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的湘灵音乐社
2020-05-11陈燕婷
陈燕婷
2019年11月20-24日,“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暨纪念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活动”于泉州举办。延续此前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的模式,此届会唱由以下常规活动构成:1.祭祀郎君活动,于21日上午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2.开幕式,于21日晚上在泉州梨园戏古典剧院举行,名为《南音韵·四海情》;3.海内外南音社团交流会唱活动,于22日至23日全天,在泉州南音艺苑、泉州老年大学、丰泽区文化馆、府文庙李文节祠、泉州市南音艺术研究院等场所同时举行,共有18场,由来自海内外的35个南音社团分组交流。另外,由于2019年为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所以主办方特意邀请了许多专家学者于22日上午在泉州金星酒店召开纪念座谈会,总结得失,展望未来。
紧接着国际南音大会唱举行的是“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与2017年举行的第十二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相似的是,来自新加坡的湘灵音乐社不仅参与了所有活动,还另外举办了一场独开生面的演出。上一回带来的是创新作品《九歌·意象》,这一回则是向传统致敬的《古乐清音》专场演出暨《南音指谱集》发布会,于11月25日下午3点至5点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作为“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活动之一。
《古乐清音》专场演出
这场《古乐清音》演出颇令笔者感到意外。素来以创新南音闻名的湘灵音乐社竟然要做一场纯粹传统的演出,而且演出地在南音的发源地——泉州,应邀观看者几乎全是南音人、南音爱好者或与南音有渊源关系的人,可见其底气十足。原本定于24日离泉回京的我特意推迟了两天时间,只为一睹《古乐清音》的风采。
《古乐清音》演出之所以令人感到意外,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对湘灵音乐社的了解主要在其创新方面。湘靈音乐社的创新颇为引人注目,是因为该社不光频频推出创新作品,还经常有各种创新举措,引领潮流。例如,国际南音大会唱就由湘灵音乐社首倡,之后风靡海内外南音界;湘灵音乐社是首个参与国际比赛并获演唱奖的南音团体;首部工乂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南音名曲选》[1]由新加坡湘灵音乐社与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合编;该社经常推出创新南音作品,并致力于推广前社长丁马成填词的新南曲,所以即使是在传统的南音会唱活动中,与其他民间社团交流时,演唱的也往往是这些新作品。
笔者曾于2018年6月22日至25日,受邀赴新加坡参加了由湘灵音乐社与滨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新加坡国际青年南音展演”。在此期间,参观了湘灵音乐社社址,社内墙壁上很醒目地张贴着湘灵大事记,该社历史及重大事件一目了然:1920年,湘灵前身“横云阁”初创;1937年,因筹款支持抗日战争而被迫解散,之后成立了“云庐南音社”,再次被禁止;1941年,秀才李忠石出面向政府申请成立“湘灵音乐社”,社址在厦门街;1953年,湘灵音乐社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典礼,获优异奖并获赠一顶镀金皇冠;1977年,丁马成发起举办首届“亚细安南乐大会奏”;1978年,丁马成担任湘灵社长;1979年,湘灵音乐社迁至武吉巴梳路;1983年,丁马成的夫人王月华于英国北威尔斯参加第37届兰格冷世界民族音乐及歌唱比赛,获民歌组独唱三等奖;1987年,丁马成获新加坡文化奖;1992年,丁马成逝世,由其学生王碧玉接任社长;1994年,丁马成的儿子丁宏海继任社长至今;1993年,编创了大型戏曲表演《释迦牟尼佛》;1997年,赴摩纳哥参加国际艺术节,献演新编梨园戏《放山劫》;1998年,在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上,联合新加坡华乐团举行“汉唐古乐赋新声”音乐会;2000年,主办新加坡国际南音大会唱;2002年,在泉州举办纪念丁马成逝世十周年音乐会,并联合泉州南音乐团举办“丁马成南音作品歌唱比赛”;2003年,出版教材和VCD;2007年,编演梨园戏与话剧结合的《李亚仙》;2008年,在滨海艺术中心举办《启程》音乐会;2009年,推出“南音感官别宴”;2010年再次参加英国威尔斯兰格冷国际音乐歌唱比赛,获民歌组独唱冠军。
由上述大事记可以看出,湘灵音乐社很早就获得了国际声誉,而且走的主要是创新路线,与梨园戏、华乐团、话剧结合,甚至与宴席结合。
笔者在新加坡期间共观赏了湘灵音乐社组织的4场演出。第一场是6月22日晚上,海内外南音社团齐聚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交流会奏;第二场是23日晚上,湘灵音乐社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推出了《启程·十年》音乐会;第三场是24日傍晚5时,海内外南音社团在滨海音乐室共同上演了《清曲悠悠绕滨海》音乐会;第四场是25日晚上,湘灵音乐社在国敦河畔大酒店宴会厅,举办了《东方花园》艺术宴会。
