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创:值得终身以求的教学艺术

2020-05-11汲安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装安徒生教者

汲安庆

一、认识童话

师:你们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

生(齐):童话。

师:好,问题来了,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别忙着举手,想想看。

生:因为我觉得散文一般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童话就有一些虚构的色彩。作者写那两个骗子做的衣服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就带有虚构色彩和一些神话色彩,就应该是童话。

师:神话色彩?

生:哦,不,不,就是虚构的,脱离现实。

师:哦,脱离现实,是虚构的故事,所以觉得它是童话。还有没有其他说法?

生:我觉得童话应该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的,同时能够讽刺一种生活现象。

师:哦,故事中有道理,所以它是童话。哎,那个男同学,你来说。

生:没有具体的时间。

师:没有具体的时间?你想说,童话都是什么样的?

生:都是虚构的。

师:虚构出来的,好,请坐。还有没有?“老师,我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是因为——”你站起来大声喊吧!

生:童话一般都是写很久以前的事,不是“一二三四的”那种。

师:哦,写的不是今天的事儿,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是这意思吗?

生:嗯。

师:很遥远。

生:我觉得,是童话的话,整篇文章写作手法都是富有童真的,并且每篇故事都会告诉我们富有哲理的小道理。

师:就是说,童话、童话,是用谁的话在说故事啊?

生(齐):儿童的话。

师:是用儿童的话写出来的。好,还有没有同学再来说说看?

生:因为童话里面那些人物的语言都很浮夸,说得都特别夸张。

师:都很浮夸,说得都特别夸张。也就是说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

生:夸张。

师:夸张,还有?

生(齐):想象。

师:真棒,我的同学,来看看老师给的定义,和你们的是多么相似。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PPT: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师: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体裁的特点全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好,再来说说,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生(齐):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评析:本环节彰显了教者的两大追求:一是紧扣体裁特点,守住语文体性;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认知与体知的统一。

不过,也暴露了教学的阿喀琉斯之踵:

1.对话并未深度聚焦体裁特点。想象、夸张、寄寓道理固然是童话的体裁特点,何尝不是寓言的特点?教者虽点到了“儿童语言”这一特点,但并未突出其核心地位,亦未从儿童视角、儿童受众的思想启蒙等方面加以适当拓展。

2.疲于等待学生发言的自我完善,疏于及时的思维博弈或引领,致使学生思维和语言上枝蔓与舛误较多。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的虚化,都是虚构的题中应有之意,说时间“遥远”并不适恰,但教者并未点明,导致学生要么重复,要么说得不全——时、地、人的虚化就没有触及,要么一说就错——童话真的“脱离现实”吗?

3.教者自己的语言亦有失严谨。如单复数的互指——“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用“个”指称同学——“哎,那个男同学”,对学生混淆的“浮夸”和“夸张”,竟盲目认同。

这必然导致教学冗余的积压。不知这节课实际花了多长时间,但从近九千字的原实录来看,按正常语速150字/每分钟计算,一刻不停对话下来,也需一个小时,所以拖堂恐难以避免。

二、读出《皇帝的新装》最夸张处

师:那么同学们,读完了《皇帝的新装》,大家想一想,这个童话当中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学生发现下述几处,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童话“夸张的味道”:

1.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抓住“都”“任何”“这”,引导学生纠正读,重音读,拉长音读(朗读“都”时,提醒可稍微拉长一点儿音),单个读、齐读。

2.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生读该句。

师:两位同学都找到了衣服夸张的特点。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点睛:这是突出皇帝穿衣服很夸张,引导学生抓住“每一天”“每一点钟”这两个时间词,还有“一套”這个数量词,读出夸张的味道,“一套”重读,稍长。

4.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学生抓住“炫耀一下”“新衣服”读到位,教师鼓励:“真棒!记住啊,好童话是读出来的。”

5.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抓住“所有的”“都”重读,教师继续鼓励:“照这样去给人讲童话就讲得特生动了。”

6.第2自然段——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生:布应该没有最美丽而应该是更美丽的。

师:这个“最美丽”就是夸张了,你把这个“最美丽”读好。

7.第3自然段——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生:一般都是等他织好了我们才付钱,这里一下子在之前就付了许多现款。

师:现款为什么马上要交给他?

