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
2020-05-11曹纯惠
曹纯惠
摘 要:研究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对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显示: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存在一定的城乡、教龄和性别差异,城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略高于农村教师,教龄与职业幸福感呈“U”型趋势,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男性教师。为了提升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必须切实落实教师的经济待遇、倡导合理的社会角色期望、创造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小学教师;民族地区;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019-03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所产生的价值及其相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教师职业认同感、满足感、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等情感态度的浓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高度肯定。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教育应是一项缔造幸福的事业,教师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更是一个可以为社会培养所需专门人才和创造多方面价值的职业。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育主体,了解他们在新时代的职业幸福感状况,提升其职业幸福感水平,对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4个县市(凤凰县、古丈县、泸溪县和吉首市)部分小学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57份,其中,男教师56人,女教师201人;大专学历64人,本科学历188人,研究生学历5人;年龄25岁以下的98人,25—35岁之间的92人,36—45岁之间的48人,46—55岁之间的17人,55岁以上的2人;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92人,二级教师156人;教齡为0—2年的109人,3—10年的90人,11—20年的42人,21—30年的14人,31年以上的2人;任教语文的106人,任教数学的93人,任教英语的32人,其他学科26人。同时,为了深入了解新时代下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我们还对其中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各10人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自编“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问卷共35道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任教学校类型及任教学科等。第二部分为职业幸福感量表,包括工资待遇、领导管理、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自我实现、同事关系、社会支持、家长因素和整体幸福等9个维度。本研究主要用教师在这些方面的满意程度说明职业幸福感。满意度越高,职业幸福感越强;满意度越低,职业幸福感越弱。具体采用4点计分法:完全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记1、2、3、4分。题项用正、反两种方式表述,反向表述按4、3、2、1计分。然后计算每个维度和题项的平均分,分值越高,职业幸福感越强。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用“(1+2+3+4)/4 x项目数”的方法计算出理论平均值,用来描述取值的平均情况,表示理论上的中等强度。第三部分为开放题,主要是让被试描述工作中最幸福的场景,以了解被试职业幸福的体验。
2.访谈提纲
针对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设计了5—6个访谈问题,内容涉及对职业幸福感的理解、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内外在条件、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提升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等方面。
(三)研究过程
问卷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完成,电子问卷是请教师和朋友们帮忙,在湘西州吉首市、古丈县、泸溪县和凤凰县部分小学的微信工作群或QQ工作群发布;纸质问卷是笔者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在吉首市小学发放并当场回收。最后,用Excel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访谈是在吉首市小学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的,当场记录访谈对象对预设问题的看法,最后统一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水平
我们从工资待遇、领导管理、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自我实现、同事关系、社会支持、家长因素和整体幸福等9个维度,调查了湘西州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水平,结果(见表1)显示:被调查教师在领导管理、工作环境、自我实现和同事关系4个维度上的分数比理论平均值高,其中在同事关系维度上的平均值比理论平均值高1.23分,说明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领导管理、工作环境、自我实现和同事关系的满意度较高,而在同事关系方面尤为明显;在工资待遇、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家长因素4个维度上的分数比理论平均值低,而整体幸福的分数略低于理论平均值,说明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这与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家长因素的满意度偏低有关。这一结果在深入访谈中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二)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学校类型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学校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行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城镇学校在9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比农村学校高,其中,在整体幸福、同事关系和领导管理维度上差异较小,差异分别是0.24、0.31和0.34分;在工资待遇、社会支持和自我实现维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分别为0.81、0.88和0.65分;在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家长因素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分别为1.04、1.43和1.16分。说明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城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略高于农村教师,这可能与城镇学校工作环境较好、社会支持和家长配合度高、更易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关。
(三)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教龄比较
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否存在教龄差异,差异如何。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教龄在0—2年的被调查教师在9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且在领导管理、自我实现和同事关系维度上明显高于理论平均值;而后随着教龄的增加,被调查教师的得分逐渐减少,21—30年的教师在同事关系、社会支持和家长因素3个维度上的得分开始回升,教龄在31年以上的老教师除了工作压力,其他各个维度和整体幸福上的得分均比教龄在21—30年的教师要高。说明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教龄差异,这种差异呈现出U型曲线趋势,教龄在0—2年的教师和教龄在31年以上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龄在0—2年的教师对职业充满了新鲜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此幸福感指数高;过了适应期的教师则随着教龄的增加而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导致幸福感指数下降;而教龄在31年以上的教师已临近退休,看淡了很多事情,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幸福感指数自然回升。
(四)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性别比较
