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巡护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0-05-11邹姗倍张静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邹姗倍 张静

摘 要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旗舰物种保护区,根据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林业巡护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该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式,从巡护终端、管理平台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巡护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以供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巡护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象,是我国重要的大熊猫培育保护基地。此外,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项目为一体,被誉为“宝贵的生物广谱基因库”。在新时期,开展信息化建设、加强立业巡护管理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课题。

1 林业巡护信息化管理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过去一段时间内,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领下,以“互联网+大熊猫”为信息化发展思路,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保护区内的各项业务,全面提升了大熊猫保护事业及相关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以“互联网+”为核心,构建围绕“基础能力-资源监管-政务服务-技术创新-生态文化”的生态保护区林业巡护信息化管理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该保护区生态水平。截止目前,卧龙保护区的兽类由1992年的103 种增加至2019年的136种;鸟类由 281 种增长至332种,其中的珍惜物种除了大熊猫之外,还发现了26只雪豹以及一定数量的绿尾虹雉。不仅如此,部分多年未见确凿野外记录的物种也逐渐现出行踪。基于此,开展信息化林业巡护管理,探索新物种的同时,应该大力加强对保护区的整治、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如山林火灾、暴雨导致的泥石流等),打造更负盛名的卧龙文化。

2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信息化林业巡护管理的方式

2.1 信息化林业巡护管理系统概述及组成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设信息化林业巡护管理系统,主要通过GPS全球定位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性能超过GPS)及GIS地理信息监控系统,对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进行全天候监测。巡护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持有终端巡检器,结合红外感应功能,对保护区内疑似物种、安全隐患等情况进行自动拍照、录像,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管理端。如发现野生雪豹或绿尾虹雉等物种时,为了避免发生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可以在林间定点埋设信息化巡视设备,在远端进行监控。设备中包含经纬度追踪系统,发现疑似目标时,能够迅速确认准确位置。此外,当林业巡护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危机生命时,通过一键报警系统能够迅速发出求救信号,远端监控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救援部门,开展施救工作,如果在千钧一发之际,来不及按下报警器,系统也会自动锁定方位,并根据预先设定将异常信息迅速传回管理端[1]。

信息化系统的主要设备组成为林业巡护人员持有的GPS移动巡检器、GSM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IS地理信息、GPS巡护管理系统,四者缺一不可。

2.2 信息系统下巡护管理人员手持终端具备的功能

基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实情况,为了精准清除山林间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物种痕迹,林业巡护管理人员持有的GPS移动巡检终端应该具备如下功能:第一,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在通过身份验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连接GPS系统,实时显示当前位置(误差精度在10m以内)。为了保证责任到人,应该采用指纹验证系统,防止出现人员代替等现象。第二,设备运行过程中开启全自动巡检模式,非必要情况无需人工介入。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野生动物及安全隐患相关资料,能够对探寻的区域做出自动分析,出现无法判断的问题时,将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予以加密保存或是传回管理平台。第三,巡护人员处于树木繁盛的地带,可能造成信号失真,在此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保持正常的巡视工作,自动记录数据,仅仅会影响传输工作。此外,根据需要,可以选用中文语音播报,方便普通巡查人员使用。在2016年,该保护区对436平方公里内的雪豹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进行了专项调查,彼时应用了红外触发相机,结合标记重捕法和DNA个体识别相互印证的方法,开展了个体空间分布分析,已经确认存活的雪豹数量达到了26只,分布密度排名全国第一。引入全面的林业巡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对雪豹等珍稀物种的调查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方案。

2.3 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具备的功能

信息化林业巡护管理系统的管理平台应该具备如下功能:第一,精确的人员信息管理。巡护人员手持终端深入林区,发生危险时,管理平台将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迅速锁定位置并开展营救工作。此外,在广泛的保护区内布置的多个信息采集设备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报警信号传输功能。当游客误入保护区、迷失方向时,能够起到应急求援作用。第二,按照地形地势将保护区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实行“点对点”针对性管理,即意外发生时,最近的援护团队能够迅速赶往目标位置。此外,对于林间的火灾多发区、水源区域、重点巡检区域等信息进行重点标注并设置监测设备,当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够将相关信息迅速传回管理平臺。第三,管理端电子地图上可以适时显示林间巡护人员的实际位置,并根据其巡查轨迹分析后续行进路线,一旦出现失联等情况时,能够提高救援成功率。第四,卧龙保护区自2000年以来,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保护良好,没有受到人为破坏,按同口径计算,森林覆盖率从57.6%上升至62.5%,且其中的物种数量大为增加,为了加强打击偷猎、贩卖野生动物等不法行为,通过信息化林业巡护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管理水平。出现异常情况,管理平台会迅速反应,从而有效保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2]。

综上所述,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将之应用于林业巡护管理,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巡管质量,还能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远端监控保护方案,从而使“大熊猫+雪豹”的双旗舰物种保护区早日面向世界开放,彻底打响四川卧龙的声名。

参考文献

[1]朱红.基于北斗应用终端的林业野外巡护管理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2):196.

[2]庞丽峰,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05):41-46.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
浅谈集团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探讨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践
通过完善单位信息化建设自动实现内部控制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