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2020-05-11魏靖文刘恩令刘智慧王伟杰张炜悦李亚光
魏靖文 刘恩令 刘智慧 王伟杰 张炜悦 李亚光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①附属唐山工人医院妇产科 河北唐山 063210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从人体分离的支原体已有10多种,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肺炎支原体等[1]。Uu、Mh与泌尿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寄居于男女泌尿生殖道黏膜[2],可引起女性宫颈炎、盆腔炎及胎膜早破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近年来,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Uu和Mh感染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不断增加,其耐药率逐渐上升[3],国内不同地区学者进行了支原体感染调查研究,其中宋能[4]调查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3.6%,潘开拓[5]、王鹏等[6]调查结果分别为50.7%、55.52%,而张华萍等[7]报道的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达70.1%。为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6例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样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并且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1006例,年龄18~70岁。所有样本均来自初诊患者。
1.2样本采集 0.9%氯化钠溶液清洗外阴后,使用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脱脂棉签深入宫颈内口1.0~2.0 cm处,旋转数次并停留30秒后取出,避免触及阴道壁,插入配套试管中,立即送检。
1.3检测方法 采用由众爱生河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各项操作及结果判定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12种抗菌药物分别为:环丙沙星、多西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阿奇霉素、司帕沙星、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壮观霉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在1006例标本中共培养出支原体阳性520例,总感染率为51.7%(520/1006)。其中单独Uu感染410例,阳性率为40.8%(410/1006),占感染标本的78.8%(410/520);单独Mh感染24例,阳性率为2.4%(24/1006),占感染标本的4.6%(24/520); Uu+Mh混合感染86例,阳性率为8.5%(86/1006),占感染标本的16.5%(86/520),见表1。
表1 1006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布
2.2支原体阳性标本年龄分布 520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其中单独Uu感染年龄主要分布在31~50岁之间,以31~40岁感染最多,而19~30岁次之;Uu+Mh混合感染年龄主要分布在31~50岁,以31~40岁感染最多;单独Mh感染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见表2。
2.3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20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种抗菌药物中除多西霉素和米诺环素外,Uu、Mh、Uu+Mh 3种感染类型对剩余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Mh、Uu+Mh 3种感染类型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壮观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除交沙霉素敏感率均高于60%外,对其他药物敏感率不同;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霉素、米诺环素)敏感率均高于85%。单独Uu 感染时,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大于80%,分别为87.56%、86.59%;对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68.78%、49.76%。单独Mh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时,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除交沙霉素敏感率(79.17%)较高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见表3。
表2 520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例)
表3 不同类型支原体对12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
注:S-敏感,I-中介,R-耐药。
3 讨论
Uu、Mh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引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女性宫颈炎、盆腔炎,妊娠妇女还可通过羊水感染、阴道分娩等方式导致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8]。本研究分析了1006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标本,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率为51.7%,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年龄分布均以31~40岁为主,与这一时期的女性处于性活跃期有关;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类型以Uu单独感染为主,其次为Uu+Mh混合感染,Mh单独感染最少,与国内文献报道相同[9,10]。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干扰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DNA复制(如喹诺酮类)的药物常被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11],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以Uu和Mh感染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不断增加,支原体感染常反复发作,症状迁延,故用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支原体进行检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显示四环素类药物多西霉素、米诺环素对Uu、Mh单独感染及Uu+Mh混合感染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临床用药结果表明,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患者给予米诺环素治疗后,感染转阴率达90%以上,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大环内酯类药物中除交沙霉素对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外,其余药物对不同支原体感染类型效果不同。此外,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也较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感染敏感率均较低,不推荐常用于临床治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或支原体的Ⅱ型DNA螺旋酶,即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止DNA复制、修复及染色体分离、转录等,进而达到杀菌目的[12]。目前研究表明,支原体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菌株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序列碱基突变,相应氨基酸改变,从而使酶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导致喹喏酮类抗菌药物不能与酶蛋白-DNA复合体结合,从而产生耐药性[13],此外也可能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感染为主,Uu、Mh、Uu+Mh感染对多西霉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支原体感染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且进行支原体培养基药敏试验鉴定对达到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防止交叉耐药、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