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020-05-11黄美峰
黄美峰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阐明现阶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常见问题,论述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和策略,为构建实用、科学、教育性兼技术性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73-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部分教师在网络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建设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对课程进行深入理解、掌握新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核心终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同时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建设教学资源库,但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一)学校校园网络建设不健全。西部地区部分中职学校网络对校园不能全覆盖,有些教学楼、实训室无法上网,教师只能各自备课后使用移动存储器拷贝授课内容,到机房通过教学软件在局域网发送给学生。这种传统授课形式,不利于教师讨论交流和信息共享,不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学生自觉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交互体验差;课后的作业测试环节也不便于跟踪,教师无法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水平。
(二)各学科教师自制的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其一,骨干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主研发制作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案例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不能共享;新教师设计的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上机指导、教学视频等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标准,教学进度及内容因人而异,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二,各学科之间不能形成知识体系,有些教学软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学生往往会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遗忘前期已经学过的相关课程,影响实践,课堂学习效率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同类型学校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造成资源的浪费。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忽视与其他同类学校沟通交流的重要性,都按照已有的经验、想法各自为战,相同的内容重复构建,造成资源内容的冗余,且有限的优质资源无法互联共享、有效利用。此外,各学校间教学资源库的结构、组织形式、文件的类型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自采取不同的技术处理方式,影响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交流与共享。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其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資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实验实训、学习评价等要素,以此规范专业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资源。其二,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按性质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可以此作为建设资源库的模块,将教学软件、文献资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如 PPT 等)、教学视频、教学素材(如教学所需的源文件等)、教学案例、试题库、教学评价、竞赛资料、推荐网站、交流互动空间等纳入其中。以上内容包括了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涵盖了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的全过程,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分门别类组织教学资源,避免了教学资源的单调乏味,同时也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混乱。
三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一)加大力度建设校园网络,培养网络管理人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以完善的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因此,从中职学校方面来说,校级领导要给予重视,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完善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工作进度,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
与此同时,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必须有专门、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维护。有些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缺乏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且因待遇问题、环境问题难以聘请到专业素质较强的网络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一要制订和优化网络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多方面、多渠道聘请网络实训管理员;二要结合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人员,提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水平。
(二)配备教学资源库建设小组成员。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广大计算机专业学生最大化地运用现有的成熟教育教学资源,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水平。因而,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为资源库建设配备齐全的教学资源和建设人员。首先,配备学校方面相关部门的工作管理人员,由学校的管理层担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领导人,全面负责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管理工作,为建设教学资源库提供必要的管理力量和人力管理资源。其次,安排校内的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员以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代表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上传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等资源。最后,邀请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顾问小组,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新技术零距离对接,把当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最前沿的技术融入教学资源库,确保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三)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教学资源库。计算机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技术领域突破较快,时常出现一些新的行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标准,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无法及时对新技术与行业动态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一要组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联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做充分的调研,并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科学地设计专业教学过程的每一个任务;二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以满足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三要把社会上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优质资源集中起来,一并纳入教学资源库,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良好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通过依托合作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聘请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将资源库建设、综合实训、岗位实习与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当下最先进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应用一体化的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用价值。
(四)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保证资源库的质量。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理解难度较大且更新迅速,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文字、图片,对专业、复杂的知识点阐述具有局限性,容易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失去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兴趣。可见,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资源库建设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一个结合计算机信息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方向、新知识来持续完善更新本专业资源库的长期过程。对此,应建立教学资源库内容定期资源更新机制,理顺资源库的知识体系脉络,定时定期对资源库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更新、替换等,使之与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发展需要相适应,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同时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相关教学重点和难点,定期制作一些教学短视频、课件、习题库等充实到教学资源库,把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讲解,以提升教学资源库的质量,引起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和实用性。
(五)对教学资源库实施专业化推广应用。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还是以本学校建设使用为主,与其他学校师生共享、共用的情况并不多。不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具体内容虽然有所差异,但是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具有共融共通性。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应跳出本学校、本单位的小圈子,积极实施专业化的推广应用;并借鉴兄弟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实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建议:一要重点加大对本学校以外的职业学校以及相关对口企业的应用推广力度,简化资源库平台操作流程,降低教学资源库使用难度;二要借助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手段,实施专业化推广,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放程度,扩大教学资源库的使用范围和实用人员数量,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库的实际利用率,促进资源库的开发建设。
(六)坚持边建边用,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把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和督促学生运用资源库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不断收集新的需求并进行反馈,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使教学资源库真正有效服务于广大师生。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整合各学校、各企业的优质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使用,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的最大效益,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同时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而资源库的后期建设还需要继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积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新教育理念、新运作体系融入资源库中。
【参考文献】
[1]成林娜,高立东.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库現状分析及建设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
[2]史春妹.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教育,2017(4)
[3]冯 娴.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信息与电脑.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8(15)
[4]戴琪瑛.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GXZZJG2017B219)。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