生:因为他想快点穿到新衣服。

师:“许多现款”“马上”,太急切了。还有没有?

8.第33自然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漂亮!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抓住“都”“乖乖”重读;针对学生读得声音较轻的情况,引导读出“喊”的感觉;抓住“!”读出夸张的味道。

9.第37自然段——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的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师: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后裙,在干吗?

生(齐):游行。

师:两个字儿,“裸奔”!(生笑)光天化日之下,皇帝在裸游。我们一起来读读,他是怎么换这衣服的。第123页,“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生读,“弄”字读得有点儿快。

师:“弄”多长时间?“一阵子”!所以这个“一阵子”不能读得很快就过去了,要让别人感觉真的在穿衣服。再来试试看。

生抓住 “弄了”“一阵子”读出夸张味。

师:再看看皇上最自恋的一个镜头,“皇上在镜子面前”——

生: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师:哪些词还需要读出味儿来?

生(齐):“转”“扭”。

师:要想读好这个镜头,我们要注意什么词?

生(齐):动词。

师:读时要快还是慢?

生(齐):慢。

师:慢,大家看看“我”穿的衣服,所以这个“转一转”“扭一扭”,建议你在读的时候也转一转,扭一扭。“皇上在镜子面前”,预备,起!

全班齐读,夸张至极。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妈妈给你讲这个童话的声音,一定是这样的声音。爸爸给你讲这个童话的语调,一定也是这样的语调。

评析:聚焦夸张细节,读出夸张味道,似乎只在“肌理”层面上体知童话体裁特点,但因为沉浸得全面、深透,其实也是在为体悟童话的“神”“味”“理”蓄势。由夸张视角切入,带动童话虚构特色的体知,人物精神世界的开掘,以及对作者人性拷问和寄寓之理的发现,承上启下,一石多鸟。

批文入境、入情、入势——作者的叙述之势、造型之势、还有隐在的说理之势,教者虽未明确点明,但实际教学已经暗合,这是很令人称奇的。

“最夸张处”只能一处,还是代之以“夸张之处”为妥。

三、谁导演这场戏

师:同学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招摇地裸游,在安徒生童话里,不可思议地如期上演了。接下来,我要问一个问题:是谁导演这场戏的?找出文中的根据,想一想,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师生讨论,达成了下述审美共识:

1.皇帝和大臣。大臣觉得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很愚蠢,就欺骗皇帝,说自己看见了很美丽的布,而皇帝也因此担心别人说自己很愚蠢,就去欺骗别人。

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朗读描写皇帝“不大自然”心理的句子——“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朗读大臣害怕心理的句子——“我并不愚蠢呀……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朗读官员口是心非的句子——“是的,那真是太美了!”教师要求学生将声音拉得响一点儿,抓住“是的”“太美”,将夸张的赞美读出来了。

2.两个骗子。臆造了一件奇异的新装——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以引起皇帝对衣服的好奇。演技高明——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3.老百姓。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于是口径一致地赞美:“乖乖……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教者引导学生读出夸张的感觉。

师:皇帝,穿新衣成瘾。骗术高明的骗子又是这场闹剧的幕后推手。官员,说了假话;甚至连善良的老百姓也言不由衷。同学们,“皇帝的新装”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你想怎么概括呢?

生: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

师:你认为是所有人共同制造了这个骗局,所有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

生:是!(教师板书:人)

师:我觉得不该是所有人吧。

学生一愣,突然举手:是所有的成人。

师:所有什么人?

生:大人,成人。

师:再重复一遍。

生:大人!

