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1邓细媚
邓细媚
【摘要】本文概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对象来自佛山市顺德区的一所农村学校,一个九年级的平衡班学生。本文研究采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语言输入假说”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教育教学理论,主要探究分层教学是否能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旨在通过探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经过笔者科学地、详细地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分层阅读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我们在以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班内英语分层阅读教学。
【关键词】班内分层教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我们通过阅读,迅速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它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我们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没有经过筛选,直接就近入学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选择阅读材料等等。这种情况下,尴尬局面出现了: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材料过于简单,毫无挑战性;而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失去阅读兴趣,因为他们词汇量少、看不懂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屡屡碰壁,最后“破罐子破摔”,阅读过程中走马观花、随便敷衍了事。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我国的国情下,要进行小班教学是不现实的。
作为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改变此种教学困境,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分层教学。佛山市顺德区某农村中学九年级的45位学生参加了本研究。笔者在制定研究计划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找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全班范围的问卷调查以及摸底测验。通过这些准备工作,笔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比如,英语阅读兴趣、习惯以及阅读策略。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班级阅读水平优秀、中等基础暂时落后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别为A、B、C三个层次。本行动研究历时3个月一共进行了三轮研究,每一轮都有四个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和反馈。在研究结束后,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阅读测试。
二、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原则
维果茨基(Lev Vygostsky,1896-1934),是苏联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他在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教与学以及教学发展的关系,所谓“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生目前的真实水平和他潜在的发展水平直接的距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他目前的真实水平,而潜在发展的水平指的是学生在成人的帮助或伙伴的合作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引领和促进的作用的是教育。在他看来,教育要走在孩子发展之前,重视孩子明天的发展而不是局限于孩子昨天的发展。最近发展区原则实际上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成人或者同伴的帮助下到达发展水平。还有,这个“最近发展区”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个接着一个,学习者是在帮助下不断地向发展区域前进。最近发展区理论也给我们英语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它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i+1”输入假说原则
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说原则是来自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在他看来,学习者只有在接触可理解性的输入时,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产生。也就是说,语言输入必须是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一点,并且学习者能够专注于学习内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内容的形式。克拉申把这种有效的学习活动叫做“i+1”。 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水平由“i” 代表;而“1”则 代表比学生目前水平高一点的语言材料;“i+1”代表了学习者下一个阶段的语言发展。有效的学习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学习者能够接触到属于 “i+1” 的语言材料。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原则对英语分层教学起重要的作用。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是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的一次实验。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伴去了美国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智力测试,他们煞有其事地从18个班级挑选了一部分学生,并知会班主任这些学生都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优秀种子。事实上,他们只是随意挑选了这些学生。罗森塔尔这么做,纯粹是想引起老师对这些学生的关注。8个月之后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智力测试,结果是让人惊喜的,因为所挑选名单上的学生总体上均取得了进步,这些孩子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后来人们把这种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实践证明,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的热爱和高期望值,还有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那份爱和关注的前提下,他们总是能以更积极、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有三轮,包含计划、实施、观察以及反馈这四个阶段。本研究计划是结合研究个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它英语教师的建议,根据分层阅读教学的理论制定的。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轮研究持续六个礼拜。制定计划之前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前测成绩,发现一个班级学生阅读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分为提高层、发展层以及基础层,分别用A层、B層、C层表示。根据前测成绩结果,A层有19位学生,B层有16位学生,剩下的学生是C层。这个分层教学具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以及反馈分层。同时,在每个环节,教师还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详细制定了更微小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任务。通过这一轮的行动研究实施到观察结果,得出结论:A层学生任务完成率高且学习欲望强;B层的学生有一部分有畏难情绪,遇到难题容易有放弃的心理;而C 层的学生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缺乏学习目标和方向感,个别C层学生甚至漠视老师发出的指令。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二轮行动研究是针对第一轮的观察结果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在第二轮研究中,笔者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问题:1.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2.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该如何安排学生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4.该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小组长。
