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当中国遭受入侵
2020-05-11阿瑟杨格李雯雯
☉[美]阿瑟·N.杨格 著 李雯雯 译
国际行动落空
国际联盟没能制止墨索里尼在1935-1936 年侵占埃塞俄比亚,到了1937 年,它基本处于不作为状态。法国外交部长伊冯·德尔博斯不希望中国把日本侵略诉诸国联,因为后者“是个小角色,中国申诉唯一的结果只会是这个小角色成为另一个小角色的追随者”。但中国经过全盘考虑,还是于1937 年9 月12 日向国联提交了申诉。它需要一个法庭来陈述它的理由,并希望得到某种帮助,以处理中国东北的军事冲突。理事会很快将相关请求转给了美国人有权列席却没有表决权的顾问委员会。虽然美国政府赞同协作,但它不会率先采取行动或者参与联合行动。12 月6日的国联大会通过了一项由顾问委员会提交的决议,决议宣布“道义上支持”中国,并敦促成员国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削弱中国抵抗力量的行动,同时考虑扩大各自对中国的援助。美国国务卿赫尔立即表示同意。
国联决议还提出根据1922年在华盛顿缔结的《九国公约》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于1937年11 月3 日至24 日在布鲁塞尔召开,苏联代表受特邀出席,日本代表则未到场。会议可谓事倍功半,不过是喊喊和平解决争端的口号罢了。英法疲于应付希特勒的威胁,不愿继续在亚洲冒险。苏联倒是乐意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尽管其当务之急是希特勒,并且还在消化斯大林清洗主要将领和其他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而美国这边,无论从孤立主义还是中立主义出发,都不可能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此后,局势非常危急。
布鲁塞尔会议指望不上后,中国随即以关、盐两税收入和石油开采权作为担保,请求美、英、法三国借款5 亿美元。这笔借款计划用于购买战争物资。
对中国而言,国际行动落空很是令人沮丧。淞沪会战进行到10 月,尽管军事实力悬殊,怀着能够感染国联成员国和美国、令其采取于己有利行动的希望,中国还是坚持了下来,其间,牺牲了一些最精良部队。11月初,上海沦陷,跟着是南京于12月13日沦陷,日军一路烧杀劫掠,但中国仍然奋力抵抗。虽然中国领导人依旧认为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径属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但不同渠道的外部援助鼓舞了中国的斗志。已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的德国军事顾问正在积极提供帮助。甚至在中国向国联申诉之前,苏联就为军需物资提供了专项借款,并开始派送补给。11 月3 日,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同意向中国购买白银,以此帮助中国将白银储备兑换成美元。
德国军事顾问
蒋介石自1927年与苏联决裂并驱逐苏联军事顾问后,便聘请德国人取而代之。中国除了照搬德国的组织体制外,也照搬了德国的帝制,军事不受文官统辖。到1937 年,中国由德国人训练的部队人数将近三十万,其中8万人是配有德制武器的一流部队。德国权势阶层还计划帮助中国加强空军实力并建立一支海军。
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将军负责领导德国顾问。他在一战中是名出色的参谋,其后曾参与建立德国国防军。由于曾在1910—1914年期间担任驻日使馆武官,他对日本比较熟悉,会说日语,可以直接用日语与蒋介石对话。1937—1938 年赴华的军事代表团中有将近三十名德国官员,而整个代表团里共有137人此前十年曾在中国工作过。
刘馥曾这样评价他们:“德国军事顾问是在那里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商业和军事服务。”但是他也高度赞扬了这群人的工作成效。他们面临难以置信的困难,诸如缺少充分的配合、普遍的文盲,且中国并不具备发达的工业。然而,“他们非常成功地帮助蒋建立了强大的中央军,以及军官的核心班底,后者构成了中国的总参谋部”。
苏联支持中国抗战
中苏关系紧张多时,苏联对华政策却在1936—1937 年间发生了变化。苏联日益担心日本在东北亚持续突进,就遏制日本而言,苏联与中国有着共同利益。苏联一直加紧在西伯利亚构筑军事力量。但是,该工事的完成尚言之过早,比如,西伯利亚大铁路复线还没有完工。按照苏联的说法,1936年12月,蒋介石在经历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后被释放,是苏联从中调停的结果。詹森大使则认为,释放蒋介石付出的代价包括承认中国共产党、对日政策转为强硬以及与苏联和解。中国作出政策转变“是出于对日本的畏,而不是对苏联的爱”,中国人“宁愿走一条充斥着不确定的道路,也不想选择一个在他们看来是与日本人共存的确定未来”。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经过协商,中国形成了有共产党参与的统一战线。战争爆发后,共产党确认与国民政府合作。蒋介石宣布同意。
对苏联和共产主义来说,统一战线的建立可以实现多个目的。它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集中在对抗日本上,从而令日本疲于应付,无力分心攻击苏联。它避免了当时的国内斗争,从而加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它提前遏制了国民党可能采取的针对中国共产党的驱逐行动。
