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20-05-11王爱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王爱娇

摘要: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要想提高其教学效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在教学预测与设计中进行目的计划性学习,在生成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建构。它的运用既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矛盾统一的发展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52-2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预设与生成成为了教学中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对所教授的内容要进行知识点的设计与分析,不仅要预设教材,还要预设学生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发展中对数学进行生成资源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师一定要明确其原则所在,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展开数学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在数学的学习中进行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之所以说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一方面在于其任何一方的预设都有假定性、探索性、科学性、预见性,可以说它是教学过程的基础所在,但是教育却不是限定的,是引导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不仅要关注其预设的假象性,还要关注其过程的发展,而在教学中过程是变化最不可控的一个因素所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设想倘若没有预设,那么课堂将是放养式的学习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都会带来不良影响,结合这两点因素,我们把初中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可以看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相辅相成的结合体

人人都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育教学中这一观点同样存在,教师要想让学生对课堂讲解有一个充分的掌握与吸收,教师的备课便是关键所在,而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的预设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想的细、全、精、巧,才会使得教学过程中多言行和不确定性的预设出现绿色通道,使得学生在预设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生成资源的探索,在预设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由此可见,预设与生成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存在,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酿造魅力的意外,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

1.有助于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思维也会相对而言比较活跃,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之前教师都会进行充分的备课过程,但是要知道每一个学生其思维模式都是个体存在的发展模式,对问题的看法与角度也会不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争议法则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预设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生成资源的创设,这样既可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得教材内容以动态开放的发展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得预设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数学生成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态势。

2.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要想让数学教学得到质性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参与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其基础所在,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我们所追求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解决的了这一问题现象,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的全面了解,我们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重回课堂主体地位,在预设中进行数学知识重难点的掌握与运用,在生成中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既可以深化教材内容,也为学生塑造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实施策略

1.问题激发,予预设中启发生成

问题的运用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在,在问题的引导中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对此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助提高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预设问题的环节,要想让提问得到有效性的发展,教师就要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数学问题预设,使得这一预设得到有效生成资源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这样问题激发,第一,想一想中心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第二,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第三,中心对称是否就是轴对称?通过问题的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问题预设中,对数学生成资源的创设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分析,在概念分析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并且在这一相似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讲解一些图形相似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学习相似判定的时候有一个基础的了解,通过预设问题的激发使得数学资源得到启发式的生成,在自然而然的探索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继而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数学能力的提升。

2.资源探究,融预设中激发生成

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思维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我们不仅要让预设拥有良好的启发作用,还要使得预设与生成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放大,在学生个体差异性存在的原则下展开独立思维的考察,通过利用这一特质,为学生进行空间与实践的探究,引导学生在民主性的学习氛围中看数学学习资源的再生。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数学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这样的数学引导:想一想y=kx+b,ax+b=0之间是否有关联?通过这一自主探究过程,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插入有关一次函数相关的知识点,毕竟函数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程与函数的引导中使得学生展开形式、内容、相互关系的数学知识探究,为学生的思维延伸提供有效的发展途径,在这一预设资源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思维的释放。通过教材内容本身的拓展使得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点的联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为学生梳理数学关联,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懂得利用数学知识联系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学会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学习、生活的创造,凭借资源的生成使得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激发。

3.生活引导,创预设予动态生成

数学从某方面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活泼爱玩的一个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态势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预设和生成,通过生活性的导入,使得数学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局面。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一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生活问卷大调查,让学生以统计员的身份对全班学生的喜爱情况展开了解,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得课堂氛围生活化、教学内容情感化。例如,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问卷(新闻、娱乐、动画、偶像剧)在生活调查中使得学生学会总结、分析。通过此次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倘若是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那么一个一个调查的方式还适用吗?有什么科学合理的方式可以达到精确的数据报告呢?在这一探究中引导学生对抽样调查这一数学内容的掌握,并且还要告诉学生要想得到科学、精准、有效的结果,其抽样调查的对象就要达到合理的抽取范围,既不能过于少,也不能过于片面导致结果失真,在这一严谨的学习中为学生树立生活数学的科学知识,在生活的引导中使得预设与生成得到协调统一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掌握的同时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预设与生成,要想学生得到全面成长、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不仅要明确的知道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潜在关系,还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良好的预设中得到数学资源的生成,以便于为教師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志凌.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18(99).

[2]林初草.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7(05):171.

[3]戴江涛.静态预设,动态生成——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5(6):50-50.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学院附属中学,浙江 台州 31800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