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斯通博物馆:展示现代艺术的“窗口”
2020-05-11李忠东
李忠东
2020年1月21日,美国建筑师学会评选出8个获得荣誉奖的建筑物,其中包括美国马里兰州格兰斯通博物馆(Glenstone Museum)。
低调富豪与博物馆结缘
从华盛顿特区向西北方向开车行驶一小段距离,便到达享有盛名的格兰斯通博物馆。这座私人艺术博物馆独具特色,藏品多达1300多件,除了历史上的名家之作外,还包括许多美洲和欧洲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格兰斯通博物馆由亿万富翁、工业家米切尔·拉尔斯及其妻子、艺术史学家艾米莉·拉尔斯创立,对艺术的共同爱好使他们结为伉俪。这对夫妇一开始收藏的是一些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现在的收藏主要是“二战”后到当代的艺术品。他俩的奋斗目标是通过藏品展示近150年的艺术史——即便在他们逝世后,博物馆仍然会继续收藏艺术家的作品。
64岁的米切尔在福布斯排行榜上的身家为40亿美元。他的收藏始于1990年代,而開设免费参观的博物馆的想法则来自1998年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次经历。当时他乘坐的一架直升机在俄罗斯坠毁,在目睹了同机的一位乘客不幸身亡后,米切尔开始思考应该为拉尔斯家族留下非常重要的遗产。2006年他决定将自己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不动产建造成一座私人艺术博物馆,即格兰斯通博物馆。他的妻子艾米莉44岁,现任格兰斯通博物馆馆长。她来自一个中国移民家庭,从小成绩优异,1994年考入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在博物馆实习期间,她与现代艺术和博物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夫妇俩对于博物馆的定位,是把它建成能让子孙后代了解现代艺术的“窗口”。该馆最初于2006年对外开放,近2800平方米的博物馆由纽约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查尔斯·格瓦德梅(已故)设计。2017年11月,夫妇俩宣布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建,耗资约2亿美元,增加4645平方米的展厅,一举超越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和洛杉矶布劳德美术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博物馆之一。“现在博物馆一年接待访客约1万人,而很快这里将能够同时接待10万人。”米切尔介绍说,“你需要至少4—6个小时来细细观看这里的每件东西。”
夫妇俩雄心勃勃,希望能够让格兰斯通博物馆成为现代版的纽约弗里克收藏博物馆。后者是一家收藏了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各个时期大师作品的综合性私人艺术博物馆,尽管收藏品数量仅有上百幅左右,但因质量上乘和完善的保存而在美国的博物馆业界独具特色,并占有世界公认的地位。在准备场馆扩建时期,拉尔斯夫妇走访了全世界约50家博物馆以寻找灵感。为了让格兰斯通博物馆能够将艺术、建筑和周边精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特意借鉴了哥本哈根路易斯安娜艺术博物馆、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以及休斯顿梅尼尔收藏博物馆的设计。
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拉尔斯夫妇还致力于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大多数私人博物馆都不配备专业讲解员,而这对富翁夫妻却设立了“新兴专业人才计划”。他们从新毕业的大学生中选出一批佼佼者,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年的带薪培训,目的是帮助那些才华横溢并有志于成为博物馆馆长的年轻人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摆脱经济负担,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受益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都熟知格兰斯通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努力以最好的方式加深参观者对艺术品的了解。
艺术、建筑和景观完美融合
格兰斯通博物馆新扩建部分由托马斯·菲弗建筑事务所设计,扩增的展览空间包括抵达大厅、入口亭、书店、多间咖啡馆和占地100英亩的雕塑花园。该建筑事务所联合有着30年历史的PWP景观建筑事务所,与博物馆的创始人密切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慢速游览的惬意环境,让参观者放松精神,得到美的享受。PWP景观建筑事务所的主要任务是为博物馆创造一个风景如画的生态环境,通过重塑地形、移植并重新栽种大量树木,使它看起来就像一直存在这片土地上一样。建筑师把大自然当作第一构建材料——坐拥四周壮美的田野,这是最初设计时就定下的基本理念。