一旦开始积极抗战,中国能从苏联那里得到的最大利益莫过于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于8月21日,也就是淞沪会战后的第8天在南京签订。美国驻莫斯科代办洛伊·W.亨·森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该条约坚定了其继续抗战的决心,强化了苏联援助战争物资的依据,并吸收中国共产党成为支持抗日的一股力量。但是,他也提醒道:“在战争期间,共产党一定会巩固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苏联立刻着手向中国提供“非战争援助”。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苏联承诺提供1亿法币(约三千万美元)的借款。正式条约在1938 年才签署,届时借款数额已经增加到5000 万美元。但苏联并没有拘泥于法律程序,第一时间便开始输送包括飞机在内的军用物资,并以“志愿者”名义派出了飞行员和军事顾问。
形式多样的航空援助
1932—1945 年,我一度有机会深入参与中国航空业的发展。1932年,我负责美国军事航空顾问团访华事宜的谈判工作,并参与了飞机采购项目的部分协商过程;1938 年,又应中国航空公司(CNAC)美国合资方之邀、并经国民政府同意,受命在战争期间担任该公司董事,条件是我不得介入国民政府与美国合资方之间关乎损益的业务往来,以避免利益冲突。
在战前的民用和军用航空领域,中国得到了非政府和政府两方面的援助。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得以继续保持。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国外出色的私人技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他们中既有直接受聘于中国政府的,又有服务于国外私人投资方的。
1932 年,日本在上海的速决战中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制空权,一座几乎毫无空防的城市遭到了日本军机的毁灭性打击,凡此种种,终于令中国意识到了空军的缺位。得益于美国政府的非正式援助,中国在1932年年中聘用了以退役上校约翰·H.朱厄特为首的一批美国民间飞行员。这群人在杭州设立了一个空军学校,其办学颇有成效,是中国空军的真正摇篮。中国还吸收了一个由墨索里尼派遣的意大利空军顾问团。后者于1934年抵华。不幸的是,这一举动导致顾问团出现分歧并造成了混乱。1935年,朱厄特及其大部分下属离开了,但他们此前已对很多飞行员进行了良好的培训。
战争爆发时,许多美国人正在中国协助建设空军。其中,首屈一指的是传奇人物陈纳德上校(后升任少将)。自1937 年起,他便一度是中国空军史上的核心人物。作为战斗机的拥护者,在美国空军服役期间,他一直无法令其上级接受其关于空军战略的理念。他认为,无护航的轰炸机很容易被意志坚定、训练有素且装备完善的战斗机飞行员攻击,这观点在后来以惨烈的代价得到了证明。无护航的日本轰炸机在中国和缅甸境内、德国轰炸机在不列颠之战中,以及英美轰炸机在欧洲上空,均遭遇沉重打击。
陈纳德于1937 年春季从美国部队退役,继而受命来华调查空军建设需求。鉴于日本是中国的死敌,他途经日本时,曾在当地停留并以个人身份收集了一些情报。在他看来,中国以后肯定会遭遇日本飞机。他的相关研究也自此拉开序幕,并为他提供了关于日本飞机及其战略战术方面的惊人知识。他手下的飞行员曾表示:“老头儿能嗅出日本人的味道!”
他在战争开始前一个月抵达中国,当时就发现中国空军的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在1937年8月14日那个血色星期六,飞行员在受命轰炸停靠在上海公共租界边上的日本巡洋舰时,发现上海上空有风暴,于是违反了避开租界的命令。我当时身在中央银行,眼睁睁看着第一批炸弹落在中央银行大楼前面的河里,热浪跟着涌进窗户,而我就站在附近。在接下来的突袭中,炸弹落在了上海人流最集中的两条街上,死伤数千人。之后不久,中国飞机又错误地轰炸英国巡洋舰,好在并没有击中。
但在南京的空战中,中国飞行员的表现就好多了。日本从台湾派出无护航的轰炸机在白天对南京发动了几次空袭。陈纳德已经教会中国的飞行中队如何攻击,他断言日本人在五天内损失了四五十架飞机都不止,日军损失惨重。后来,日本派出了由战斗机重装护航的轰炸机。这些战术起了作用。到了10 月底,中国剩下可用于作战的战斗机不足一打。日本空军夺走了南京和上海的制空权。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大力援助中国空军。南京的美国大使馆9 月29 日报告说,300架苏联飞机取道兰州,正在运往中国途中。10月初,从兰州当地辗转至汉口的美国人也报告说,曾在那里见过这些自北方过来的飞机。10月4 日,总领事高思进一步报告说,在一架被击落的飞机中发现一名苏联飞行员,地点是临近上海的日占区。10 月14 日,大使戴维斯在莫斯科提供的报告则表示,据他了解,苏联已经向中国派出了400 架飞机以及至少40 名苏联教练。载有其他物资的车队也正从中亚长途跋涉而来,至少有200辆卡车。
美国中立的困扰
就在日本战机全面轰炸并进行扫射、苏联派出战机和飞行员援华的时候,美国起初却是在近乎一刀切地抵制所有会令自身卷入中国空战的行动。华盛顿方面还拒绝向那些战前已受聘为飞行教练的美国人颁发护照。好几个属于这种情况的美国人因此离开了中国。
这种态度自然引起了中国高层的不满。蒋介石夫人当时负责空军事务,她告诉詹森大使,她希望美国“在中国为生存奋战时,别给中国使任何绊子”。詹森大使很同情中国。他在9 月10 日向国务院表态,除非有特别指示,他不建议去排查为中国空军效力的美国人并对他们指手画脚。
最终,美国国务院在其9 月15 日致南京方面的信件中承认,这些美国人留在中国的举动是个人行为,美国政府不赞成他们实施任何具有向外国政府提供军事服务性质的行为。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的半年里,中国军民伤亡惨重。对于中国在政治、军事援助和借款方面的请求,除却苏联开始了援助,友好国家的反应颇令人失望。但中国却在汉口成立临时政府,并准备继续转移到位于西部山区的重庆。日本在南京的暴行,加之其不愿提出中国可以考虑的条件,坚定了中国的抗日决心,哪怕招致失败和不幸。同时,国际舆论也逐渐倒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