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情境教学方法初探
2020-05-11杨建锋
杨建锋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影像等电化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实地见习、现场教学、模拟场景等途径,创设情境,有效开展教学。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情境教学;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91-02
南通是基础教育之乡,素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美誉,也是情境教育的发源地。在基础教育阶段,情境教育已经深人人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笔者作为一名南通的职业学校教师,在感受到情境教育巨大魅力的同时,认为情境教育同样适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下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情境教学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适用情境教学法特点分析
1.课程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涵盖了机械加工中的各种加工方法,既包括传统的铸造、锻造、焊接、车铣刨磨,也介绍了先进的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技术,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各种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是以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实习和实训。情境教学法可以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缺少学习的动力和钻研精神,多数没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见闻和经验,且他们大多生性好动,厌于理论学习而长于动手,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就更加凸显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优越性。
3.学校教学特点
很多职业学校投入不足,没有充足的实训设备或者設备利用率不高,设备较为传统、老化、陈旧,且“校企联合”大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学校新生到校以后直接上理论课,没有参加简单的实习活动,学生对许多设备、工艺方法缺少直接的感官认识,这就更加迫切要求采用情境教学法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可以采用的几种情境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影像等电化教学手段
刚刚由初中步人中职校的学生,他们也许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突然要学一门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一点基础的陌生学科,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授课,他们会感觉仿佛在听天书。知识的积累最好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于刚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利用网络资源、AI技术,用图片、影像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机械加工与制造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也可以激发其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如在课程的开篇绪论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播放简单的教学片,让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机械加工,以及机械加工由金属材料到成品的加工全过程。又如在介绍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时,大多数学校可能并不具备这些先进的实验机械,也许在一般的工厂也没有此类设备,此时就可以利用教学影片或者互联网来展示此类加工的过程,介绍其原理。这比只拿着书本,仅凭课本上几幅简单的例图来使学生明白其原理、特点无疑要更加直观、更加有趣,也更加有效。
2.实地见习,深入一线
一般的金属切削加工,如车铣刨磨等,学校实训工厂大都有相应的机械设备,也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而这些加工操作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经过培训是不能亲自操作的,所以在教授相关加工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而后带学生去实训工厂或者当地工厂见习。经过实训老师或者工人师傅的加工示范和适当讲解,学生再回到课堂作深入的学习,由于有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以车削加工为例,可以在现场引导学生观察车床的结构、运动方式,哪个是主运动,哪个是进给运动,车刀的种类和角度,车削加工切屑如何形成和运动,加工前后工件形状、粗糙度、精度、尺寸的变化,为何要使用切削液,等等。通过见习,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既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的问题,又弥补了教师上课时单纯“纸上谈兵”的不足。
3.现场教学,素自操作
有些加工方法或者加工步骤并无多大危险性,因此可以将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进行,将课堂搬到车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能够使抽象的专业名词具体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且印象更为深刻。例如在铸造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名词,如起模斜度、冒口,还有浇注系统里的一系列名称,讲解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将基础理论讲透,留一些问题到现场实践教学解决,这样就容易多了。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简单砂型的制作,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与型砂和砂型相关的一系列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学生制作的砂型进行试浇注,再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进行分析,既能让学生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如在焊接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完成从点火到焊接的整个过程,可以利用实训的边角废料进行练习,不计较是否焊接得成功,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焊接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理解,边理解边实践。学生学得有兴趣了,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4.模拟场景,角色扮演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将来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无疑是职业教育的重点。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都是现代产业工人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素质。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模拟生产实际场景,由学生充当管理者与生产者的角色。如“减速机器的装配”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个单元的工作,由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工作的分工以及与其他小组的协调衔接,完成后由验收小组对成品进行验收评比。模拟实践既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具有其特殊性,情境教学虽发源于基础教育,但笔者经过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其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