教师在黑板上擦去“人”字,再寫一个大大的“人”字。

师:原来这是一个讲所有大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大人世界的故事,是描述大人世界复杂内心的故事。所有的大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社会、土壤、大地,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评析:“谁导演这场戏”这个问题提得漂亮!不仅将学生的审美引向了人物形象的赏析,而且还触及了作者的创作追求——安徒生明确说过:“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也就是说,在安徒生那里,童话不仅要完成孩童的精神启蒙和养育,也成了引导成人审视自我,净化灵魂的一种方式,这便是文本的篇性。教者在教学中突出这一点,十分深刻、睿智。

四、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

师:看看这些句子。

PPT:

1.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2.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3.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4.“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6.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7.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有感情朗读,启悟: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点,每句里的“都”说明什么问题?师生交流,达成下列共识——

1.所有的大人,无论是有权力的,还是没权力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还是贴着地气的善良百姓,都卷入了这场闹剧当中。

2.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所以这个闹剧才能顺利进行。

师: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要有这份虚荣心吗?

生:因为他们不愿意在皇帝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愚蠢,皇帝如果知道他们看不见,就会认为自己国家的百姓太愚蠢了。

师:在皇帝面前,也就是在权力面前,在生存面前,百姓迫于压力,迫于生存生活的需要说了假话。同学们,这个时候是不是更能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这样一想,对这件新装我们就该有更深的思考。

评析:抓住高频词汇“都”字,揭露成人群体迫于生存需要而说谎背后的恐惧心理,这是对人物形象深层的精神分析,迥异于肤浅的哲理标签万能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但是,教者并未将分析进行到底——皇帝位于权力的巅峰状态,为什么也心存恐惧?老百姓最后都说皇帝“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难道突然消失了“生存压力”?更未在基督教文化视域下,探寻安徒生人性劣根解剖背后的原罪意识、救赎情怀。

五、走进大人的“心”

师:下一个题目,会更难一点。

PPT:

“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学生思考后,得出如下结论——“一场闹剧”“一个谎言”“一块诚信的试金石”“大人世界的虚荣心”“大人心灵世界的透视镜”“一张对诚实的考卷”。

教者PPT呈现了自己的思考:虚荣、私心、面具、功利世故社会里的人性黑洞、世俗世界的习惯与传统……

小结: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板书)。再次启悟:世俗世界里的大人,他们的心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认真读一读这些大人的内心活动。

PPT:

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2.“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5.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学生依次有感情地读,教师帮助解决“称职”“滑稽”“骇人听闻”等词的读音和理解。

师:在这些真实心理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心绪。正是在这种私心复杂的,甚至是无奈的情绪支配下,才有了这件皇帝的新装,有了这个荒唐的故事。我们也就看到了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皇帝开始了游行。

评析:此环节虽有深化主旨理解,走向言语表现的指向,但與上环节的内容基本上同构——两标题中的“心”和“内心世界”已充分说明这一点,完全可以融在一起。

六、你的结尾设计——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师:同学们,童话充满想象和夸张。你想象一下,如果让你从这里开始写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学生的设计如下——

1.皇上赤身裸体走在街上,百姓们一下子都呆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人突然大叫道:“多么好看的衣服啊,这衣服真适合皇上的身材啊!”街上一下子沸腾了。大家都说这衣服好看极了。一个童稚的声音响起:“你们看,那个人并没有穿衣服啊!”一个大人说:“明明你是愚蠢的,皇帝的衣服是多么美丽啊,你不要乱说。”

2.皇上赤身裸体走在街上,一个小孩说:“皇上根本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群众顿时沸腾了,皇上觉得无地自容,再看看他的那些大臣,也都不敢直视皇帝,皇帝最终在群众的笑声中红着脸走向皇宫。

3.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这时,大家看到都不禁笑起来:“皇帝裸奔啦,皇帝裸奔啦!”皇帝顿时在大家的笑声中逃回了皇宫。

教者也展示了自己的设计——

PPT: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师:你们发现老师的结尾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把大人和孩子换了一换,让大人说出真话了。

师:那你认为谁的结尾更好?

生:我赞同安徒生的结尾,因为孩子是天真的,他们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不会像大人那么虚假。

生:我赞同老师的结尾,因为小孩子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他也可能在伙伴中装得虚伪,而大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也有可能看穿,他也不愿意再装虚伪就说了真话。

师:想想,现在有小孩子会说假话了,他们是怎么学会的呢?

生(齐):大人把他们带坏的。

师:原来最后还是大人在影响我们,成人世界的心态在污染我们。所以,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真诚的声音,它应该首先属于谁?

