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主题,阅读课堂永远的“魂”

2020-05-11刘秋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高中语文

刘秋东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不同主题的文本,如何引导高中生探究并理解文本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梳理文本、推敲词句,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材料,鼓励他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文本的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探究文本的内涵,进而更深、更透彻地理解文本的主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主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04-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线索,将文章读“薄”;要引导学生推敲文章的词句,将文章读“透”;要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并鼓励他们对文章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将文章读“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住文本阅读之“魂”。

一、梳理文本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幅较长的文章,要读懂这些文章就要把握住文章的线索。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找到文章线索,则能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这样学生阅读起这些长文来便会容易得多。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雷雨》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表格法、批注法来辅助阅读。学生可以用图表将文章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人物的情感纠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参考自己已经完成的图表进行思考,看看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如“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有什么情感纠葛?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还有情感?反过来,鲁侍萍对周朴园又怀着怎样的情感呢?”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厘清文章的线索,感受文本主题。

教师在教授这类文本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批注法,将文章中重要的词句摘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最后整理自己的批注内容,搞清楚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这样便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二、推敲词句

学者于漪提出,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会有一些言简意赅的词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住这些词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隐含的内容,令学生深深感受到其中隐藏的情感,这样能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推敲词句,挖掘其中隐含的思想内涵。

1.分析重点词语

在教学《拿来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敲“昏蛋”“废物”“孱头”这几个词语,挖掘它们隐含的意义。学生发现,“孱头”比喻那些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那些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废物”则比喻那些崇洋媚外的投降主义者。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描写这篇文章的用意: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得到发展。

在锤炼词语的过程中,学生能领会到词语中隐藏的内容,感受到作者的思想。这样,教师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重点句子

学者韩春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文本精神,也就是要让学生对作品的文字进行感悟,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各种文本都隐藏着作者的情感,若学生能感受到这些情感,才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名篇,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句表达,感受其中的情感。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在月下行走时内心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描写的多是安静的荷塘美景,那么为何不将‘热闹“群居去掉,单单讲自己喜欢冷静和独处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有学生敏锐地发现了文章中作者回想起了《采莲赋》里的句子,回想起了当年嬉戏的场景,但是又提到“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也就是说作者并非不喜欢热闹和群居,而是由于现实的残酷,他更想寻得内心的宁静。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存环境,讨论一下为何作者认为“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

文章中的很多词句都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抽丝剥茧,一层层挖掘作者的情感。

三、补充材料

学者孙绍振提出学生一望就能知道的知识,教師不必去教授,教师要着重教授那些学生一望之下不能知道的知识或以为自己知道但是实际上却不知道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时,也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适当给学生补充一点资料,让学生进行深人探究,以感受文章的厚度。

《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其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小镇茶峒的人文风光和自然风景,展现了翠翠天真淳朴的内心世界。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阅读《边城》全文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乡土主题的文学作品,如《长河》等。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意识到作者在作品中表现了对淳朴的湘西世界的赞美,同时也可以意识到湘西世界已经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变得不是那么纯真了,因此作者表示了对其的担忧,希望能够借助《边城》等文学作品唤醒人们的意识,让人们认识到要自觉维护纯净的乡土世界。在拓展阅读中,学生对沈从文的创作思路和其作品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巧妙运用各种资源。教师若能给学生展示一些和文本主题有关的拓展资料则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深邃。

四、鼓励多元化解读

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文学作品除了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课本中所选取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古今中外具有极高文学成就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高深的文学造诣,高超的写作技法,还蕴含着作者强烈、丰富且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不同的读者会因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学修养、知识水平等,而对文本产生不同的解读。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否则就会使学生的思维简单化与僵化。教师不仅要放手让学生阅读,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鲁迅先生有关于《红楼梦》的论述,他说,仅仅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读《红楼梦》看见了《易》,道学家看《红楼梦》,看到了淫,才子读《红楼梦》,看到了缠绵……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因为时间段以及心境的不同,对同一篇文章做出不同的解读。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对同一篇课文的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了解文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直接告知学生文章主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与文本和作者进行近距离的对话。教师简单的结论,给课文的主题贴上了标签,这样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审美体验。如在探究《哈姆雷特》的主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从观众审美的视角,读出其表现了惊心动魄的复仇这一主题;有学生从道德批判的视角,读出其表现了抨击罪恶欲望这一主题;有学生从古典主义的视角,读出其表现了悲剧英雄的抗争这一主题;有学生从现代哲学的视角,读出其表现了人类本体认识这一主题;有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视角,读出其表现了恋母情结这一主题;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主题,并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主题。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培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