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调整:
1.在阅读材料的挑选上下工夫。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很大因素是因为阅读材料不够有趣,所以在第二轮研究中,笔者会更倾向于挑选接近学生日常生活、有趣味性的课后阅读材料。
2.及时反馈、有效跟进。为了有效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度,笔者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阅读进度表,因为根据阅读分层教学的原则,阅读作业的分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组长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发现学生出现不少问题,由于组长没有及时写下组员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导致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所以,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笔者要求小组长及时收集组员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中都会一一得到解决。
4.进一步细化分层阅读任务。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笔者会更充分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阅读水平,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阅读任务。这些阅读任务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所以,充分显示了分层作业的优越性,让每个学生在阅读课上都能“一展拳脚”。
5.及时渗透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比较常用的阅读策略有泛读、跳读、猜测、默读等等。掌握阅读策略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所以,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阅读课堂及時渗透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学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不善于运用阅读策略、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阅读进度表以及小组长收集组员想法经验欠缺等。所以,在第三轮行动研究中,笔者会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精细阅读教学过程。同时,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反馈和肯定。
本轮行动研究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表(表3.1)以及小组互评表(表3.2)。在第三轮行动研究完成后学生还完成了后期的问卷调查表。
四、研究结果
(一)前测和后测结果
一个班级45人,一份综合卷阅读理解的总分是30分;24分或者24分以上是优秀,18分至22分是合格,18分以下是不合格。从以下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前后的阅读成绩变化。
我们可以从表4.1中看到研究结果:前测平均分是21.29,而后测平均分是23.69,标准差从前测的5.94下降到后测的4.43,这也意味着学生之间差异在不断减小,整个班级的内部差距在缩小。 结果显示T-值是3.79;显著性是0.0005.小于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着很大的内在关联,本行动研究是可信的。
我们可以从表4.2看到,学生前测和后测的优秀率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前测中优秀率是42.22%,而在后测中学生的优秀率已经提高到68.88%,整整提高了26.66%。学生优秀率是大幅度的提高。
我们可以从表4.3看出,合格率在前测中是35.55%,16个学生分数是18到22 之间,而在后测中合格人数下降到11个,合格率降低的原因是更多的学生进步了,从合格率上升到了优秀率的行列。
我们可以从表4.4看到,学生的不合格率在前测是22.23%,而在后测不合格率已经下降到6.66%,这意味着更多学生阅读成绩是18分或者18分以上,后进学生面积已经大大缩小。
五、结语
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笔者详细地、科学地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分层阅读教学,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提高显著;经过对前测、后测学生阅读测验成绩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后测成绩明显优异于前测成绩;(2)各个层次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均得到了有效提高,其中优秀率前测是42.22%,而后测的优秀率是68.88%, 优秀率增长幅度是26.66%;而合格率比之间降低了,原因是原来合格层次的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进步,跃升到了优秀的行列,所以,合格率由前测的35.55%下降到24.44%;最可人的是不合格率仅仅只有6.66%,原来的不合格率是22.23%;(3)分层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再是放弃或者忽略,而是主动寻求帮助;(4)通过分层阅读教学,课堂效率、课堂参与率大大提高,学生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因为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课堂阅读作业,分层课后阅读作业、分层评估反馈,使每一个学生在英语课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能够“一展拳脚”。
综上所述,英语分层阅读教学是能够大大促进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尝试英语分层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Adamson,B. & Morries, P. 1997.The English Curriculu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41):3-26.
[2] Block,E.1986.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y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J]. TESOL Quarterly, 20(3):21-25.
[3]Faltis,C.1984.A commentary on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J].TESOL. Quarterly,(2):352-357.
[4]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高榕,温旻(译).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金叶,朱晓申.我国近二十年英语阅读策略研究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2):193-195.
[7]李冰芷.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3,(8):55-56.
[8]路艳霞.“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与小学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98-194.
[9]闫影.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中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7):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