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塑心灵
2020-05-10王冬梅
王冬梅
摘要: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语文学科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对此,本文从精心设计导入、挖掘作者资料、开展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27
青春期是初中生身体发育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心理健康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性格塑造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由此可见,语文能够指引人们的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一篇优秀的文章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内心,生动形象的人物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指引他们成就辉煌的人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肩负起重任,最大程度上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精心设计导入,触动学生内心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这句话说明了做好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紧扣教材内容和思想,还要把触动人心的语句和生动有趣的情景设计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身心不自觉融入课堂中来。初中语文教师要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在上课前就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足准备,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没有导语时自己要进行创造,精心设计导语,丰富素材,让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用最优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文章中作者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述了作者的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送儿子到北京读书买橘子的故事。故事情节平淡无奇,但是作者的脑海一直浮现着年迈的父亲在送别他时吃力地攀越站台,只是为了给他买一袋橘子的背影,父母对子女深厚的爱意在作者细腻的文字中流露了出来。在文章后面,作者情不自禁地泛起了泪花,内心发出感叹:“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教师通过讲解这堂课,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为了孩子吃再多的苦也无怨无悔,教育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理解父母,所以说这也是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讲授新课的导入中,笔者加入了多媒体技术,把文章故事以图片配上音乐的形式,在画面的不断切换中让学生感受故事给自己带来的触动,看到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学会体谅和感恩父母。
二、挖掘作者资料,培养优秀品质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会重视“教书”的意义,而忽视了“育人”价值的发挥,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文明社会的构建,同时也让语文课程丧失了其应有的教育本质。在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初中生缺失人文精神,甚至出现思想上的偏差,殊不知成绩的提升只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在成绩之外语文教师还应树立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便是教师实现更高价值追求的必要途径之一。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课文的作者入手,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以具备高尚品质与道德情操的作者为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透过作者的生平事迹或文章中的感人故事,让语文教学充满正能量,使初中生受到作者身上优秀品质的渲染,树立积极的情感与价值观。以鲁迅先生为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选择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教师在这些作品的讲解中,不能仅仅讲述作品本身,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生活的经历,并从这些信息中总结出作品创作的意图,从对作者资料的分析以及课文的阅读中感受到鲁迅先生身上具备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正直刚烈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从鲁迅先生的资料分析中,学生们不难看出鲁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通过文章创作的方式,主动担当起了保卫国家的责任,希望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唤醒亿万民众的爱国之心,体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抗日救国情怀。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与资料分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获得更深的感悟与体会,有助于促进初中生树立坚毅的心理素质,具备面对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三、开展实践活动,树立正确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化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生的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养成需要经历实践的探索,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并通过人际交往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逐渐适应社会,明确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对对待社会与生活。譬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角色表演大赛,学生可以扮演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以表演的形式还原故事情节,让学生从实际的表演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塑造出优质的心理素质,引导初中生实现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的全面融合。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不断地探寻语文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路径,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鄧明武.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11).
[2]何利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考试周刊,2019(97).
[3]张绪花.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A3).
(作者单位:徐州市丰县赵庄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