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百年孤独
2020-05-11彭永清
彭永清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生百岁”时代。可以说,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孤独时光”也正等待着我们。
远程办公的孤独
如今的人们办公方式更加灵活,不一定去公司上班,在家里或其他安静的场所,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工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样的办公方式越来越流行。与此同时,选择新型联合办公方式的人也在不断增加。在美国西雅图市国会山大厦的一间宽敞明亮的“联合办公室”内,聚集了不少正在使用电脑或窃窃交谈的职场人员。这家西雅图知名的联合办公场所自2007年开设以来,会员日益增加,他们几乎都是企业员工或自由职业者。最近在欧美国家和地区,这样的联合办公场所逐渐增多,据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全世界联合办公场所的用户将超过260万人,是2017年的两倍多。
至于人们为何选择在联合办公场所而不是在家里或者私密空间工作,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逃避“孤独”。一些在家工作多年的职员,经常一整天都很少与家人说话,渐渐地内心会出现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即使找个环境优雅且安静的咖啡厅办公,但周围的人彼此都不认识,也没有茶歇时聊天的共同话题。而在联合工作办公室里,大家工作时的状态都极其投入专注,各忙各的,但停下来休息时就可以相互交流,聊些有趣的话题,缓解一下紧张情绪和工作压力,这样就不会感到无聊和寂寞。据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的调查称,2016年美国国内雇用劳动者中采取远程工作方式的比例为43%,之后每年约增加一个百分点。远程工作方式虽然给员工带来许多便利,比如上班不用赶时间,也不用看上司脸色,但是它也有一些弊端。2017年,时任美国卫生部长维维克·穆尔蒂提出警告称,随着在家工作和“零工经济”(Gig Economy)等单一合同的工作形态的不断增加,人们在职场交流并建立工作关系的机会却相对减少,由此导致的孤独感不仅有损职员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在工作中更充分地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孤独有“传染性”
如今,世界各地“单身狗”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其中有经济持续增长和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的因素,另外,福利國家化、老龄化、城市化以及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改变,“单身狗”们找到了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联系的新途径、新平台,可以说渐渐习惯了一种新的生活状态,这也是单身人口增加的又一原因。
在美国,孤独问题正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单身汉》一书作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艾里克·科莱恩贝格呼吁,应该认识到孤独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公共卫生安全方面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投资图书馆和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给人们交流的场所,让他们与社会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孤独是否不利于健康?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孤独体会的人或许无法回答,然而一旦出现孤独感,情况会是怎样的呢?针对社交与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东京大学老龄社会综合研究机构特聘讲师村山洋史认为,孤独的确有害健康。他说,孤独是一种主观意识,即孤独感,它指一种没有朋友或与别人没有联系的客观状况。一个人如果持续感到孤独,很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恶劣影响。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与社会联系少的“孤独感”会给人带来比吸烟、肥胖和运动不足等情况更为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大大增加死亡概率。据美国杨百翰大学心理学教授朱丽安·霍特朗斯塔德对约30万人的个人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称,远离社会的孤独感造成人死亡的概率比常人高出26%,独自生活的人更是高出32%。孤独者因精神压力会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由于免疫力低下,孤独者还可能会出现肺炎等呼吸器官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抑郁症等,甚至导致自杀。
不仅如此,孤独还具有“传染性”。据孤独研究第一人、已故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神经学教授约翰·卡乔波称,孤独感会传染给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他认为,朋友越少的孤独者越会产生对人的不信任感,最终会与仅有的朋友也断绝关系。而与之断绝来往的朋友们也可能会感觉到孤独,并出现相同的“症状”。这种现象容易在人际关系稀薄的人群中引发负面连锁反应。比如看到亲近的人陷入孤独状态,自己也可能逐渐变得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孤独感。另外,从一个地区或整个社会来看,孤独的人不断增加,会使地区或社会整体上失去活力,继而使孤独者日渐增多。
社交网站(SNS)也会导致人变得孤独。据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的研究结果称,每天在社交网站逗留两个小时以上的人,其感到被社会孤立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以上。不过,将孤独感的产生完全归咎于SNS未免偏颇,有关SNS与孤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褒贬不一。有的研究称,热衷于社交网站,一方面丰富了虚拟空间里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则有可能变得疏远。SNS可以弥补现实中人际关系的不完美,但不能取而代之。
“社会性孤立”
日本的单身人口在不断增加,一些人容易陷入“社会孤立”境况。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日本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应对。据日本福祉大学教授、瑞穗情报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藤森克彦称,孤立与孤独不同,孤独是感情上“寂寞”,是个人的内心问题,难以通过出台政策来有效应对。而孤立是与别人关系疏远,通常被称为“社会性孤立”。陷入孤立的人无法一人生存,需要全社会予以应对。
