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建设,推动西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5-10张自国
张自国
[摘 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加强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中职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西部部分中职学校由于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合作不深入,影响其教育质量的提升。探索西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途径和办法,推进西部中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 键 词] 专业建设;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218-0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也对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加强学校专业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西部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西部中职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西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主动适应现代农业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结构调整,新建设了一大批符合国家战略和新型产业发展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停办和淘汰了一些过时的老旧专业,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吻合,初步构建起符合西部实际的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以中职学历教育为主体、兼顾社会培训的办学格局。但认真分析西部中职学校发展情况,特别是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专业链与产业链吻合度不高,专业群建设亟待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专业师资队伍不强、实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创业没有竞争力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推动西部中职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从西部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经济短腿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西部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加强学习研究,吃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职业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职业教育要发展,既要摸清西部职业教育发展实情,又要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西部中职学校发展的正确路径。因此,加强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研究,加强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探讨,是做好西部中职教育的必修课,也是重要前提。
二、调整优化专业,坚持把专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西部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专业设置既要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又要对接西部主导产业,强化专业设置的区域特色。目前,一些西部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渠道不畅、竞争力不强,根本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够科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另一方面是办学普教化现象严重,对专业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专业建设摆在应有位置,认真研究专业建设的问题。中职学校办学一定意义上就是办专业,一所学校只要把专业设置的问题解决了,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抓手、有了方向。因此,西部中职学校要想发展快、发展好,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综合国家战略、职教政策和区域实际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筛选确定符合地域实际的专业,特别是要抓好骨干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以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要按照一个专业一名负责人的要求,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核心指标体系,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确保专业建设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
三、寻求融合契机,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西部中职学校大多地处农业发展地区,工业企业少且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偏偏大多以现代工业制造、电子技术类专业居多,在农业地区寻找与学校专业发展相一致或相近的合作企业相对较少,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深度发展困难较大。即使有合作企业,也仅仅是协议合作,合作不深入。解决西部中职学校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必须深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工作,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引进企业资源,按“校中厂”的要求重点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能满足本专业创新实践需要、使用效果好的校内专业产教园,使之成为专业建设的高地和试验田。同时,要鼓励不同地域学校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培养某种专业、工种的人才,解决学生实践就业难题与生源不足问题。要依据学校和企业资源和优势,选择校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实现实习实训、课程设置、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学校課程设计与企业生产岗位相结合、教育目标与企业生产需求相结合,以人才需求标准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训练,切实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实用型人才。
四、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西部中职学校由于地域关系,加之起步较晚,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是文化课教师改教,科班出身教师相对较少,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应该说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只要西部中职学校不失时机抓住这次发展机会,就会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所作为。因此,作为西部中职学校,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和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引进一批紧缺学科专业教师,解决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在岗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类提升培训,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和高职院校拜师学艺,利用企业动手操作能力强和高职院校专业师资强的优势带动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加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管理考核,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培训,逐步扩大具备“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的比例。推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工匠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同时,坚持从企业、行业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兼课,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五、突出动手能力,扎实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
坚持能力为本思想,无论是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都应体现能力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要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意识,主动寻求合作企业支持,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信息收集与分析、质量改进的循环闭合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定期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加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同时,要紧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挖掘各专业的创新创业目标要求,融入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持续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一年一度的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学校也可把真实的工作环境引入创业园区,利用园区内各实体项目、技术、市场资源,搭建创业共享平台,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评价方式,大幅度减少试卷考核的比例,改变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的现象,进一步加大采用答辩、演讲、作品、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非试卷形式考核,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坚持标准引领,深入推进课程内涵建设
充分发挥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与建设,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标准与学习标准、考核标准统一。结合學校专业发展实际,编写专业操作技术教程或实训指南,指导学生训练技能。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认定与管理办法,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化课程、实践性课程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并有效利用好国家教学资源库,补充开发个性化特色资源。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建设精品课程。持续开展以优化课程结构、活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改革,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行业和企业岗位需求情况,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特点,修订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和课程计划,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习课与活动课和谐共生富有弹性的融多元培养目标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增设国学、书画欣赏、音乐、史地、资源、环境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方面的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资源网建设,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