我们还对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了性别比较,结果见表4。
表4显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女性教师在整体幸福上的得分高于男性教师0.56分,在工作压力、同事关系和社会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分别高0.49、0.73和0.63分,而男性教师在工资待遇、领导管理、工作环境、自我实现和家长因素维度上比女性教师分别高0.34、0.36、0.79、0.52和0.51分。说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男性教师。这可能与男教师受“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传统思想影响而导致教师职业认同度低有关。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2.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城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略高于农村教师;
3.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的教龄差异,且呈现出U型曲线趋势;
4.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男性教师。
(二)对策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79.22%的教师在与其他职业相比时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收入,社會支持因素得分与理论平均值相差2.64;40.66%和36.07%的教师分别认为“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就是幸福。因此,从经济待遇、社会期望、工作环境和自我实现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切实落实教师的经济待遇
生理需求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每个人的基础需要。对教师而言,经济待遇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基础物质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男性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于女性,对于传统观念上需要养家糊口的男性教师们来说,微薄的经济收入自然使得他们的幸福感偏低。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保障教师的基本待遇,然而在诸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这些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却不那么尽如人意。试想,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都不能满足教师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又该如何让教师真正感到幸福呢?因此,国家上级部门不仅要制定一些保障教师物质需要的相关政策,还要积极落实教师的经济待遇,做到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真真切切地让教师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自身职业的关怀。
2.倡导合理的社会角色期望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高标准和多元化的,甚至是集“圣人”“完人”和“超人”于一体的“神仙角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呈现出教师“圣人”的角色。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彰显了教师这一“完人”的角色。不但要上好课,而且要完成备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业务学习等等工作,凸显了教师不懂得疲劳的“超人”角色。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如此高的社会期望关系密切。另外,社会赋予男性教师的角色地位不高,这也使得男教师受“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传统思想影响而导致教师幸福感偏低。
如果全社会都赋予教师高期待、高标准、高要求,则会在无形中大大增加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反而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反之,如果社会能够正确合理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正视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岗位,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教师才可能真正主动地做到完善自身素质,形成内心最真实的职业幸福感[1]。
3.创造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环境,学校的工作环境不仅包括校园建设等外部环境,还包括学校各方面的管理等内部人文环境。这些环境的良好与否都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时代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城乡存在差距,多半与城乡间的工作环境不同有关。
为了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应给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和资源设施工作。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软硬件设施,创造让师生感到舒适的场所,这在乡村学校建设中尤为重要。二是倡导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是以教师是处于发展中的人这一理念为根基,更多地关注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的问题。只有学校采用发展的评价方式看待教师,教师才会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处于发展中的学生。三是构建优良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优良的人际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对教师的付出给予关心和关怀,积极搭建有利于民族地区教师学习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帮助教师成长进步,缩小城乡资源差距。教师之间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鼓励师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指导关系。
4.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追求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更新都是人们实现职业价值的重要途径[2]。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相对而言,男性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追求更高,这也成为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成为真正的好教师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满自信,在教育科研中超越自我,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幸福。首先,在教育教学中充满自信。要想实现在教育教学中充满自信,教师自身必须对课标反复研读,对教材仔细研究,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其次,在教育科研中超越自我。教学和科研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两个中心,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基本要求,科研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想完成更具创造性的优质教学工作,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科研中不断反思,更新传统思想,领略新鲜事物,获得幸福感。最后,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幸福。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技艺,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让教师感受到专业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从而体验和感受幸福[3]。
参考文献:
[1]单丽娜,李雪平.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2):107—110.
[2]李飞.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职业尊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4—7.
[3]陈大伟.教师继续教育:为了教师幸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8—19.
(责任编辑:朱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