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20-05-11何晓红
何晓红
【摘 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带来了英语教学的变革,促使教师从单纯的语言能力培养向多维度的综合化发展。本文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入手,结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试图探索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英语教学 辅助
一、引言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棠、赵思奇,2016)。其中思维品质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而得到的心智发展。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程晓堂,2017)
具有直观鲜明特征的思维导图,通过图示把抽象化的思考过程和复杂的信息关系形象生动地进行了展示。因此,将结合了心理学、语义学、信息理论、记忆法和创造性思维等科学的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分析
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目前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思维导图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尼·博赞发明的Mind Map和美国教育学博士David N.Hyerle在1988年开发的用来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Thinking Map。
Mind Map是从中心主题词出发,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借助图形或者关键词标识分支,并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过程和结果形成可视化放射性图文。它侧重于对知识的整合、记忆,可辅助思考、表达。
Thinking Map则借助八种基本的图形框架(圆圈图、气泡图、树型图、括号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复流图和桥状图)来对应不同的思考模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获取和巩固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获取过程的思考,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Mind Map)以主题词为中心,强调顺应思维过程进行发散和联想,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特征,适合于主题情境下的头脑风暴的活动。它可以通过线段的连接将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得以层次化。由于笔记形式变得灵活生动,也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 《人教版》必修2 Unit 2 Comprehending中就有要求讨论Why do many countries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while others do not? 教师就可以借助Mind Map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思维活动的内容激发相关词汇的联想,也可以在语言输出的时候给学生搭建内容支架。
例2 《人教版》必修2 Unit 4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环节中第三个练习题要求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汇进行整理。笔者尝试在课后让学生用Mind Map的形式完成作业,不但提高了作业的趣味性,而且增强了分类记忆的效果。
2.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需要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重新搭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图,以检验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为有效地复习。
例3 在定语从句的复习课上,笔者尝试先请一位学生通过现场绘制并解说Mind Map来整理自己的相关知识体系,之后其他同学在其基础上对自己的定语从句相关知识再次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但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该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通过绘制的过程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是否具有逻辑性。
3.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信息整理
葛炳芳认为文本解读包括理解信息点间的互相联系,重点解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子、场景之间的互相关系,以理解“散落在文本各处”的信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在文本解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基本信息进行解读可以促进学生更快速有效地提取表层信息,更好地理解信息点间的相互联系和理解文本观点。
例4 在《人教版》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本学习中把reading和Using Language部分相结合,以Thinking Map中的桥型图为基础,绘制出李黛予和刘倩的加拿大之旅的行程图,并且标注出她们所经过的地方的独特或者迷人之处。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但了解了这场横穿加拿大的旅行的具体情况,而且通过对比能够更好地理解加拿大被称为“多元文化的国家”的原因。
例5 必修2 Unit 5 Music的reading部分之后,笔者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他人介绍著名乐队the Monkees的课外作业。基于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学生们找到不同的切入点,使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做出了非常个性化且内容丰富的报告。有学生采用Thinking Map中流程图或者复流图的形式,对门基乐队的发展史做了介绍;有学生采用气泡图对乐队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有学生采用双气泡图把门基乐队和其他普通的乐队进行对比,突出门基乐队的特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标题的含义。
四、反思与感悟
通过课堂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合了多门学科知识的科学的思维工具,不同形式的思維导图在思维的逻辑和表现的效果上是有所不同的。在选择使用Mind Map还是Thinking Map的时候必须考虑逻辑、内容、策略、目的等各项指标,才能选择出最科学的表现形式,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科学地指导,通过不断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思维导图的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
2. 高效性原则
思维导图的产生是为了使学习和工作更有效,它在信息模块的整理和主题信息的形成上相对于纯文本文字有巨大的优势。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整理的同时还会生成对信息的新的认知,即产生新的信息输出。
但是不同的学生由于语言水平不同或者信息采集的能力不同,即使采用同样的形式制作思维导图时,所生成的思维导图的内容会有差别。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教师应当提供交流的平台,指导学生寻找对于主题而言更有效的信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同一主题内容下的不同的思維导图进行对比,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表现形式的优劣,进而帮助学生在下一次的思维导图制作中能够采用更合理更有效的表现方式。
3. 个性化原则
思维导图除了记录信息本身,还可以展现影响学习者思考的因素,揭示思考过程。这种揭示不仅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据此评价学习者的思考过程和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色彩、图形和符号,以强化记忆,激发创造性,使得思维导图发散性与收敛性得到有机的结合,进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参考文献
[1] 程晓棠,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 程晓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中国考试,2017(5):7-14.
[3] 周艳红.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考试周刊,2017(86):101.
[4]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5]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6]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 钱剑英等.英语阅读教学的信息加工:提取与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8] 何方平.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安徽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