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教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初探

2020-05-11李俊李秀华

考试周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

李俊 李秀华

摘 要: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原来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化学课堂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丰富的理化知识,与中学化学课堂能够达到完美的融合。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中学化学课堂中,以粗盐的提纯和电解池的应用为例,展示了传统文化与课堂结合的案例,并论述了要遵循的科学性、多样性、科学性三个原则。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化学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化学课堂的契机

新高考采用了“3+1+2”的模式,摒弃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制,化学不再是理科生都要学习的科目,经过调查发现,中学化学目前面临着最严重的危机。很多学生表示,化学概念多,知识点复杂且难度仅次于物理学科,但传统的化学课堂形式死板,内容单一,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造成如今化学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沉积了中华五千年的底蕴,博大精深,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大量的传统文化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古董”,甚至有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文学、传统艺术、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六种分类。其中传统工艺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学素材,通过学习传统工艺,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化学在文化历史中的厚重感。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养成。

二、 中学化学教学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从中学化学教学论来说,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包括:化学学习的强烈好奇心、化学学习的感知特点、化学学习的记忆特点以及思维特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融入化学课堂中去,并且能够很好地贴合这些心理特点,而且在课堂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中学化学教学论的理论条件。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其重要任务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贯彻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化学课堂中,在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教育中,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化学课堂实例

(一)四川燊海井制盐工艺

四川燊海井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其工艺流程包括四个步骤,一是汲卤,从几千米深的井中抽取出卤水,倒入大锅之中;二是除杂,将锅中的卤水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三是下渣盐、铲盐,一直加热除杂后的卤水,直至盐析出;最后淋盐、验盐,并将制备好的盐进行包装。

片段1:学生在学习了必修一第二章胶体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在对物质的除杂和提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燊海井制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了解,并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PPT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四川燊海井制盐片段。

师:同学们刚刚观看的燊海井制盐是我国最古老的制盐方法,目前还在投入使用,那么请大家思考这一工艺流程包含哪些化学知识呢?

生1:燊海井制盐其实是一个分离杂质的过程,将氯化钠从卤水中分离出来。

师:这个工艺用的是什么分离提纯的方法呢?

生1: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办法。

师:除了蒸发结晶,与我们今天学习的胶体有没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生2:步骤二中加入的豆浆属于胶体,卤水中的钙离子中和了豆浆中的胶体粒子,从而聚集成大的颗粒,方便分离。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因为豆浆属于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混合时,容易发生聚沉,豆腐、果冻都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同学却不喜欢化学,反而提出了化学除了考试没有其他作用的看法,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后没有对其进行加工利用,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给学生普及化学学科的作用和用途,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课堂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一,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第二,增加化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面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发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景泰蓝制作工艺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其中第六步操作镀金,是为烧制打磨好的铜胎表面镀上一层金,将其放入电镀液中,并连接电源,具体如图1所示。

片段2:在学习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本次片段为电解池的应用的导入部分。

PPT展示绚丽多彩的景泰蓝的图片,简单说明景泰蓝的来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东西吗?

生1:景泰蓝,小学课文中学习过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文章。

师: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市崇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师:其实景泰蓝表面不仅仅只有蓝色,还有其他的颜色,如青色、红色,之所以能够呈现出这么绚丽的颜色,是因为在釉料中加入金属矿物质,经过烧造之后,会呈现不同的釉色,比如铁氧化物为青色,铜氧化物为红色,钴氧化物为蓝色等。

师:景泰蓝的颜色经久不衰,其实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在铜胎的表面镀了一层金,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景泰蓝起一个保护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进行防护。

……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池的原理,我们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者熔融的电解质)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称之为电解池。今天我们学习了电解池的应用,氯碱工业、粗铜精炼、电冶金以及镀金等工业都要用到电解池技术。

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展示的景泰蓝就是在铜胎的表面镀上金属金,使工艺品全身光彩夺目。我想请同学帮我判断,景泰蓝镀金这一步骤中阴极、阳极以及电解质分别是什么?

生2:景泰蓝的铜胎作阴极,碳棒作阳极,金的盐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师:我们知道金这种金属极不活泼,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金离子极易被还原成单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常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配位剂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在网上查阅资料,镀金常用的配位剂有哪些?

将景泰蓝这种传统的工艺品在本节课最开始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了电解池原理的基础之上,对电解池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写出简单电解池的电极方程式,通过具体的工艺对电解池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电镀金的技术对配位剂有一定了解,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与大学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衔接。

四、 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我们高中化学中的优秀教学素材。我们将传统文化与课堂知识结合,在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同时,学习化学知识,增加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结合的同时,我们要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要遵循以下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学科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化学课堂的结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选取教学素材时,教师应该把握教学计划,在课堂中灵活的穿插,高中化学内容复杂,化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前提,挖掘相应的教学素材,本文整理了部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学素材,如下表1所示。

(二)多样性

传统课堂因为模式的单一,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学习的知识都是被动灌输的,因此,在进行非物質文化遗产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使学生转化成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后,可以把我们的“非遗”工艺流程设计成具体的习题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如班级展示、班会活动、第二课堂等形式,达到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效果。

(三)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选取“非遗”项目的时候一定要以科学事实为前提,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对我们的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备课阶段,教师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将“非遗”项目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做好短期内的教学计划,在推动新课的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和劳动精神,此过程中,注意切勿本末倒置,忽略教学本身。

作者简介:李俊,李秀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教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