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划—工作—回顾”模式在5-6岁幼儿积木建构游戏中的应用

2020-05-11周琬婷李婉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

周琬婷 李婉琪

【摘要】针对幼儿积木建构游戏水平普遍较低,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将高瞻课程中的“计划—工作—回顾”模式引入建构游戏中,能够促进幼儿建立明晰、丰富的建构计划,自主思考建构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总结反思、提升经验。教师应该从为幼儿提供自主、丰富的建构环境,重视前期经验的积累,提升幼儿建构技能,发挥分享的力量,适当的观察与评价等方面促进幼儿积木建构游戏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建构游戏;高瞻课程

一、问题提出

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而常见的游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各领域学习机会,包括平衡、支撑、对称、测量、形状、造型等建构技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幼儿不断地接触和积累了各式各样的搭建经验。幼儿在积木建构中进行了自由探索,从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应生成了属于幼儿自己的学习及课程。

经过中班一年时间对于积木材料的探索,本班幼儿对积木搭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也能够呈现出自己的搭建作品,作品多数围绕着坦克、城堡这两个主题展开。经观察分析,班级里的幼儿积木建构游戏仍然以“放羊式”自由搭建为主,部分幼儿反复重复搭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建构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很大的提升;部分幼儿搭建目的性不强、搭建技巧有待提高,搭建后的经验也未能得到及时梳理。因此,在大班阶段,拟在幼儿的积木建构游戏中引入高瞻课程的“计划—工作—回顾”学习模式,探索该学习模式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积木建构游戏能力的提升,并研究和总结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教学过程及指导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以大班幼儿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积木建构游戏过程和建构物进行记录,收集其用图画或文字进行的表征。研究者对收集来的案例进行归类整理,探讨幼儿在计划、工作、回顾环节中的表现,分析教师在各种情境下实施的指导策略。

2.“计划—工作—回顾”模式

“计划—工作—回顾”是主动学习的保证机制,是美国学前高瞻课程模式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主动参与学习的所有要素,即允许幼兒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使成人密切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但是其顺序不能颠倒。在本研究中,计划是指幼儿在活动前表达自己的积木建构意愿、制定自己的活动目标,选择材料和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是指幼儿实施自己的积木搭建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搭建步骤来搭建目标作品。回顾是指幼儿在搭建活动后反思经验,回顾自己刚才做了什么以及学了什么。而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在各环节中与幼儿之间有效互动,促进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建构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案例

1.画下设计建构的计划

在初步自由尝试绘制建构计划之后,通过师生分享和讨论,明确了在建构之前,需要有一个建构计划——“设计图”,在设计图中要包含要建构主题,需要使用多少块、什么形状的积木材料,以及搭建的步骤。小逸在设计图上画下了自己的想法:在地平线上,有两座高矮不同、三角形的尖屋顶的楼房,还有一个太阳。他说:“计划搭两座楼房,有时住高的楼可以做复杂的事情,有时住矮的楼可以玩。”

2.工作中按计划实施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小逸一直不断地回想着自己的设计,先用三块长方形积木搭了一个门框,然后在框的上面立上两根长积木,积木的上面平放着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在上面再搭上一个三角形。依据第一个搭建作品,他在旁边又搭了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接着每当在第一座房子上增加积木的时候,他也会在第二座房子上相应的位置搭上相同的积木。搭建完之后,他边指着作品边告诉笔者说:“老师我完成了。你看,在二层楼的这里,我找到两块或四块积木去搭建,就对称了。我搭这个是消防大楼来的,它们是双子大楼,一模一样的。”“真的是双子大楼,它们是对称的搭建,一模一样。”在互动中,笔者帮他拍下了照片。

3.对搭建过程和作品作回顾记录

在回到课室后,小逸把搭建的积木作品画了下来。一边画一边回想着自己是怎样搭的,然后还掰着手指点数着积木的数量、积木的形状,他都一一把它们画了下来。在分享搭建的过程当中,他告诉大家,他搭的是两座消防大楼,这两座楼的上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屋顶,楼房的第一层楼是一个高高的门,然后中间有一个电梯上去,但当有任务时,消防员是从二楼的管子快速滑下一楼的;第二层是各个房间,有圆柱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房间,房间的中间是两个电梯,也能够到达房子的屋顶。原来在搭建的过程中小逸在实现原本计划的基础上,还不断地进行拓展完善,在每个房间的外形设计上、功能用途上都有了更多的创意。在他的总结中,相应更新了设计方案,并能看到搭建作品与回顾画面是那么的一致。

在开始的设计图上,小逸计划去搭两座一样的房子,会用到方形、三角形的积木。在搭建的过程中,他的第二座房子跟第一座房子是一模一样的,用的是参照、对称方法,在使用积木的数量、形状,还有搭建的造型都是一模一样的。在搭建过程中,他还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了多种形状积木进行搭建,在空间的比例上也做出一定的设计和改进,如长短、粗细、大小积木的摆放和搭建,让造型复杂的第二层楼和简单的第一层楼在空间比例上达到一定的平衡。在回顾的时候他用画面表征记录了使用的材料、形状、数量等等,还使用了一一点数、一一对应的方法,使得房子更能接近对称的表现。