以往的研究对孤立的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种:对话频率、有无值得依赖的人、有无帮助自己的人、参加社会活动的状况等。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称,对话频率“两周1次”占比最高的是65岁以上的单身男性,达15%;其次是不满65岁的单身男性,为8.4%;青壮年一代人中单身男性尤其是失业者也具有孤立倾向。另外,收入越低越具有孤立倾向。在相同年龄段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陷入孤立,原因之一是男性在供职期间只是与同事有工作交流,未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藤森称,日本到2040年未婚化现象的蔓延值得关注。2015年,日本65岁以上男性未婚率为5.9%,预计25年后会增至14.9%。未婚者没有配偶,没有儿女,陷入孤立的风险很高。虽然日本政府制定了“生活贫困者自立支援”制度,对社会性孤立者进行广泛援助,但如果没有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以及各种非营利组织和团体的共同协助,营造一个人与人交流的良好社会氛围,那么支援制度的效果可能不明显。另外,降低社会失业率也很重要,一个人有了工作,就意味着既有经济收入,又能与同事、朋友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老龄化、少子化日益严重的日本,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孤独。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同时企业也在做着不懈努力。比如,在东京世田谷区一家付费老年公寓,居住着许多8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大家在公寓里生活,但相互之间很少来往,大部分老人常常是一个人待在屋里。2018年,日本索尼公司改进完善了之前研制的家庭机器人AIBO,具备人工智能的全新AIBO颇受欢迎。世田谷这家老年公寓引进该款机器人后,也受到老人们的喜爱,一些老人在机器人的吸引下开始相互交流,一起用餐。显然,AIBO已经成为老年公寓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内心的孤独感。
“反孤独战略”
2018年,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宣布“孤独是举全国之力应对的社会问题”的国家,并专门设立“孤独担当大臣”(由内阁成员担任)对此具体负责,致力于解决日益突出的年轻人孤独现状。
伦敦北部的卡姆敦郡,素以年轻时尚闻名,然而那里有一个被称为“男人的小屋”(Men′s Shed)的地方,成了孤独者们的聚集场所。该小屋创建于2011年,孤独者们在墙上挂满木工工具的屋子里制作木碗、装饰品和陶器等,大家一起合作,相互教授制作技巧。据Men′s Shed负责人、73岁的迈克尔·简称,许多男性在一起分工合作,可以通过一边交谈一边制作物品来消除孤独感。他们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废料,运营费用来自物品销售和各地捐赠。一些从事过园艺和护理等工作的已婚男女,每周会有1—4次造访小屋,人数一般在12—20人。71岁的木匠米克是个单身汉,而且患有咽喉癌,既无交际也无朋友。6年前他在電视上得知了小屋的存在,于是决定到Men′s Shed生活。他说,Men′s Shed是一个大家庭,自己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通过互帮互助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缓解癌症带来的痛苦。
Men′s Shed起源于澳大利亚,但在英国迅速流行开来。据英国Men′s Shed协会称,目前英国有500多个Men′s Shed,会员超过1.2万人。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英国民众对孤独所持的危机感。英国慈善团体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40%(390万)说“电视机是最好的朋友”;英国红十字会的调查显示,约20%的成年人(约900万)平时感到孤独。
2018年,英国时任首相特雷莎·梅称“孤独是现代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的课题”,并将应对孤独作为一项战略来抓。此前,英国政府已经为此投入了2000万英镑的预算,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缓解此项战略可能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巨大负担。据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公布的研究结果称,在过去的10年,英国因孤独问题带来的医疗成本已达人均6000英镑。而据英国消费者联盟等部门的调查称,员工因孤独造成的身体不适导致缺勤或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使企业每年遭受25亿英镑的损失。
在实行公费医疗体制的英国,各地综合医院经常要接收各种各样的患者,其中很多是苦于孤独的人前去咨询,这种无需进行医学观察的患者约占两成。鉴于此种状况,英国政府制定了2023年前全国的健康医疗体系需向孤独患者提供“社会处方”的方针,如果医师认为患者需要开具“社会处方”,就会联系可以给患者提供心理和精神方面帮助的Link Worker(联络服务人员),负责帮助孤独患者融入社会,接受心理治疗等。
另外,英国政府还开展了“谈谈孤独”活动,旨在消除孤独患者内心的卑怯心理,让他们重拾自信。据BBC调查显示,英国16—24岁的年轻人要比其他年代的人更频繁而强烈地感受到孤独。因此,政府从2020年起将在中小学实施防止陷入孤独的素质教育。
“幸福之国”也孤独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幸福之国”,各种完善的福利制度令丹麦成为世界上最有保障的国家之一。但是,正因为国家保障制度太过完善,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必要性相对降低,导致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感觉到精神上的孤独。
当下,这种孤独现象已经迅速蔓延到年轻人群体中。据丹麦国民健康委员会2018年公布的针对18万名16岁以上年轻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0%—20%的16—29岁年轻人经常或偶尔感到孤独。
以往,父母离异、亲人去世或搬家等生活境遇的变化,会导致年轻人感觉到孤独无助。现在的情况则更加糟糕:年轻人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模样好、智商情商皆高、工作社交能力皆强的人,而一旦“骨感的现实”与“丰满的理想”相去甚远,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无用之人”,从而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此外,随着SNS的普及,看到社交网站上朋友们晒幸福、晒成功时,原本就感到孤独的年轻人会变得越发自卑和封闭。网络的日益发达让年轻人今后有更多的生活和工作选择,而要想达到成功则比以前更难,这也使他们深感焦虑和茫然,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如何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应对孤独、转化孤独,是我们每个身处快节奏、智能化社会的现代人需要思考和践行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