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教育对智障人群身心健康促进作用研究

2020-05-11陈巧英戴红梅罗廷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艺术教育

陈巧英 戴红梅 罗廷伟

摘 要:艺术在智障人群中不仅仅是一幅画或者一段音乐,它是智障人群表达真实自我的抒发点。通过艺术教育,智障人群学习使用艺术表现自己的情感,吐露心声,打开与社会沟通的障壁,加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然后使用艺术的手段,拼凑出自己理解的世界,作为创作的结果,更多的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展现给世界观看,最终实现自我治愈。

关键词:艺术教育;智障人群;教育对策

智障是一种永久性的缺陷,它不属于任何一种疾病, 无法通过药物等任何医疗手段治愈。智障患者时常会而出现多动、学习困难、行为失常反复无常,冲动,害羞,容易悲伤,生气或过度兴奋的情绪障碍。为了使智障人群能更好的发展、为特殊家庭减轻一点负担,对于普通书本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艺术教育将从改善智障人群的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去培养智障人群,激发他们自发地锻炼与学习。

一、智障人群特点

(一)智障的定义

智障,全称智力障碍,(英文:intellectual disability),

与正常人相比,智障人群的在生活中的对读书识字、计算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脑力的思考行为会表现出能力迟缓情况,其造成原因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导致智力障碍可能是为染色体的异常所导致,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唐氏症候群或自闭症等先天性疾病、待产期间婴儿脑部因事故造成损伤、出生时婴儿缺氧、或染上疾病等意外造成大脑损伤,而后天性可能为脑部创伤或收到过激的事物刺激所导致。

(二)智障的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智能落后协会AAIDD的定义,确定为智力障碍需要符合四个条件

(1)标准化智力测试分数低于70

(2)日常生活或是学校生活有严重适应困难

(3)必须发生在18岁以前(即正常智力成年人除非后天脑部创伤不会突然变成智力障碍者)

此外,根据标准化智力测试分数也将划分三种智力障碍的程度:

轻度:50~69

中度:25~49

严重:25以下

(三)智力障碍的特征

1.沟通障碍,语言表达困难

2.记忆力衰退,难以记住事物

3.难以了解遵从正确的社会行为规则

4.无法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5.对于简单的问题无从下手

6.没有清晰的思维逻辑

7.情绪容易失控拒绝人际交往

因为智障人群的特殊性,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并且,记忆力也相对较差,对于需要长时间的背诵和阅读会吃力,在思维能力上与正常人相比会比较单项、具象,很难理解抽象的层面,并且也无法对以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因此很少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与此同时,智障人群本身的抗压能力也比较薄弱,并且内心自卑,心理比较脆弱,所以在受外界压力刺激时(如质疑学习成果或对问题的反馈反应较慢等)可能会出现过激反应,可能会伤害到自己与外人,并更加加深内心的自卑感,从而陷入死循环。所以,让智障人群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二、艺术教育对智障人群的促进作用

艺术教育是通过多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来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提升与心理健康的构造,通过艺术的表现,对情绪的控制,思维的拓展,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艺术的创作就好比人本身的上的指纹,每篇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同一个题材,不同的作家也会诞生出截然不同的作品,通过完成艺术作品区了解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我,对于智障人群,正确的认识自我是消除对因自己是智障的恐惧,走出因自卑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积极的拥抱生活的良好方法。

艺术在智障人群中不仅仅是一幅画或者一段音乐,它是智障人群表达真实自我的抒发点。通过艺术教育,使智障人群学习使用艺术表现自己情感,吐露他们的心声,打开他们与社会沟通的障壁。加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然后使用艺术的手段,拼凑出自己理解的世界,作为创作的结果,更多的是他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展现给世界观看,最终实现自我治愈。

三、智障人群艺术教育的方法

(一)欣赏

苏联心理学家弗·谢·库津所著的《美术心理学》中我们得知,美术作品对人的心境有很大影响。通常观众在观看油画和雕塑时会感到喜悦,会产生昂扬的情绪和积极劳动、努力上进的愿望。

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使智障患者有对艺术有初步的认识,提升自我审美的同时让智障患者发掘出与自己有所共鸣,同时,他们在从美的视觉中获得快乐,也会引发出他们对视觉中的美的渴望,对有所感染的优秀艺术作品,令其提升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对自卑无所顾忌,懂得自爱。并对后期学习与训练铺上平稳的进步道路,引导他们们思想上正确人士事物的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是对促进智障患者的身心健康的第一步。同时也能辅助智障人群对社会行为起到良好的教育。

(二)绘画

绘画是通过线条与颜色作为视觉导向记录作者所观察到的世界的成果。学习绘画相对于学习语言要更加直接,通过颜色表达和对事物的感受形式,激发起创造力刺激脑部反射,这也是最适合智障人群教育方式。

