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处理了李大钊的后事

2020-05-11

文史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李大钊北平主义

白眉初(1876—1940,地理学家,邓颖超的老师),又名白月恒,生于今河北卢龙县城内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行伍出身,满族镶白旗人,粗通文墨,后任书吏。在那个开科取士的时代,他盼子成龙心切,在家庭生计维艰的情况下,仍把孩子送进私塾读书,并请先生给起一个学名。先生得知孩子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思索一会儿说:“我看孩子天资聪颖,如若持之以恒,日后必成大器,就叫月恒吧。”那时旗人有名无姓,后来以旗为姓,就叫白月恒了。民国元年(1912),为了纪念社会新生,在一次亲友聚会上,不擅言谈的白月恒郑重地宣布:“鄙人月恒,今自号眉初,眉者,新月也,白乃光明也,其寓意‘新月出初生,光明在前’。”

白眉初

当面不识青年毛泽东

白眉初聪明好学上进,15岁就考取了秀才,1905年,考入北洋师范学堂专修科。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虽然当时已经废除了科举考试,但是在1909年毕业时,清政府仍然赏赐了他一个举人的功名。1913年,白眉初被聘为天津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前身)教师,讲授国文、地理和习字等课程,并兼任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地理教授,经常往返于北京、天津之间。

白眉初朋友不多,李大钊是他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1913年冬,李大钊要去日本留学。临行前,去看望白眉初,白夫人特意包饺子为李大钊送别。

1916年初夏,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在北平宣武门内大街回回营3号租住了下来。与此同时,白眉初应北师大之聘,在史地部教授中国地理,但仍然担任天津直隶女师教师。李大钊看到白眉初奔波于京津之间,十分辛苦,恰巧他的房东要出售房产,他就撺掇白眉初买下房产,自己则搬到石驸马大街后闸35号。

李大钊把家眷从河北乐亭接来北平,李夫人和白夫人见面后,非常亲热,以姐妹相称,几乎天天串门,聊家长里短。两家的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耍,不分彼此。

白眉初不擅交际,初到北平,人地生疏,除偶尔有学生登门请教外,他的书房常客只有李大钊了。李大钊自从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又编辑《新青年》以后,闲暇时间较少,来白眉初家次数也就少了。

1919年元旦,白眉初准备去李大钊家回访,刚走出房门,李大钊和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迎面走了过来,李大钊指着白眉初向青年人介绍说:“这位就是白眉初教授,白老先生。”青年人彬彬有礼地操着南方口音说:“久仰先生大名。”还没等李大钊介绍这位青年人,白眉初就热情地往书房让客人。那天,他们三人谈得很投缘。客人们走了,家里人都不知道那位青年人是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白家人才从报纸上刊登的照片中认出来,原来当年那位又高又精神的年轻人就是毛泽东。

“守常啊,你我何分彼此”

白眉初与李大钊的友谊在经过两次严峻的考验后更加坚固。

第一次是1924年冬,李大钊在参加完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世界代表大会,又在苏联参观访问了几个月后,冒着严寒,取道哈尔滨回北平。在哈尔滨,他又住在了出国前藏身的鸿昌茂杂货铺。杂货铺经理王芳田拿出北平卫戍司令王怀庆通缉他的报纸,劝他先躲一躲,暂不要回北平。李大钊看了看报纸,笑着说:“哪一个干革命的不被通缉?干革命还能怕通缉吗?”在动身回北平的前一天晚上,李大钊对王芳田说:“请你记住,以后给我的信照这个地址寄给白眉初。”王芳田接过纸条看了看,说记住了,并嘱咐李大钊多保重。

李大钊回到北平后就去看望白眉初。一见面,白眉初就心情忧虑地告诉他:“北平风声很紧,你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李大钊说:“眉初兄放心,我的安全还好说,就是有件要紧的事,要是出了岔子,可就危险了!”白眉初说:“我可以帮忙吗?”“我正想请你鼎力相助呢!”李大钊激动地握住白眉初的手说,“往后请把东北寄给您的信及时交给我。”白眉初说:“守常啊,你我何分彼此。”之后,白眉初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顺利完成任务。

第二次是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白眉初得知消息后,心情懊丧极了,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忧心如焚地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夜深了,白夫人走进书房,看到桌上摆着一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墨迹未干的条幅,叹了口气说:“都到这份儿上了,写这个还有什么用?”从来没有和夫人发过脾气的白眉初气愤地嚷道:“什么?你说没用?我明天就把它拿到警察厅去,问问警察,这是什么主义?”说着,他又拿起笔,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用质问的口气说:“李大钊是讲社会学的,不讲主义,讲什么?马克思主义不也是一个主义吗?难道讲主义就有罪?难道只许这帮强盗讲杀人主义,卖国主义?”白夫人劝他说:“你要冷静,你一个人在家里闹,什么事也不顶,张作霖能听你的,把人释放了?你们那些教授,不会拿着理由去上书?”夫人一句话,提醒了白眉初,第二天,他便以史地部主任的名义,找到北师大校长,又去找董事长,商量营救李大钊的办法。白眉初看到社会上掀起一股营救李大钊的热潮,心中燃起了一线希望。不承想,28日下午,却传来了李大钊被秘密杀害的消息,夫妻二人抱头痛哭,孩子们也围着父母号啕大哭。邻居以为白家出了什么大事,都急急忙忙跑过来,一打听才知道是李大钊被害了。人们无不伤心落泪。

第二天,白眉初派人找来正在北师大读书的李大钊的远房侄子李凌斗,交给他300元钱去买寿衣、棺木。白夫人亲自把李夫人赵纫兰和三个孩子接到家里。之后,白眉初又亲自陪同李大钊在北平的亲属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交涉,领回李大钊的遗体。然后,几经周折,在下斜街长椿寺重殓。最后又花钱租借下斜街妙光阁浙寺暂厝灵柩。

据1927年5月1日《晨报》载:“李大钊之远族李采言、李凌斗两人偕二女星华、艳华一同赴长椿寺,棺木运到后,即在停灵屋内重新装殓,李妻因病不能到场,故入殓时,仅有两女在侧。亲友到场照料者有白眉社(初)等数人,情状殊为凄惨冷落。”

1933年4月23日,在举行公祭李大钊的大会上,白眉初写了一幅“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挽联。在浙寺内举行的追悼仪式上,白眉初为了保护正在上大学的李大钊长女李星华,让自己的女儿白汝漪代读了祭文。在去万安公墓送葬的路上,白夫人陪伴赵纫兰同坐一辆车,途经西四时,武装警察开枪镇压,逮捕送葬的群众,赵纫兰请白夫人回家去。白夫人却说:“今儿个咱们要活着一块回去,就是死,咱们老姐俩也要死在一块儿!”

赵纫兰后因悲伤过度而病逝。白夫人为了寄托哀思,一连三年,都给赵纫兰做周年。由白眉初和李大钊建立起来的两个家庭之间的深情厚谊,他们的子孙后代并没有忘记,至今,他们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猜你喜欢

李大钊北平主义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遥想右北平(散文)
李大钊
北平的零食小贩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