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我心理疗愈能力

2020-05-11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钻牛角尖单向元认知

周海宏

前面,我们用了比较长篇幅讲了如何防止挫伤感,如何减轻挫折后的伤害感,但是伤害是难免的,正如生病是难免的,身体健康不仅仅表现在不容易生病还表现在得了病恢复的快。防挫折教育,就不仅仅包括防止与减轻挫伤感,而且还应该培养孩子如何在受到伤害后快速从伤痛中走出来,而不是让伤害长时间持续,更不能放大伤害。

有痛苦感是健康的表现。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受到外界的挫折或外人的伤害时,产生不愉快感、痛苦感,这是健康的反应,完全没有痛苦感是不健康的,这就好像是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没有痛感的话,就不知道规避外部的威胁,这在生活中是很危险的一样,对外界的心理伤害毫无反应,也会使人失去规避现实伤害的意识,从而导致实质性的损失。但是被伤害后的反应不同,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受了伤害以后,很快就恢复过来了,而另一种人则会钻入牛角尖出不来,长时间在挫伤感中不能自拔;一种人,受到伤害后仅仅在这个点上产生伤害感,而另一种人,则会迅速放大伤害感,从一个局部的挫伤感,迅速蔓延到全面的自我否定。显然第二种人的心理是不够健康的,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为第一种人,培养孩子能够有好的心理策略,使他们能够拥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使自己在遇到挫折、挫败的时候能够缩短挫伤感,减轻痛苦感,能够从挫伤感中快速恢复过来,继续积极、明朗地应对人生。那么具体如何做呢?还是让我们从原理的分析来入手。

自我修复的原理。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类似事件的案例:一个孩子,平时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很非常好,有一次学校数学竞赛,没有发挥好,被淘汰了。回到家里,被母亲责备了几句:“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临场掉链子,真让人失望!”孩子也没说什么话,回到屋里,没在出来。第二天,母亲发现孩子已经上吊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桌上放了一個条子:“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让你失望了!”人们无法理解,一次小小的数学竞赛失利,母亲的几句责备的话,怎么就会让人做出这样极端的行为。从心理角度看,虽然孩子这一晚具体想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思维特点可以想象——越想越绝望!比赛失利,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引燃的是这个孩子一系列对自己负面评价的想法,这些负面的评价,又使他产生了更加压抑的情绪,而更加压抑的情绪,又激发了更多对负面后果的想象,可能从童年开始埋藏在心底的伤害感,都被一一激活来到头脑中,挫折、沮丧、未来的无望、无休止的伤害全部搅在一起形成对自己价值的全面否定,最终导致精神崩溃。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一个人作出一个极端行为是完全有可能的。于是,一个小小的挫折,就引发了一个令人不解的极端行为。反之,我们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在受到挫折的过程中,能够这样想“这次比赛虽然失利,但我还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都不至于引起令人遗憾的结果。但是,这个孩子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他的思维方式中,缺少了“自我修复”的重要机制。

让我们再复习一下以前讲过的“正反馈机制”。我们是在快感与动机强化中讲过,麦克风因自激放大而产生啸叫的现象。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也存在着这种“自激啸叫”的现象。对方说一句令人不愉快的话,本来仅仅是其中有两个字令人不愉快,但是这瞬间的不愉快就激活了已往其它不愉快的记忆,而这些不愉快的记忆,引起更强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几个回合以后,新账旧账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两个字引起的小小的不愉快反应,变成了巨大的失落、伤感、痛苦、愤怒、挫折等等负面的情绪体验,甚至导致了行为的冲动,产生激烈、极端的行为。那个因数学竞赛失利就自杀的孩子,就属于形成了心理上的“自激啸叫”的效应,这种事情在爱情中、工作单位中、事业发展中、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就不在此举例了。产生自激放大现象的系统层面的原因,是没有控制的无限制的正反馈机制,这种机制从思维方式上,俗语早有描述,那就是“钻牛角尖”思维。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心理策略来切断正反馈,防止出现自激放大的心理过程。防止出现心理的“自激啸叫”,这个策略,就是与“钻牛角尖”的“单向思维”相对的“多元思维”。

启动负反馈——修复心理伤害,恢复心理平衡。培养自我修复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孩子在受伤后,能够积极主动地启动多元思维的心理策略,启动多元思维策略,阻止自激放大。当人受到伤害时,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系列加深痛苦感、强化伤害感的想法。没有启动多元思维习惯的人,会在这种痛苦中越陷越深,心理学家警告我们,不能让沮丧、压抑、痛苦、抑郁的情绪持续到两周。负面情绪持续这么长时间,将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难以挽回的后果,如果自己不能启动自助疗伤的策略,那就只能向专业心理师求助,通过外力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了。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在自己的内心中设立一个“自我心理状态监控员”,他监控我们自己的内心体验与心理状态。每当产生伤害感的时候,就拉响“心理警报器”。这个报警器一拉响,随之要立刻启动多元思维,让一系列的多元思维扼制负面情绪的发展。使自己从伤害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抗挫折教育中,培养孩子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监控意识,以及启动多元思维的认知策略使他们将来在受到挫折与伤害时,能够主动启动多元思维的认知策略,实现伤害的自我修复。我一直觉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进入基础教育的常规体系是产生许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下面我们就把抗挫折教育的任务具体化为四个训练任务:

一、元认知思维训练

元认知思维,是启动自我修复心理策略的前提。从心理活动的实质上看,一个人能够在受到伤害时启动多元思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需要一个自我监控与反省的思维机制。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个“自我心理状态监控员”。心理学上,把人的这种对自己进行监控、分析的思维活动,叫“元认知”思维,也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论语》里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老子》的“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已经变成了现代日常用语:“自知之明”“自我反省”,“内省”与“自知”就是元认知活动。我把“元认知”思维,也称“自我旁观者”——也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像别人的大脑一样的头脑,冷静而客观地审视着自己,大家都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其实,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设置一个“自我旁观者”那么你就会是一个“当局者清”的人。有元认知思维习惯的人,会不断地对自己当下的思维状态进行提问:“我这样做对吗?有必要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我现在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我真的快乐吗?我一定要这样痛苦吗?没有别的途径与出路吗?”在我看来,元认知思维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习惯,我建议大家从孩子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起,就引导孩子自己对自己发问,告诉妈妈,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你觉得你现在这样做对吗?你想一想,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你想一想,你刚才是怎么想的?总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孩子做一件事,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分析自己的行为,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是每日行为“三省吾身”的训练。特别在孩子专注于一种愿望,专注于一种行为、一种感受的时候,提出让他反省自己的要求。经常性的这种训练,加上及时鼓励孩子自我反省的意识就会形成孩子的元认知的思维习惯。

二、多向思维训练

钻牛角尖式思维的特点是——单向的,只考虑一种可能性,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往里钻,与钻牛角尖式的单向思维相对的是“逆向思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吃一堑、长一智”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劝受伤者的策略,就都属于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果受伤者,能够把自己的思维沿着逆向的角度持续的话,就具有快速平息伤害感的效果。我们应该在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对他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提醒孩子,对同一个问题,多几种思路,多为孩子设立开放式答案的问题,鼓励孩子在每一种角度下得出的结论;从态度上,引导孩子尊重不同观点的表达;从意识上,引导孩子重视与自己不同见解的合理性;从方法上,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观点与对立观点的异同,分别考察各自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这些教育都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多向思维。

三、自我质疑、自我批评思维

钻牛角尖思维的另一个特征是,自己的想法具有绝对的正确性,坚持认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就是唯一正确的结论,缺少对自身的质疑与批评。

与此相对的是“質疑思维”。质疑自己当前依据的可靠性,检查自己当前推论的严密性,排除自己当前的结论的必然性,最终,否定当前情绪的必要性。总而言之,要在头脑中树立一个“辩方律师”,他的角色就是永远在质疑,永远在找自己的漏洞,永远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与批评。家长可以给孩子做自我批评的榜样,引导孩子质疑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头脑中树立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个反驳的意义不仅在于,得出最终结论的对错,意义还在于,只要有这种多元化的思维在活动,就会起到终止自激放大效应的效果,就会在心理上起到施加平衡法码的效果,防止心理的天秤不断向一侧倾斜。

总之,所有这些教育,都将非常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多元思维,形成孩子灵活的思维方式,防止钻牛角尖的单向思维,在孩子拥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后,一旦孩子受到了挫折与伤害,多元思维就会迅速启动。起到自我平息、自我修复、尽快平息伤害的效果。防止因小小的伤害导致极端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我们特别遗憾地看到,前面所说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既没有列入基础教育的培养体系中,也没有在家长的教育计划范围之内。不仅如此,基础教育中的大量理念,非但不利于培养多元思维,反而有可能形成单向思维,缺少“多种合理性”教育。可能许多家长与教师也都没有意识到,学校教育中缺少开放性问题,缺少开放性答案的教育,也妨碍了孩子多元思维的发展,在人文、社会学领域内的标准答案,是单向思维教育的代表性体现。没有多元思维的习惯,就没有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的习惯,就没有创造性,没有多元思维,就没有自我反省,就没有权衡,在遇到现实的挫折时就缺少应对能力,应变能力,就缺少平息伤害的自我修复能力。没有抗挫折能力、现实生活中顽固、偏执的人,惩一时之快,斗一勇之能,往往都是单向思维的。我们要反省是那些不计一切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格类型,是不是与单向思维的教育有关。

我们的教育应该多为孩子安排“多重合理性”的方案,应该多给孩子开放答案的作业,多元认知思维的训练应该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就开始,多向思维,应该列入幼儿园教育的系统计划之中,而自我质疑与自我批评教育,应该在孩子入小学以后就逐渐加强。特别是,应该大量加入,宽容与尊重不同观点,重视与自己意见相反的见解,学会分析自己的观点与对立观点的异、同的教育。我的想法是:一年级要学会,描述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三年级要学会看到不同的观点与事实的多样性,这是多向思维的训练;五年级以后要学会充分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学会自己与自己进行思想博弈,不断切换立场,利用对立事实与观念互相论辨。这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疑思想的训练。如果这样的教育,能够有计划地系统化地进行,这不仅仅有助于帮助孩子迎接现实的挑战,有助于孩子应对不理想的现实,更为孩子在现实中遭到挫折与伤害时,为孩子提供了自我修复的思维方式的准备,使得孩子在受到伤害时,快速启动多元思维,从而防止心理的自激放大现象,快速降低情绪张力,减轻痛苦强度,缩短痛苦时间,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心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不仅如此,多元思维者,也会有更开放的心态,对别人更宽容与大度,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最终增加获得成功的概率。而单向思维者往往是对己都是苛刻的,往往容易发生人际的冲突,而且一旦有了冲突很难调和。从而失去未来能够拥有的人际资源,减少了获得发展机遇与成功的概率。

猜你喜欢

钻牛角尖单向元认知
单向空间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破绽百出的叙述
知世界
潇洒才年轻
潇洒才年轻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你是否容易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