生(齐):小孩子。

师:但是,大人曾经也是小孩子,他们却在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说假话。亲爱的同学,学到这里,今天你能不能对在场的大人说点什么?

生:大人们,以后不要说假话了!

生:生活再怎么样,也最好不要说假话!

生:请大家不要有虚荣心。

生:别把小孩子教坏了。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齐读安徒生的这段话。

PPT:

安徒生:“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师:请用你读童话的声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亲母亲听,也希望这份纯真能重回并永驻我们的内心。真诚希望大家每一句赞叹都是由衷的,一起来真诚赞一遍:“乖乖,你的新装真是漂亮!”

生(齐):乖乖,你的新装真是漂亮!

板书:大人——“心装”。

评析:改写结尾,将学生的阅读收获集中绽放,体现了存在式学习之道。由“新装”到“心装”的课脉,与作者的创作追求结合起来,既富有思辨的张力,也让篇性的感悟落到了实处。

不过,教者的结尾设计若不呈现,而是融入学生不同设计的优劣辨正中,或许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使教学过程更紧凑。现场的告诫“不说假话”“不要有虚荣心”,抽取了言说前提,有将在场成人视为说假话者、虚荣者的嫌疑,不妥。

总评——

肖培东老师的这一教例主要围绕下述问题链展开: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凭什么判断它是童话?

2.这篇童话中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3.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4.面对虚无的新装,为什么所有成人都在违心地赞美?

5.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

6.如果让你写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问题皆由教者启动,似乎是十足的外铄性教学。但通篇读下来,会发现教者、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十分自然、深入,学生思维、想象洞开,移情或共情的朗读颇为到位,审美中甚至不乏独见,这与肖老师融创一体的教学艺术追求显然密不可分。

一、融:一种理想的语文教学生态

“融”,指的是以文本为主要载体,基于平等对话、深度对话所产生的一种生命融合状态,这种状态迥异于“隔”——互为他者,鲜有思想交流、心灵相和的教学生态,也远胜于“嵌”这种硬塞、猛灌,鲜有主动建构、生成的演绎性、专制型教学生态。

融是阅读与创作的理想生态,这已成共识。立普斯的“移情”说,狄尔泰的“生命融合”说,我国古人强调的“情景交融”“万象入我摩尼珠”,钱钟书总结的“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看,二、以非人作人看”,莫不如是。

遗憾的是,语文教学尚缺乏这种共识。虽然语文新课程理念提到了学生中心、主动建构、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但一线课堂,隔或嵌的教学状态依然比比皆是。奉教参为神明,像机器人般执行一成不变的程序,拖着学生跑,偶尔对话纯属装饰,绝不深入辨析的現象夥矣。

在这种语境下,肖老师课堂上出现的“融生态”令人欣喜。

最引人注目的是师生的生命融合。学生亮见,教师也亮见,且一直在学生充分亮见后再亮见。学生亮见时,教者会趁势总结,间或质疑——皇帝的现款为什么马上要交给骗子?或者点睛——我觉得不该是所有人上演这场闹剧吧,从而将生命融合推向深入。

其次,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生命融合。学生对夸张句、夸张词的准确捕捉与朗读表现,对大人谎言背后虚荣心的定位,莫不是主体间生命融合的有力体现。为了达致这一境界,教者还一个劲地提醒“别忙着回答”,给足学生思考、体验的时间,甚至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最富夸张力的细节之后,还不怕拖堂,让学生重读表现“大人心”五大经典句,这比忙于秀才思,不顾学情的课,不知要真实、朴实、厚实多少倍!

另外,与作者的生命融合。虽然教学尾声部分让学生真诚朗读“乖乖,你的新装真是漂亮”一句有蛇足之嫌——成人口吻,虚伪立见,硬要真诚读,只会适得其反,但纵观对童话文体的认知,对安徒生童话创作追求的感悟,学生与作者的生命融合,做得还是颇为出色的。

二、生命融合必须把握的教学原则

生命融合如此令人心驰神往,教学中该把握哪些原则呢?

