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2020-05-11钟方
钟方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原则以及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困境,然后阐述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需遵循的原则,最后探究了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的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为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74-02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的发展与研究时间较短,教学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均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有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评价观,积极参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做出修正与改进,使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课程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化以及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指导与监督。在此教育研究背景下,本文着重论述了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困境及构建校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遵循的原则,还具体分析了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参考。
一、创新教育理念與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困境
(一)创新教育理念内涵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由创新原理衍生出的教育教学理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将新时代的学生培养为创新人才。从教育功能层面分析,创新教育理念强调要对教育方法、功能、目的、模式、评价进行结构性革新,而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
(二)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困境
经调研得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存在多方面的困境。
首先,教学评价的诊断与调节功能逐渐弱化;其次,校本课程评价标准不科学,多通过观察给出主观评价结果;最后,评价内容单一,只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的评价。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困境的分析,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本着“重新定位教育功能”的思想,重视教学评价诊断与调节功能的发挥;第二,要以科学、创新思想为指导,制定客观的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第三,要以“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素养”为指导,丰富评价内容。
二、构建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校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遵循的原则
(一)客现性原则
课程教学评价应科学、客观,发挥其对教学的诊断与导向作用。基于此,在构建教学评价系统时,应当以大数据作为支撑,这样在评价时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据此给出调整建议。
(二)可行性原则
评价是为了提高校本课程教学的质量,是为了给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前,教师有必要提前做好调查,力求制定的评价标准与设计的评价方式契合实际,易于操作。
(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的对象存在差异,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与评价方法的设计不应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板式,而应该在既有框架下具有一定的弹性,从多元化角度出发,为评价主体留下一部分调整空间,以适应共性与个性结合的评价需求。
(四)发展性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而与其相关的校本课程需要随着学科教学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那么,评价标准必然也要随着校本课程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应当在固本的基础上留有发展的空间,以及时更新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时效性与发展性。
三、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一)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内容
表1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内容
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机器人制作与操作等知识。本文讨论的教学评价内容是根据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设计的。
(二)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归纳
1.定位性评价
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材是对传统信息技术教材的拓展与创新。不同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存在较大差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后需要对学生做出定位性评价,即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课程教学的内容与难度。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一般发生在课堂上,包括表现评价与阶段成果评价等。其中表现评价具体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阶段成果评价的一般流程为:学生自评一学生互评一教师评价。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应用于学期中或学期末。基于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实操性特征,总结性评价需要以两种形式完成:笔试与项目。
笔试是指教师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并设计成测验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相应答案;项目类似于高校开展的实验考核,即教师给出一个综合性的机器人项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该项目,教师再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打分。
(三)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具体如下。
综上所述,教师在建构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具体课程的基本特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如此才能发挥评价的功能,进而更好地推动校本课程教学更加有序、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