我们要转变这种封闭的作文教学观念,突破“三中心”观念,树立大作文观,改变“重课内轻课外、重课本轻生活、重教学轻训练”的做法,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形式多样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作文教学只有不拘一格,开放教学,才能使学生有材可选,有话可说,写成具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活泼的好文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性作文、个性化作文应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项具有研究探索的课程。
二、拓宽作文教学途径,坚持“三结合”教学
学生作文难,不外乎有三个因素:一是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表达难);二是想不出写什么(选材难);三是不知道怎么写(构思难)。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解决学生作文这“三难”问题入手。要有效地解决“三难”问题,教师就必须从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型教学。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途径往往比较单一,具体表现为: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和训练,即使是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也不注意读写结合;忽视作文指导课的作用,教师很少上作文指导课;口头语言是基础,但师生往往是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表达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很难提高,开放式作文教学应坚持“三结合”教学。“三结合”教学即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相结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相结合、指导学生观察事件相结合。“三结合”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根据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
1.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不善于观察人物,无心注意、过后即忘,作文不能对人物进行描写。在教学中联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看看文中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情、行动,展现人物特点,透过人物外表,领悟性格特征、内心活动及精神品质。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扦在腰间,他猛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此句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出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猛杀敌的英雄品质。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观察人物特点,激发了观察的兴趣和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布置“观察作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亲人、同学、老师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和体会他们的内心及品质,然后把所觀察到的情形和推测,如实写下来。学生学用结合,效果良好。
2.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走马观花,他们有的心不在焉,有的不懂观察。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注意课文中怎样描写事物的静态,即形状、大小、位置、颜色、气味等;以及事物的动态,即事物的活动、变化情况,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它的象征意义,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由远及近的描写了大榕树具有大、绿、富有生命力的特点。文中生动的描写了鸟儿的活动,由整体到局部描写了鸟儿的大小、颜色、活动变化以及鸟声、鸟影,尤其对画眉鸟的活动、叫声进行了特写。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的仔细观察,展开联想,把漓江的水比作无暇的翡翠,逼真地描写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把桂林的山比作“老人、巨象、骆驼、屏障、竹笋”,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了如何描写事物,对周围的事物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观察的经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室外或校外观察动物、植物或大自然的景象,让学生观察后主动地把所观察的情形和所感写下来。这样不断训练,学生的观察、作文能力将会很快提高。
3.指导学生观察事件,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往往叙述不具体,交代不清楚,描写不生动,没有真情实感。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叙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情,再叙事。学习叙事之前,提示学生叙述一件事要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经过”详写,观察一件事也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及情形。如《赤壁之战》一文,交代时间东汉末年;地点赤壁;主要人物周瑜、曹操;起因曹操想夺江南东吴的地方。事情经过“两军相对——准备开战——战斗开始——黄盖写假降信——黄盖借风行船——周瑜带兵跟着——火烧战船——周瑜带兵追杀——曹操逃跑”叙事过程中描写了人物的神情、语言、行动,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教师不断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叙事文章,并布置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如“亲身经历的事、发生在家里、上学路上、学校等地方的事。”学生能按教师布置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细致地观察,完全能够把一件事观察清楚,叙述具体,描写生动,真正写出真情实感。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