肖老师教例中体现的至少有——

1.整体性原则。可以教学环节多多,但环节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可以自由而深入地对话,但必须有“道”的统摄。否则,真的会像张炎《词源》中所说的那样:“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统摄肖老师教例的“道”便是对安徒生童话创作追求的把握,而对童话文体特征的把握,对成人虚伪言行、虚荣内心的揭示,还有各式各样的朗读,则是为把握这一“道”服务的。“新装→心装”这条内在的课脉更是让教学的整体性得到了充分保障。只不过,相较于课眼、课脉、课气统一的设计——如深圳张淼老师以“新装”为课眼,以“新装是美好的期待→新装是虚伪的量表→新装是赤裸的伪装”为课脉的教学设计,肖老师的这种整体性原则贯彻得更为隐蔽罢了。

2.流动性原则。审美不局限于一隅,而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注意思维、情感、想象等心理機能的不断流动,从而将思维推向深入,将情感体验推向丰满,将想象彻底洞开。这是深度对话,防止肤浅教学、同质化教学的铁律。肖老师整体设计中的六大问题链便遵循了这一规律,虽然问题还未更多挖掘安徒生童话,特别是《皇帝的新装》言语表现上的独特之处——说真话男孩身上的天使元素对灰暗人性的救赎,以及由此带来作品中美丑对立的斜中求正结构,主旨为何多元(“讽刺盲从”“讽刺虚荣”“讽刺虚伪”“揭露骗术”“赞美童真”“知与不知”“真相与伪饰”……)背后的形象典型性与象征性,教者便没有触及;与同类叙述模式故事(如西班牙民间故事《卢卡诺尔伯爵·事例三十二》、美国民间故事《两个老妇人打赌》)、印度民间故事《上帝的织工》等)更未打通。但是,语篇学视域下对语义层、语形层、交际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析的思维气场还是呼之欲出了。

3.生成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为对话中主体言语生命的不断生长,如思维的深化,情感体验的刷新,言语表现智慧的顿悟等。这在肖老师修正学生措辞,凝练、深化学生思考的点拨中,随处可见。

三、创:在生命融合的基础上展开

但是,生命融合并非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不断走向言语表现与创造,更好地牧养、确证自我的精神生命才是。

这方面,肖老师做得极为自觉。

最典型的是两次言语表现分享。一次是提供句式“对皇帝,对官员,对百性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 让学生言说;一次是直接让学生改写《皇帝的新装》的结尾。虽然改写的练习,师生的创造程度尚不够理想——学生写内臣害怕,与塞万提斯的设计相同,但较之安徒生“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的设计,显得缺少余味;让皇帝脸红或害怕,与安徒生的内心发抖,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设计比,少了批判的力度;至于群众哄笑的设计,与师生迫于生存压力而说谎的教学认知,更是自相矛盾。教者彰显儿童世故、滑头的设计,新则新矣,然而与安徒生天使救赎的创作主旨却背道而驰。尽管如此,存在式学习的色彩依然特别显豁,因而能给人带来不少启迪。

其次,“活的教学法”(胡适语,指质疑、辩论、演讲等确证自我的教学法)的灵活化用。表面看,肖老师格外注重朗读,甚至不惜拖堂也要让学生读好,但别忘了他朗读指导中的思维设坎、对话或博弈——神话色彩?读“转”“扭”时,是快还是慢?这些句子里面的“都”说明什么问题?这是花里胡哨地引导朗读,结果学生审美认知毫无推进的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还有,对篇性的开掘——赏析最富夸张力的细节,就触及了文本思想的“直觉造型”;探究谁参与荒诞闹剧的制造,便命中了文本内在的“共犯结构”;对言语人格的牧养——揭示安徒生童话创作对成人受众的教育,则涉及了作家博爱的言语人格或者说更神圣的写作抱负,均是为言语表现蓄势,为言语生命的确证而努力。这种融创一体的努力,与单纯开掘文本篇性,为理解而理解的占有式阅读判然有别,也将那些把阅读课上成单调的写作技能训练课者甩出了十八条街。

[作者通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新装安徒生教者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新年穿新装
mothercare:新年将至,快来搭一套美美的新装吧!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