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2020-05-11卢艺平
摘 要:合作式学习作为一种科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分析合作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路径与效果,并对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合作式学习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合作式学习;学习成绩
一、 前言
合作式学习又被称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模式,并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中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该方法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强调人际交往对学习成果的影响,依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个人特征、能力倾向等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内交流、组内合作等方法,促使教学目标实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式学习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已经成为现阶段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二、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运用
(一)合作模式的选择
在合作式学习模式下,合理选择合作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合作模式包括:(1)问题式合作模式。该模式是指师生之间通过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的方法来实现的一种合作模式,在小组合作期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问题范围内进行讨论与学习,使讨论内容更加完整,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2)表演式合作学习。通过即兴表演的方法,激发学生关于问题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或者在课堂教学期间通过课堂小结的方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能力。(3)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式学习模式下,能够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思维发散实现自我教育,最终完成教育目的。
通过对上述三种合作模式的分析,最终决定使用问题式合作模式。
(二)学生分组
学生分组是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关键,期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化学知识点基础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或者采用就近分组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化学教学题目的特征、难易度等进行分组。总体而言,合作式小组应该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两方面的特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完成。
分组期间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分为若干个3~5人的小组,一人为组长,负责带领全小组成员根据问题展开分析,并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之后,带领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认真总结、回答每个组员疑惑,实现全小组学生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学过程
以《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对合作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做进一步分析。教师在对全班级同学进行分组之后,将全班级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的方法分别聚集在一起,方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
1. 确定训练目标
教师根据《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目标,在简单介绍本章节知识点的重点内容之后,按照课时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通过共同制定训练目标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并了解每堂课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方向。例如《钠、镁及其化合物》主要分为阐述了钠与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变化情况,在合作式学习下,根据课时要求明确知识点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知晓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保证参与度。
2. 合理引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合作式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引导的方法,通过合理提出问题,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课堂的核心内容,进而有效参与到合作式学习中。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关注提出问题与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并感知知识点中的内容。例如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来记录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碱的反应以及金属与空气的反应等,通过这些实验,能够让学生对金属性质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
在学生了解《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点之后,开始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此时教师不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进行干预,但是要走下讲台,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调控与指导。此阶段教学的重点为:(1)在合作式学习开始之前,每个学生都应该独立思考教师所介绍的知识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与不同介质的反应等,并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分析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现象,结合课本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2)在学生独立分析之后,开始合作式学习,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化学实验,例如观察钠与水之间的反应等,所表现的实验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此时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就这一化学反应进行交流,小组其他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阐述观点,并分析钠在遇水之后会出现哪些变化。期间组长汇总每个学生的建议,在剔除重复的内容之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带领小组成员对其中的每条知识点进行分析,鼓励其他组员通过自己的理论基础驳倒对方,在小组内营造良好环境。此时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自我发表观点的机会,让同学的建议能够在组内产生影响。
4. 全班交流
在小组交流结束之后,教师邀请每个小组的组长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本小組在《钠、镁及其化合物》中的讨论结果;期间教师听取每个小组的介绍情况,并记录一些常识性错误或者不正确的结论,在每个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走上讲台纠正部分小组的错误结论,并带领学生回归课本,深入学习知识点内容。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做出鼓励性评价。
三、 效果评价
在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之后,发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
在合作式学习方法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显著提高,在考试环节,发现学生依托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使用诸多题型,能够做到从容作答,显得游刃有余,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深,并具有了主动探索化学知识点的积极性,整体教育效果满意。通过比较实施合作式学习方法前后的学生模拟考试成绩相比,实施后学生的成绩与实施前相比平均分高出18.36分,证明该方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合作式学习以小组实验等为依托,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学生在交流环节各抒己见,实现了思维的拓展与发展,所以在后期课堂环节中,教师能够更轻易地将各种知识点相互交叉、拓展,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综合知识来解决各种课堂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了充分提高
在合作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足够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围绕既定的知识点展开辩论,促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论证自己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合作式学习下,学生本身的思维就具有多样性特征,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能够将更多的视野集中在知识点上,促使教学目标实现。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地运用各种信息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探索中寻找问题答案。
四、 实施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注意事项
为了能够让合作式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合作式学习的要求
在开展合作式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要向全体学生明确合作式学习的注意事项,例如学生需要在合作中掌握哪些知识点,或者应该达到既定的目的。合作式学习的要求应该是全体同学均共同遵守的学习目标,并且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任务来对待。
同时在合作式学习下,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如在合作式学习模式下,学生要做什么?需要完成哪些学习?需要用什么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合作式学习中的不必要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对合作过程进行监督
合作式学习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足够的控件,但是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弱,在缺乏教师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小差”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合作式学习期间,还需要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1)消除学生对课题内容的错误认识。在缺乏教师管控情况下,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因为自身的理论基础不足,因此经常会出现各种偏差,影响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过程,采用多种方法来消除学生的理解误差,避免学生进入误区。(2)避免依赖。部分后进生没有理想的化学知识基础,所以在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期间容易出现依赖心理,所阐述的观点缺乏主观性,往往是“随大流”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合作式学习毫无意义。针对后进生,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優带后”模式,发挥组长等优等生作用,帮助后进生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当后进生有自己的见解时,应该鼓励其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对合作式学习进行反思
在每次合作式学习教学之后,教师应反思在合作之后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内容,高中化学知识点结构复杂,很多的内容都需要学生的反复记忆与思考,并且知识点所涉及的模块结构都是不同的。合作式学习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五、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提升成绩,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后进生的学习难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所以应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秀,张月娟,杨明.高中化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探究[J].科教文汇,2020(1):121-122.
[2]杨红.翻转课堂下有效高中化学教学的构建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6.
[3]姚黎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78+80.
[4]彭主瑞.小组合作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77-178.
作者简介:卢艺平,福建省漳州市,榜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