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盈“小源头活水”

2020-05-11梁敏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3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解决途径农村学校

梁敏君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即是进行写作的基本,犹如木之本,水之源。在农村小学,学生经常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了的文章,亦大多是单调乏味、生搬硬套、堆砌而成,内容杂乱无章,这一切,正是写作素材缺乏的体现。而本文旨在探究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写作素材缺乏的成因以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学校;写作素材;缺乏成因;解决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三四年级的写作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乐于动笔,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写作乐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中年级作文正是由看图写话向独立构思写作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城乡结合的小学生,由于校园家庭生活环境有限,很多学生都有一种不知道该写什么的迷茫,归根究底,其实是缺少素材积累的方法和经验。

一、素材缺乏的成因

在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八周,笔者对本校三年级学生做过一个作文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三、四年级,正处于由看图写话向习作过渡的阶段,也是正式写作的起步阶段,但调查数据显示,喜欢写作的学生只有极少部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学生一提笔就是一面茫然,头脑空白,没能捕捉到写作素材,或者是没有把素材积累下来。深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两难的生存环境——见识不广

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外在生存环境。他们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虽然他们的四周都是城市的正在建设中的钢筋水泥,学生住的也是自建的小洋房,从表面上看已与城市零距离。但是大城市中如图书馆、公园等各种的公共设施离他们还很遥远,他们活动的范围还是只能局限在自己的村子里。而且他们骨子里仍是不折不扣的农村孩子,他们的祖辈都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村子里出现了很多租客,但绝大多数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外来工。他们居住的村子仍是老模式,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管理。在课余时间,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既不能像农村孩子在田野里撒脚奔跑、追赶鸡鹅,他们只能天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视野狭窄,见闻不广,生活经验太少,让他们写作怎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他们去描写景色又怎能写具体?

(二)欠缺的家庭文化环境——缺少阅读

城乡结合学校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他们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阅读,更不会带着孩子去阅读,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已经完成教育任务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课外书是“闲书”,禁止学生阅读,他们觉得只要一心一意吃透课本内容就足够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没有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导致他们文化底蕴积累不足,知识面非常狭窄,语言文字功底薄弱,写作能力无法提高。

(三)不多的表达机会——听说能力差

叶圣陶先生曾经为此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称为‘语文)。”口语表达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机会,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因其地理位置、学校性质,所以能够参加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最大的机会还只能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表达见解时不够大方,说话断断续续,词不达意。

二、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材料,再厉害的大厨师都无法做出美味的食物。没有原始素材,学生怎能写出好文章。素材的积累就像是一个填充的炸药包,积累的越多,爆炸的响声越大,威力越惊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到田间工作之余还不忘记写作,每有所想、所见、所闻,立刻摘取身边的树叶记录下来,回家贮存在瓦罐里。后来他把这些材料整理修改,写成了一本脍炙人口的《辍耕录》。这就是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中年级作为自主写作的起步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素材积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其以后的写作打下夯实基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走入课堂,积累语言

1.语文教材

基于本校学生生活范围狭窄,见识不广,写作素材的积累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发挥语文教材的文本功能,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材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遣词造句都是经过作者无数次的推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朗读与背诵。熟读精思,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写景状物文章,笔者有意识地尽量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课文内容多找相关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对这种方式非常感兴趣。对于叙事抒情文章,笔者在课堂上尽量少做不必要的分析解读,把时间留给学生赏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2.课外阅读

课外,笔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建立了班级读书角,学生踊跃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回来交换阅读。笔者规定了周一、周四的午读课为固定阅读时间,每周写一篇简单的读书笔,同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讲故事大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举办制作读书卡,手抄报等活动,鼓励学生将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素材积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走向自然空间,发现环境美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但生活离不开环境。城乡结合地区的美是低调、含蓄的,丝毫不张扬打眼,所以,很多学生让他写身边的美景,他总是觉得无处可写。那是他们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没有留心身边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美的感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有许多别致的景色,譬如,那三棵高大的木棉树,两排茂盛的芒果树,散发幽香的九里香……而我們居住的村子虽是老模式,虽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管理,住房杂乱无章,卫生情况也太理想,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四周高耸的现代化建筑与村里参差不齐的小洋房遥遥相望,还有那充满乡村气息的栽满荷花的小池塘,某些人家门口栽种着的各式果树,村民开辟出来的整整齐齐的菜畦、守望相助的村民……这些都是城乡结合地区独特的美景,都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素材。

(三)走向生活,独特感受

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其实就是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只有从自己的经历中积累素材,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真实感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番话告诉我们,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实践、感受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活”起来,并在生活中得到拓展延伸。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阵地,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且会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受,这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课余生活充实了,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就丰富起来了。

1.因地制宜,根据校园的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组织不同的活动。我们学校有三棵非常高大的木棉树。木棉花期非常短暂大概十天,可开花的情景非常壮观,遍地落红,而且花期前后树木变化极大。春天里,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那三棵高大的木棉树的花期变化,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给他们科普关于木棉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价值,并组织学生去捡落花,晒干后分给学生带回家煲粥。学校除了木棉,剩下的都是芒果树。夏天,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芒果,非常诱人,没成熟时我们鼓励学生去观察并保护果实,成熟了我们就组织他们去摘芒果,摘完后还每个学生分一点。有吃有玩,场面非常欢快热闹。秋天落叶飞舞,组织学生一起扫落叶,美化校园。捡木棉、摘芒果、扫落叶这些活动让学生愉快地玩耍中学会观察、拓展知识,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

2.充分利用节日,举办各种既应节又好玩的活动。春节,学生都收到了可观的压岁钱,为了引导他们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争当理财小能手,笔者组织他们举办跳蚤市场,置办合理的学习用品;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中秋节,组织学生自带手工材料,一起在学校制作灯笼,进行评选,并仿照孔明灯,在灯笼里写上自己的心愿与祝福。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校运会、六一文艺汇演等学校大型活动更是取材的重点。这些活动关系到集体荣誉,参与人数众多,参与热情高涨。赛前大家积极准备,大概需要个把月,赛中團结协作,全力以赴。在这些共同努力、为荣誉而战的日子里,会发生无数感人的事情,培养出深厚的友谊。这些皆是优质的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活水源源不断,就必须丰盈源头。同样道理,要想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丰富的素材积累必不可少。小学中年级正式写作的起步阶段,为了给高年级的自主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抓好写作素材的积累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全新修订精装典藏)[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

[2]向成勇.作文教学要把“积累”[J].语文学刊,2005(10).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解决途径农村学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