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5-11陈志华
陈志华
[摘 要]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增强新媒体党建意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实现教育方式现代化;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党支部工作活力;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提升新媒体党建工作能力。
[关键词] 新媒体;学生党支部;高校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机遇
1.新媒体丰富了教育内容。近年来,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学生党支部工作可以借助新媒体,进一步挖掘丰富的党建工作资源,通过在线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发布党支部理论学习内容,对时事热点进行在线专题讨论,在线考核理论学习效果等,丰富教育学习内容,扩大教育覆盖面,提升大学生党员学习热情。
2.新媒体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青年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与新媒体处于共生状态,生活中离不开新媒体的运用。因此,新媒体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学生党支部工作不再单单局限于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利用微信群、QQ群等实现党建内容的传播,还可以进行问题探讨和互动交流,由单项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党建工作由静态平面向动态立体转化,拓展了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新空间。
3.新媒体提高了工作实效。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党员能够便捷地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以及网络上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学懂、弄通、悟透。如“学习强国”软件在大学生党员中受到广泛好评,学生党员的党性在生动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增强,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实效。通过开展网上答题、知识竞赛、学习积分排名等形式,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增加了政治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外部环境复杂化。西方敌对势力凭借新媒体技术优势,利用文化载体,特别是利用“洋节日”大肆炒作,传播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意识形态领域肆意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观冲击。部分新媒体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在网络上发布庸俗化内容,扭曲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新媒体所特有的开放性使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
2.新媒体的多元性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带来新挑战。学生党支部传统工作方式以上传下达、会议形式组织文件学习或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单向灌输或信息传递,往往是会上主讲者很认真,会下听众“低头族”较多,教育效果不明显。新媒体时代能够实现信息传输方式从线性叙事、单向传播向立体式发布、双向互动交流转变,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全新的内外环境。
3.新媒体的虚拟性给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虚拟网络世界鱼目混珠,有很多负面信息和观点,直接影响着年轻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党员在海量信息的直接影响下,多元价值观念相互冲击,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理想信念。高校不是世外桃源,校内外信息交流渠道通畅,每个学生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话语权受到严峻挑战,其主导地位直接受到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运行能力相对落后,缺乏有力的主导影响力。在肯定高校党建网络信息化所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各高校党建网站的制作质量、维护水平仍参差不齐,特别在信息量、受众面、关注度等方面,与其他网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当前学生使用最广泛的QQ、微信、微博等平台,高校党支部缺乏有力的主导影响力。主要原因是高校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未能形成耦合机制,二者缺乏深度融合,各自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2.党建教育内容趋于事务性,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足。当前,高校党建网站栏目建设重点放在党务通知、黨课、党员发展公示、党内活动开展等相关通知公告性质的模块上,发布的信息也多为转发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会议文件精神等,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数据库和资料库的角色,这些版块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偏低。
3.舆论监管机制落后,舆情控制处于被动地位。新媒体时代,多元传递和言论自由改变了高校传统信息单向传播格局。学生党支部工作在网络舆情预警、监督与引导机制方面应对能力不足,尤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而党务工作者却缺乏应急处置能力,反应迟缓,通常只能采取删信息、停账号、封IP等方式来处理学生言论,舆情控制处于被动地位。
4.媒介载体形式缺乏创新,学生主动性未充分调动。受运行能力的限制,很多高校党建网站功能单一,版面设计缺乏现代风格,板块设置缺乏互动交流功能,因为无法做到二十四小时监管,在网站上的线上互动交流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党员话语权未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四、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索
1.增强新媒体党建意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树立新媒体党建意识,树立新媒体思维观念,对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工作予以全面统筹谋划。建立支部日常管理信息数据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党校培训、组织关系接转等各项事务,提高党支部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舆论监管能力。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构建新时期党支部工作的信息报送机制,在学生党员中积极培养网络信息员,及时了解舆情苗头动向。同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党员担任“舆论导向员”,针对网络群体的不良信息,及时发声,调整方向,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舆情敏感意识,提高舆情监管能力。
2.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实现教育方式现代化。一是构建扁平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三微一端”新媒体平台,线上活动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在线“掌上党员论坛”“网上党支部”等工作平台,开展党建“微互动”,提高党员在新媒体平台的参与度,最终实现线上活动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二是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学生党支部工作APP和微信公众号,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等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让师生党员充分感受到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捷。
3.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党支部工作活力。一是组织开展媒介素养培训,实现党员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有效行使新媒体话语权的能力,及时主动发声,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播社会正能量,鼓励他们利用新媒体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充分保障他们对党的各项工作以及学校事务建言献策的权力,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有担当、敢发声的新媒体主体。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党支部吸引力。在学生党支部中挖掘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广为宣传,不断增强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学习身边榜样,向优秀学习,形成“示范一个、带动一片、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增强党支部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党支部工作活力。
4.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提升新媒体党建工作能力。首先,要加强技术型党建队伍建设,强化互联网思维。要通过培训使党务工作者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规律和理念,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将党建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让新媒体为我所用。其次,要增强党建教育内容吸引力,助推优秀党建资源传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内容应由传统的单一传播转向多元传播,通过新媒体建立“移动党校”,培养出移动端的“党建讲师”,随时随地和学生实现人机交互。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契合大学生兴趣、符合积极分子发展需要的学生党建特色课程。同时,依托新媒体开展微视频党课,实现党建知识“微传播”,充分彰显新媒体在党支部工作中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杨青山.略析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
[2]柏华,柏嫱.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