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11高艳青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5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双一流绩效评价

高艳青

摘 要:基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在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财政专款和内涵发展定额项目经费的管理情况进行说明,并遵循全面性与科学性的管理原则,促进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本文对“双一流”背景下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希望对高校预算绩效的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发展理念和重点任务,又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财政部颁布《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权责对等、约束有力,结果运用、及时纠偏”的原则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监控。“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要更加注重经费使用效益,在经费有限的基础上,需要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落实预算投入与分配管理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力度,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目标。

一、“双一流”背景下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我国提出了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理念, 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逐步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制定明确的预算目标。由于高校的发展规模一般较大,经费投入有时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因此,高校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当从全局性角度入手,开展统筹规划工作,落实绩效管理理念,结合高校的预算支出做出适合的绩效评价,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全过程绩效评价不规范

就目前高校开展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分析,许多高校仅仅注重绩效预算编制与事后的评价工作,忽视了事中的延伸管理工作。支出基本上都是以预算支出总额为基础的,如具体的支出科目不能超过预算模板的限额的方式。在开展数据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实际的预算目标与中间的各个环节工作进行对比,会导致预算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不规范,进而无法满足实际的绩效评价要求。

2.缺乏健全的预算绩效监控机制

高校在实行预算全过程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一种动态化的控制方式。不仅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与监督,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预算资金的实际执行情况,并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实现基础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一般采用资金预算控制、政府采购控制以及校内审计工作等不同的方式,对预算执行绩效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但是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预算执行过程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没有注重全过程的信息分析与收集,也没有随时的观察绩效目标,无法了解绩效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距,缺乏对绩效目标与预算执行情况的一致性分析。另外,由于高校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时候,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利用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手段。

3.评价结果应用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高校各个阶段的绩效评价工作都存在评价结果使用不当的现象。由于绩效评价结果无法形成较强的约束力,在实际的工作中仅仅注重是否已经申报了绩效考核目标,却并没有实行绩效考核、绩效评价与监控的工作。还有许多高校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重视度不足,没有根据执行的进度开展管理工作,而是在预算执行完毕之后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导致两者持续脱节的问题。另外,由于预算绩效评价结论无法及时地利用,内部的管理机制与措施不够健全,相关的管理者针对绩效评价结果,并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进而无法实现对资金使用部门的约束与管理。

三、“双一流”背景下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

1.构建操作性较强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绩效评价原则

在高校“ 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当完善预算绩效管控机制,樹立责任制,从期末考核、职务升迁等方面入手,将下一年度的资金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仅要满足财政部门的参考性指标,还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指标体系与操作流程,实行对绩效管理基本权责、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满足高校的管理目标。

此外,建立健全的绩效指标体系,并利用精准、适量的管控方式,逐步形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高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坚守发展的底线,完善评价体系,将其作为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工具。从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关键指标入手,优化指标结构,务必要贯穿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与绩效管理等各个环节,并选取能够将绩效管理情况凸显出来的指标,将预算编制的相关性与时效性体现出来。结合高校的基本发展特点,选取能够将高校预算执行情况体现出来的指标。通过对高校各个部门的重点工作进行分析,逐步实现对预算绩效的评价工作。

最后,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融合的形式,广泛吸纳教学科研一线人员的专业意见,并从预算执行、填报目标与实施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对实际的可操作性进行检查。预算绩效评价的定性指标,尽可能采用衡量性较强的指标。在完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慎用一票否决权。如果滥用一票否决权,就可能会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高校在资金支付的过程中,会考虑到许多现实因素,应当适当延长支付时间。如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校年末支付的资金需要达到100%,为了达到基础的目标,就可能会出现造假的问题,所以对于一票否决权一定要谨慎使用。

2.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完善约束机制

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积极开展绩效评价是高校发展的重难点。所以,高校需要将调查作为基础内容,将后期的预算编制工作与绩效评价的结果相结合,进而了解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实际利益。如果绩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发展,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后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明确基本评价原则的基础上,要树立责任制,因为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与绩效评价结果都会随之改变。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时候,要结合高校经费的实际来源情况,了解不同类别评价结果之间的可比性。只有开展综合性的绩效评价工作,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实现对项目绩效评价的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时候,需要采取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形式,以便于纠正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实际的监督效用发挥出来,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3.合理利用评价结果,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在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之外,需要立足于实际的发展情况,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资金的优化与分配直接挂钩。实现基本导向合理配置资源,开展全面的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工作,逐步改善预算管理目标。内控制度的建设也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具体应用。绩效评价的实际结果,要归纳到高校的人事管理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当中,并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在搭建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将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融合,一是要实现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等不同环节的控制;二是明确基础的绩效考核指标,实现对运行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还要合理应用评价的结果;三是保证系统之间相互兼容、共享数据和有序衔接。在高校进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各单位要强化自身责任感;另外,评价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人事处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对信息“共联”和“共享”产生便利,由此可实现信息的最大利用。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善内部管理机制。高校可以采用建立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形式,编制整体性的规划,开展预算编制绩效的分析工作,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在建立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实现全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工作,还要发挥出预算执行的效用,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稳固基础。

总而言之,基于“双一流”建设的理念的提出,将高校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从办学质量、营运效率、持续发展能力和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衡量学校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提升学校的绩效水平,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机制。在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礎上,将建设“双一流”作为切入点,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合理的使用,使高校的预算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逐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泉. 北京市属高校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讨. 商业会计, 2014(1).

2.黄小平, 刘光华, 刘小强. “双一流”背景下区域高校系统科技创新能力: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1).

3.许洁莹. 基于战略导向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评价探讨.中国总会计师, 2019 (3).

4.李海欧, 温希锦. “双一流”背景下民办高校科研绩效工作评价的创新探索.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9(7).

5.张成凤, 段莹丽, 李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8).

6.高正,唐万宏. 高校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及体系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19(8).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双一流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当前中小工业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