通过了计划——工作——回顾的过程,小逸学会了用积木来搭建前,做了预想造型的计划图;搭建过程中,除了造型的对称,在数量上知道了点数,在形状上懂得了分类;在回顾作品的总结图里,按照形状数量还有造型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归纳和再现,让自己加深了学习的过程。

四、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采用的“计划——工作——回顾”模式促进了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高。在建构计划环节,幼儿了解了什么是建构计划,建构计划需要包含什么样的要素,这些要素又是如何作用于搭建过程的。通过制定建构计划,幼儿确定了自己的搭建主题,在某种程度上预先思考了搭建顺序和可行性。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或与他人合作讨论形成初步但明晰、有丰富细节的建构计划,包括积木的形状和数量、搭建的步骤、可能存在的力学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等等。

在建构工作环节,幼儿开始有目的地进行建构,他们会想办法去实现计划中的设计图,并灵活解决建构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而且建构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建构积木时最常见的搭建问题包括连接问题、承重问题、平稳问题、对称问题,而通过教师设计的建构技能课程,幼儿建构技能提高了从而提升了建构的丰富性、稳定性。

在建构回顾环节,幼儿先是通过图画和语言描述的形式回顾搭建的过程,梳理自己获得的建构游戏经验,然后再向同伴分析展示自己的建构作品和经验。幼儿的回顾从一开始的简述搭建游戏过程,关注于自身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逐渐发展到关注到了建构本身的特性,思考如何进一步稳定、丰富自己的搭建作品,反思自己搭建与计划不相符的原因,并影响到下一次的搭建。

“计划—工作—回顾”模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前一次的经验回顾可以促进下一次的提升,增进了下一次“计划”的有效性,建构的精准性和复杂程度等等。幼儿在旋转、递进式的建构游戏中深入学习,不仅掌握结构、稳固、连接、对称等搭建的技能,进行了美学领域的造型、搭配、组合,科学领域的空间方位、力学、统计、几何图形的组合,更在活动中体现出他们大胆表达、相互的合作,对学习的坚持、勇敢面对挫折并不断尝试等等学习品质。

五、讨论与建议

1.提供自主、丰富的建构环境

在自主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建构计划的主题和是否跟同伴合作搭建,因此,幼儿愿意长时间的进行建构,并在建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意。在积木建构过程中,有时幼儿的建构计划会因为没有形状合适或数量充足的积木而不能实现或扩展建构主题,要提供数量、形状充足的单元积木,还能了解不同积木形状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幼儿数学领域的发展。同时要丰富建构材料的种类,例如,幼儿可自主选用纸盒、积塑等低结构材料进行设计和搭建,从而拓宽思维、扩展幼儿对建构材料的认识。还可以提供一些非积木建构类的辅助材料,在建构区提供小植物、动物模型等,可以激发幼儿搭建跟动植物相关场景的意愿。

2.重视前期经验的积累

幼儿的建构主题通常是从日常经验出发的,幼儿在积木建构过程中将日常所见所学进行再现和创造,因此,要重视前期经验的积累,让幼儿对物体进行观察、发现、比较,包括对建构物体的比例、结构、空间位置等内容的经验获得。同时,要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一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如,空间方位及建构、几何形体的组成,建立从平面建构再到立体建构的发展思维,培养好奇、坚持、具有探索精神的学习品质。

3.提升幼儿搭建技能

在幼儿建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涉及连接、承重、平稳、对称的建构技能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暗含建构技能的游戏情境,例如,比一比看谁搭的楼房又高又稳,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自身的建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针对建构技能的核心经验进行相应的梳理和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讨论、故事分享、作品欣赏、实验等方式,在集体的环境下促进全体幼儿的学习和思考。

4.发挥分享的力量

在分享环境,要鼓励幼兒主动进行分享,帮助其自身总结经验,让全体幼儿互相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幼儿的思考,适当地归纳总结幼儿的分享,从而提升幼儿的积木建构水平。在环境创设上,设置展示幼儿积木建构游戏过程的空间,保留幼儿参与活动的足迹,积累幼儿作品资料,以展示式、问题式、图示式、提示式、记录式等方式分享幼儿学习的经验。在集体中进行分享经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其更愿意投入在积木建构游戏之中。

5.适当的观察与评价

在高瞻课程中有一套自身的学前儿童观察记录系统(COR),提出了8个课程内容领域的58条关键发展指标,可以结合这些关键经验对幼儿进行观察判断其水平,并且可以结合观察量表、轶事记录表等对环境、教师指导、幼儿表现等进行观察与评价,在观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薛婷婷.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研究——基于高瞻课程的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霍力岩,孙蔷蔷.高宽课程模式的特点和实践运用[J].福建教育,2017(25):25-27- 33.

[3]王春燕.积木搭建游戏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教师的支持性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4):19-22.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
小班幼儿自主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支持作用
学前儿童建构游戏的核心经验及教育建议
户外自主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幼儿“户外建构”游戏活动生成记
让小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中萌芽
让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成功
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