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并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
2020-05-11宋锦韬
摘 要: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对推动院校各专业应用型改造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不仅可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的理论水平、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还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对学校的自身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实践基地;多元合作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近年来,高职学院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多元育人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对推动院校各专业应用型改造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不仅可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的理论水平、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还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业师共同开发应用性课程、应用性教材、项目案例库,制定更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校的自身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状况及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是以企业技术平台为依托,以院校专业为基础,利用专业工程师培育基地、课程实验中心等平台,联合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实践平台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共育、人才就业联盟基地建设。院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建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由广到精、由浅入深”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快捷的高质量就业通道,形成培训-实习-就业紧密衔接的校企合作就业服务特色。
当前主要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有基于实习基地的技能强化模式:依据产业发展需求,优选实习基地,组建校企合作虚拟班,基于企业案例强化学习行业新技术,提升专业技能;基于校企团队的项目实战模式: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案例项目,共同开展实训课程教学和考核,使学生掌握专项技术能力;基于特色班的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学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专门组建特色班,并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共同开展师资培养,共同开展就业服务,共同培养素质高、技术精的高级应用人才。
当前校企合作育人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还存在一些问题:学院育人能力亟待提升。学院虽然按照企业标准培养了特定技术生态圈亟需的专业人才,但学院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提升较慢,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融合的学院治理体系,加强企业对学院的指导,加大对院校的政策激励,激发动力,使学院紧跟相关技术领域发展步伐,真正成为人才的培育基地;学院的实践基地建设亟待加强。随着学院与院校相關专业不断融合,应用型专业发展逐渐成为重要方向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也从单纯的技能培训考证,提升到知识、技能、素质、文化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培养,需要企业推出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深度融入院校人才培育过程;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亟待扩展、优化。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向专业技术领域快速扩展,并需要及时推出新技术方向课程,但这些课程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忽略了相关技术通用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学院培养应用人才的能力打了折扣。因此,需要扩展专业技术培育方向,构建通用技术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院校应校积极开展专业的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实践条件、师资团队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和改革。
二、建立校企共同体,创新多元合作模式。
在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引领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高职院校可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围绕服务装备制造、智能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支柱产业,以院校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引领,以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为支撑,来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与企业可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建立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将院校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校企之间的紧密协作,聚焦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员就业服务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建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共同建设行业学院,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合作高质量就业;共同分享建设成果,校企合作共赢发展,实现协同育人。构建“由广到精、由浅入深”三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企业与院校课程资源多层次、多维度融合,实现企业岗位知识与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接融合,形成校企全方位协同育人特色。建立快捷的高质量就业通道,形成培训-实习-就业紧密衔接的校企合作就业服务特色。
建立校企共同体,创新多元合作模式。院校可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按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合作共建教学平台。共同分享建设成果,校企合作共赢发展,共建共享是校企合作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双方的关切点和利益点,使双方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通过企业的支持,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将会取得重大的发展,专业特色会不断显现,有力促进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将院校专业全面开展应用型改造,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技能类应用型人才,并以应用特色专业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为载体,以校企“共建、共享、共赢”为指导原则,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设,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双方所签订的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长期的,进而将校企双方在数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固化下来,使校企双方成为责任和利益共同体。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落到实处,院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通过建立特色教学平台,双方可在现代学徒制培养、师资互聘、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三、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联合社会层面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资源力量,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改造应用型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研讨,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认证暨专业共建研讨会,优化制定基于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校企专业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特色班开展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学校以自身专业为基础,嵌入企业培训认证体系,实施“学岗融通、课岗对接”教育模式来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联合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科技服务等工作。为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承办企业或社会层面培训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对维修电工、数控车工等的技能鉴定。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和装备创新,组织专业教师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学院可与合作企业合作编写专业教材,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签订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培养协议,确定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实现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的同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校中厂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便利条件,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做到工学结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与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现代学徒制专业的课程和学习领域,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立,院校要按照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三种职业能力为导向,确定核心课程群并组建校企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共同开发应用性课程、应用性教材、项目案例库,注重提高课程与企业需求的适配度,构建既能支撑学生中长期职业发展需求、又能满足高质量就业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校企共同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分年度选派学院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师资培训,培养特定技术方向师资人员,进而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学校与企业可互派教师与员工深入对方机构学习交流,建设“双师型”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团队,并通过行业协会、企业、咨询公司等途径选聘行业、企业资深骨干进入学校开展授课,共同开展实施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备、生产视频等实践要素以微课、慕课等形式生动、真实呈现,建成与实际岗位紧密贴合的资源课程,制定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选拔标准,建立双导师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组织进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创新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发展的道路。
四、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校企合作高质量就业
将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创新创新培养、工匠精神塑造进行系统安排和优化布置,着眼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局,优化专业技能和创新培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校内实训和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关系,探索并实践“专创融合”,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学分替代,使学生素能得到全面提升。探索建立并完善“班级-专业协会-创新工作室”三阶式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引领”建立专业协会和学生创新工作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合作高质量就业,校企合作育人体系中理论教学可在学校完成,实践教学可在企业完成,通过“课程质量标准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等三个对接,实现学习过程与实习、工作过程的有效衔接。校企共同组织成立相关理事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通过企业在院校设立企业奖学金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養模式,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结语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融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必要基础,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的独有特点,更是广大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获得人生出彩机会的特别通道。职业技术院校应始终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驱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动能,职业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共建命运共同体,努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力前进。通过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供需预警机制建设、技术工艺与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和教学资源共建、联合招生与用工推荐、校企间人员互动交流、“互联网+”产业平台建设、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多元投入、产教互通融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驱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
[2] 肖放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3] 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
[4] 刘春玲,杨鹏.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内涵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5] 陶言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职教论坛,2013.
基金项目: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三‘为并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三全育人”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宋锦韬,项目编号:L18BSZ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