其中,第一场和第三场就是如今南音界流行的交流会奏形式,各社团你一曲我一曲轮流登场,演奏的主要为传统南音曲目。参与团队除了湘灵音乐社外,还有泉州南音传承中心、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南音专委会、泉州艺术学校南音班、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学系、台北市华声南音乐团、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等。两场演出不同之处就在于,第一场是属于内部的、民间的交流会奏,而第三场是正式演出场所对外售票的正式演出。第二场和第四场则由湘灵音乐社自创自演。2018年,正值《启程》音乐会举办十周年。自2008年《启程》在滨海艺术中心上演以来,湘灵音乐社与该中心有了长达10年的合作。为了纪念那场有意义的演出,并展现这十年来的成长,湘灵音乐社特推出《启程·十年》音乐会。在这10年中,《启程》不断修改推进,并赴世界各地演出,渐趋成熟。音乐会以南音为主,融入了其他中国民间乐器、大提琴、印度塔布拉鼓、类似佛教的咏颂、舞蹈等。而《东方花园》艺术宴会则与“南音感官别宴”一脉相承。湘灵音乐社独创的“南音感官别宴”自2009年推出以来,大受欢迎,除了有美食外,还有多元化的音乐可供欣赏,令人耳目一新。《东方花园》艺术宴会共设20席,环境布置得犹如花园般美轮美奂。宴席共有8道菜加一道茶,每道菜都有一个华丽的菜名,依次为“百花齐放大拼盘”、“出水芙蓉四宝羹”、“鸟语花香贵妃鸡”、“五花八门椒虾仁”、“花花世界白玉螺”、“年年有鱼花开富贵”、“万紫千红烧伊面”、“花好月圆柑桔银耳”,以及最后的“中国茶”。宴会开始前,湘灵音乐社以踩街的方式,所有演员手持乐器,跟在高举着的宫灯彩伞后面,一路演奏,一路从宴会厅外进场,缓缓步入宴会舞台,热热闹闹地开了场。之后,每上一道菜,都会穿插表演一首乐曲,这些乐曲都是创新南曲,以南音曲调为基础,加入钢琴、大提琴、古筝、笛子、印尼佳美兰乐器、马来西亚打击乐器等。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华裔最多,其后依次为马来裔、印度裔、欧亚裔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在这里皆有不少信众。所以,在新加坡,随处都能看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告诉笔者,他们说中文时,经常夹杂着很多来自其他语言的语汇,但是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这些语汇到底是马来语还是印度语或是其他。湘灵音乐社并不是第一个搞南音创新的社团,但是他们的创新作品里很自然地就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前述《启程·十年》音乐会以及《东方花园》艺术宴会就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体现。
对南音创新,向来有不同意见。所以对湘灵音乐社的创新演出,同样有不同的声音。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赞扬者认为其迎合时代潮流,新颖时尚前卫。批评者主要是认为这种创新与传统南音的精神背道而驰。实际上,湘灵音乐社向来走的都是创新路线,不能用传统南音的眼光来审视,二者应该分别对待。当代的创新南音主要是为了适应舞台而作,是以传统南音为创作素材、创作源泉的舞台南音。二者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传统南音为源,舞台南音为流。传统南音主要用于自娱自乐、修身养性,有它自己的一套规矩和审美标准,自历史上延续而来。而舞台南音则是新型物种,主要目的是他娱,追求良好的舞台呈现效果,因此创作需要符合舞台的规律和要求,否则必然要被舞台所淘汰。二者原本并不矛盾,有人崇尚传统,有人喜欢创新。真正的矛盾在于,坚持传统者越来越少,追求创新者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混淆了传统南音和创新南音之间的界限,错把创新当成是对传统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明确的是,当前非遗保护的对象是传统南音,而非创新南音。只有保护好传统南音,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创新南音提供资源、养分。
笔者一直对湘灵音乐社持赞赏态度,因为,其一,湘灵音乐社作为一个海外团体,一直把弘扬南音作为己任,首先就难能可贵,值得肯定。其二,做为一个海外自筹经费、自负盈亏的团体,他们完全有选择的自由,谁都没有理由把传承传统南音的责任加在他们身上。其三,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里,作为身处其中的一个社团,表演者也主要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南音创新呈现多元文化特点再正常不过。其四,湘灵走的是国际化、舞台化的路线,为的是让更多海外的、可能从来都没听说过南音的人能走进剧场,感受南音,了解南音,扩大南音的传播范围。因此,按照舞台规律重新创作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其五,湘灵的种种创新别出心裁,音乐创编水平较高,不落俗套。表演者的演奏演唱水平也是有目共睹。即使有人对他们的创新形式不认可,但是,没有人质疑表演者的演唱演奏水平和能力。其六,如前文所說,灵活处事的湘灵音乐社对南音界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倡国际南音大会唱、参加国际赛事,对活跃南音界、扩大南音的国际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湘灵音乐社向来以创新闻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但是,他们要回归传统,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喜。这场《古乐清音》音乐会让笔者意识到,之前被湘灵音乐社的种种创新所吸引,忽视了他们注重传统的另一面。