美术教育中要运用到大量的色彩,造成视觉上的刺激,这种刺激时有益,是强烈的,是比言语更具有穿透性的刺激,这些引导性较强和视觉冲击力大的绘画作品容易抓住智障人群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新鲜感。加强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通过绘画和世界相接触,去主动观察世界,探索世界,记忆世界。通过完成绘画来完成快乐,达成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音乐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重要形式,对启发人的心灵,陶冶人的精神,涵养人的道德情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生动易懂的音乐鉴赏和舞蹈,与智障人群建立互动关系,增加他们的积极性,逐渐消除环境的陌生感,效缓解智障紧张怯弱心理,改善心理結构,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改善,语言能力逐渐提升,也可以加入数字等抽象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其脑的反应能力。此外,如果选用的是采用专门调制过的音乐,对音乐过滤掉敏感频率,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改善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

(四)手工

在艺术教育中动手能力和空间塑造能力也是注重培养的对象,对于智障人群来说,他们这两项也都弱于正常人,但是通过橡皮泥或者陶艺这种不同于单纯的纸笔的艺术创作,富有丰富的材料作业让智障人群在没有外部压力下自我寻找乐趣,通过橡皮泥、陶土等材料的塑造,训练智障人士的对事物概念的把握,自己主动地去分析物体的存在和形态,牢牢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真正的自我去拥抱探索世界,敞开自己的心扉。主动地去塑造感兴趣的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智障人群的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塑造表述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忘我的进行,抛开负面情绪,专注于达成目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智障人群的眼睛和四肢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四、如何做好智障人群的教育引导

目前在世界上,智障人群的教育一直处于没被重视情况,且用美术教育也是尚未成熟,教育资源有限,许多智障的家庭环境中,缺乏面对与家人的互动,沟通吃力,往往也就忽视的就便是对智障的教育。更甚者放弃对智障的教育。不单单是艺术教育,从整体来说,提升智障人群的智能是对教育界一个被遗忘的挑战。

开展好对智障人群的教育首先是以智障为中心,从智障内心出发,理解智障真正需求和内心浮动,这些专业知识涉及到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大,普通的教师很容易忽视智障的特点,急于求成,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因为智障人群的特殊性,对智障人群的教育是必须有计划性,针对性,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避免抽象,需要记忆性的训练和学习,他们对事物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也容易感觉到自卑,同时学习接受能力也弱于常人,如果强制去让他们尝试他们能力以外的事物,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求教育人员需要大量的耐心去陪伴智障患者,并时常留意智障患者锁要表达的心情意图,同时制定好长远具体且平滑的计划,时常给与正面鼓励与赞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艺术教育的过程,尽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记忆性,更多是由智障自身的体验的感受来进行开发性的学习,开发智障的想象力,加强抽象思维,了解社会现实,锻炼思考逻辑的同时,也能引导智障人群的情绪和行为,教师也能通过艺术教育的过程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智障内心地想法思路,而做出有针对性地教育计划,使智障的教育走上正轨。

五、结语

智障人群因为自身的原因,在语言表达,学习识别能力上达不到正常人的标准,同时在知识的运用上和实践上有反应迟钝、逻辑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很难融入社会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容易陷入,焦躁、自卑、疑惑、愤怒等负面情绪,即便是密切关系的环境也会使智障人士丧失自理能力,变得偏执固执,对自身的生理、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者最后形成心理变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抱有悲观的态度,并缺乏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最终浑浑噩噩。

而艺术教育与普通的书本教育不同,它是一种引发学生兴趣,激发自身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使智障人群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他们所必须的学习,并有助于解开自己内心的困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互动式、立体式、自发的学习教育。鼓励智障人群参加户外活动,去动手创作思考、尝试走出自闭,表达自我的情感,在轻松快乐的健康良好环境下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自己、这是一项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持久的、平和的、富有正能量的自发性启发教育,使智障人群真正的能走向社会。

对于艺术创作需要慢慢由浅入深,例如,绘画创作,最终画面并不是我们所要得到的成果,作为对促进智障人群的身心健康为最终目的,通过作画的过程,使智障患者真正表达出自己所想,使内在的情绪抒发出来,对自身的不良情绪,如猜疑、愤怒等得到即使的宣泄,最终达成想要解压的目的,身心才能真正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阿米娜.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OL].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109-112[2020-01-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26.z.20200113.1705.044.html.

[2] 严爱明.探索智障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J].艺术评鉴,2019(20):141-142.

[3] 曹馨文. 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教学运用[D].新疆艺术学院,2019.

[4] 颜慰欣.智力障碍儿童音乐课堂上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22-123.

[5] 刘喜.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13):253.

[6] 金永权.浅谈我国智障儿童的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3):114-116.

[7] 李勇男.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效果探析[J].艺术教育,2017(Z2):144-145.

[8] 韩璐. 智障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9] 李园林,杨执潮.对48例中重度智障儿童触觉障碍康复训练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8(Z1):80-82.

[10] 張爱华.智障人群精神生活状况调查——对南京市216名弱智者的实证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43-47.

[11] 郑虹.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01):29-32.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艺术教育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