“扩建工程将博物馆的自然景观扩大了一倍多,以户外雕塑为特色,还提供了两家新咖啡厅、一个新公共入口和一个可以到达大厅的书店。”米切尔介绍说,“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创造艺术、建筑和景观的无缝融合。”
新扩建的部分名为Pavilions,与格瓦德梅2006年设计的原博物馆共同建造在开阔的山脊处,于2018年10月正式竣工。两者之间有一间设计成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咖啡馆,由浅色的木制家具和立面装饰构成。扩建部分的建筑采用极简主义风格,由不同大小的12个半地下方形体量组成,围绕一个布满水的宁静庭院错落有序地排布在一片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在周围如画的风景中形成艺术陈展空间。其中的8个空间固定用于放置艺术家个人的展品,包括美国当代先锋艺术家迈克尔?黑泽尔以极简风格的摄影和玻璃雕塑出名的罗尼?霍恩,美国艺术家科西莫·卡瓦拉、布里斯?马登、莱吉亚?佩佩、查尔斯?雷,以及曾被《纽约时报》誉为“20世纪最伟大当代艺术家之一”的赛·托姆布雷的主要作品。其他3个空间轮换进行各种展览,最后一个场馆则与周围景观形成了呼应。各个体量之间通过首层的大堂相连接,形成一个供游客使用的环线。方盒子体量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由于未做过多装饰,外立面的色调形成了多变之态。为了将建筑与周围草木葱茏的环境无缝对接,在较矮部分的屋顶上还种植了小草。
“米切爾和我多年来一直梦想有一天能拉开新建格兰斯通博物馆的帷幕。”艾米莉补充道,“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为此感到兴奋!”
穿越光和影的旅程
“为了打造一系列连续的文化体验和表达,我们不仅将自身对景观系统的理解与反思同世界一流的艺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更将景观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设计师菲弗说,“景观是灵感的来源,旅游的路径是通过树木和开阔的田野来组织的,这增强了参观者对土地的体验,并揭示了场地的微妙特质。”
参观者到达的第一站是一个砾石铺就的停车场,步行10分钟后便来到藏在视野之外的展馆。接待中心设在一个银色木材覆盖的小屋,里面洗手间和其他设施一应俱全。从这里沿着一条林间小路出发进入绵延的草地景观后,可以见到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的一系列不同长方体混凝土体量的顶部。花岗岩石子铺成的小路缓缓蜿蜒而上,人们经过远处一座巨大的杰夫·昆斯雕塑,最终抵达位于建筑群上层空间的展馆入口。
游客沿着长长的楼梯向下走,发现画廊围绕着一个种满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水上庭院,布置得别具一格。为了确保室内视线的通透性,使游客的视线能够穿过走廊,将郁郁葱葱的水上庭院尽收眼底,高高的玻璃窗一直延伸到屋顶。人们可以在一端的尽头穿过一扇门进入水上露台,坐在那里休憩放松。建筑师在这个位置上只留出头顶上的一片蓝天,以便给身处庭院里的参观者提供一种“冥想式”体验。不论他们怎么行走,总可以回到这个向天空和阳光敞开的空间。
“当人们开始走走停停的参观之旅时,随着思想和灵魂同艺术亲密邂逅,一天中的分心事物便从脑海中慢慢消失,日常生活的喧嚣随之化为乌有。”菲弗解释说,“创作出参观者不断行走和穿越的空间序列——此灵感来自日本作家谷崎纯一郎的《影子的赞歌》,书中对于美学的描述是极简主义者的最爱。我们希望参观格兰斯通博物馆的经历能够成为一个穿越光和影的旅程。”
博物馆里大部分楼层使用定制的水磨石,这种材料与混凝土砌块以及现浇混凝土屋顶相得益彰。屋顶天窗在某些展室中特色突出。在一个完全用木材装饰形成的空间中设置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墙,人们可以向外看风景。在庭院的一个角落,迈克尔·黑泽尔的一幅巨型雕塑Compression形成了一个深坑,里面有15根巨大的耐候钢梁。
在格兰斯通博物馆的收藏品中,精品陈展大致按照年代和地理顺序排列。以占展馆最大空间的第二个展室为例,这是一个836平方米的无柱空间。65件作品出自 52位现当代知名艺术家之手,其中包括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法国战后艺术大师伊夫?克莱因、美国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日本经典艺术家草间弥生和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等,足见藏品的珍贵性。为了鼓励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氛围,展室中没有文字性描述,而是由身着灰色套装的助理口头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