《古乐清音》专场演出暨《南音指谱集》发布会于25日下午3点准时开始。首先是简短的开场,泉州市领导、《南音指谱集》编者蔡维镖、湘灵音乐社社长丁宏海先后致辞。这是《南音指谱集》在中国的首次发布会。早在2018年的“第二届新加坡国际青年南音展演”期间,在6月24日下午3时,就曾于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举行了《南音指谱集》新书发布会,这是在新加坡的首次发布会,也是世界首发。该指谱集由石狮声和南乐社社长、湘灵音乐社南音顾问与指导蔡维镖编撰,共收录了51套指和13套谱,被蔡维镖称为“立体”书籍,有二维码可以扫码听南音,还首创呼吸线标注,便于初学者学习。新书发布会往往还伴随着赠书活动,由于该书在新加坡出版,在泉州举行发布会所需书籍全部由新加坡空运而来,所以更显珍贵。蔡维镖是一位传统南音人,在南音界享有盛名,10年前湘灵音乐社到泉州寻访名师,聘请他赴新加坡任教。这10年间,他每年都到新加坡教学,学员有机会也会到他石狮家中学习。可见,湘灵音乐社一直都很注重传统南音的学习。
简短的开场之后是三首乐曲,包括:“指”《趁赏花灯》,35分钟;“曲”《山险峻》,20分钟;“谱”《四静板》,20分钟。[2]曲与曲之间暂歇,服务员为观众上茶。演出结束,更是准备了丰盛的点心,依稀有一点“南音感官别宴”的影子。
《南音指谱集》新书发布会
《趁赏花灯》属南音“指套”五大套之一,由4首曲子构成,分别为“趁赏花灯”、“踗步近前”、“脱落”、“娘子有心”,其中前二首为七撩慢曲,第三首为宽三撩乐曲,最后一首为紧三撩曲。该套曲无论从乐曲长度、难度、掌控处理等方面,都很有挑战性,学下来并不难,但是要诠释好不容易。“散曲”《山险峻》为四空管,一二拍,【中滚·十三腔】,集合了【水车歌】【玉交枝】【望远行】【福马郎】【潮阳春】【短相思】【北相思】【叠韵悲】【双闺】【皂云飞】【锦板】【二锦】【中滚】等十三个门头的腔韵,[3]管门频繁转换,一曲之中,南音的四大管门四空管、五空管、五空四亻X 管、倍思管全用齐了。曲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大谱《四静板》由8节构成,各节由慢到快,从第一节的三撩拍逐渐过渡到最后一节的叠拍。虽不是四大名谱之一,但曲子独具美感,受到南音人的钟爱。
演员们花了很多时间反复练习推敲、理解消化这三首蕴含深厚的传统曲目,追求深层细腻的处理、奏唱者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上述三首乐曲的篇幅都非常长,所以奏唱时间共长达一个多小时。如此长大的乐曲在背谱方面对演唱演奏者也是很大的考验。
正如前文所说,没有人怀疑湘灵音乐社表演者的水平和能力。演出进行得很顺利,演员们不慌不忙,从容淡定,完整、流畅地演绎了这三首传统乐曲。笔者从不担心他们是否能唱好传统乐曲。台上的所有演唱演奏者学习南音都至少在10年以上,而且年年回到泉州访问名师,并聘请名师赴新加坡教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并对待每一场演出。在世界许多舞台上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有着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音乐会期间,笔者听到许多人各种赞赏的议论:“在台上的这些人可都是外国人啊!”“他们的演唱演奏太地道了!”
不过,所有了解南音的人都知道,会唱好若干首传统南曲固然不容易,能长期坚持学习传统南音,深入挖掘,不断熟悉各个门头的曲目、掌握各种难度的乐曲,更加难能可贵。人们都看到了湘灵音乐社学习传统南音所做的努力,也都看到了很好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并且希望他们能把这种学习、发扬传统南音的精神继续深入。
对于这场《古乐清音》演出,湘灵音乐社表示,还原返本,是这次表演的重点,但原汁原味、朴实无华的舞台呈现方式,无疑极其挑战现代人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和欣赏高度。同时,对湘灵年轻演员们自身的奏唱功力,也是一次不寻常的检验。看到近几年很多南音团体积极地朝南音曲艺、南音表演唱的方向发展,早已被南音同行们定义为“玩创新”的湘灵,想借此机会呈献一场传统南音专场,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发重视,冷静思考承传南音的定位与方向,探讨传统与创新二者能否并存前行。回溯是必然的规律,尤其是当艺术发展已经接近瓶颈的时候,必须回归传统,重新思考定位,不断汲取传统南音的养分,不断精进和调整思维方式,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努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以传统为根基,创演既有现代意义和审美的佳作。
笔者不由得又一次对湘灵音乐社目光之长远感到深深的赞赏!创新南音给湘灵南音社带来的声誉并没有令他们骄傲自满,反而促使他们思考并尝试回归传统,打牢根基,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确实,扎根传统越深,路才能走得越远!这场《古乐清音》只是湘灵音乐社深入传统南音的一个阶段性汇报演出,相信他们还会给大家带来下一个惊喜!
注释:
[1]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合编:《南音名曲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
[2]南音由“指”“曲”“谱”三大类构成。“指”是成套的带唱词的乐曲;“曲”是带唱词的散曲;“谱”是成套的纯器乐曲.
[3]带【】的皆是南音所用门头或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