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式半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学生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学专业为例

2020-05-10崔彩贤边丽瑾

高教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绩排名法学态度

崔彩贤,边丽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一、问题提出

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工作已步入新阶段。高等法学教育在其自身壮大的同时,也为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培育了大批法律人才[1]。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法学专业类教学改革,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法学专业应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法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按照2018年教育部关于《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精神,要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相结合,培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本文尝试对“分层式半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分层式半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为了不同需求的同学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案。本科学习阶段部分学生自身认识到科研素养和能力对学习和职业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愿望和需要。这包括未来有保送研究生意向的学生和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以及对从事法学专业文章写作有需求的学生等。这些学生期望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念传授给自己,同时结合课下特别辅导等方式,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基础科研的训练和入门。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目标是毕业后直接就业,不再继续学业。这些学生的学习则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法学应用及实践技能的获得。就这部分学生而言,要重点培养其法学实践能力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因此,本文提出“分层式半研究型”教学思路,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具体对待,而不是一刀切,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同时不会像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样,要求他们一定要有研究成果,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教授和训练学生科研的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分析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接受态度。下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为例,分析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以及接受态度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对“分层式半研究”接受态度调查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采用自编问卷《法学本科教学问卷调查》。通过阅读和分析有关研究资料,编制初稿,后对每个题目和选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查,避免样本丢失和问题较强的诱导性,经过修改和整理形成正式问卷并发放,最终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单变量统计分析、交叉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试图较全面了解本科法学生对法学教学改进的态度程度。

调研对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校本科法学生,共回收填写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97份,其中大一样本为84份,大二样本为80份,大三样本为81份,大四样本为52份;男性样本为101份,女性样本为196份。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大一和大三同学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较大分别是78.0%和79.0%,而大四选择继续深造的比重最低为53.8%,但是总体来看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仍然占一半以上。

表1 研究变量基本信息描述

(二)“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描述

1.年级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

根据表2,对比年级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运用交互分析方法,经过非参数检验,“是否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培养”“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重要”这两个题项与学生所在年级两个变量的显著性系数小于0.05,所以不同年级在选择“是否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培养”和“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重要”在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我们的数据显示,总体样本有50.7%的学生选择“对课下深入研究”感兴趣,44%的大一学生选择“对课下深入研究”感兴趣,而大三大四选择“对课下研究”感兴趣的比重高于总体水平。选择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培养”占总体样本的70.7%,大二选择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培养”比重最高为76.2%。总体样本选择“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占84.8%,其中大一学生比例最高为85.8%,不管从整体还是各个年级来看,认为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学生比例很大。选择愿意“增加课下学习时间”占总样本的49.5%,其中大四学生最低为42.3%。总体来看学生对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的接受态度程度整体较高,只有“增加课下学习”的态度相对较低。

表2 年级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调查(%)[2]

2.毕业后选择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

从表3可以看出,对比毕业后选择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经过非参数检验,“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重要”题项与学生的毕业后选择有相关性,sig值为0.023<0.05,而其他三个选项与学生毕业后选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毕业后方向不同的学生与选择“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重要”有显著差异。由数据得出,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对课下深入研究”感兴趣的占比52.6%,比就业的学生高9%;就业和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比重都较高,在70%以上;继续深造的学生“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有85.3%,比重最高;选择愿意“增加课下学习时间”的学生比重相比前几个题项偏低,都在50%左右。总体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但是约一半的学生并不愿意花时间在课下进行科研训练。

表3 毕业后选择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调查(%)

3.成绩排名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

根据表4,对比成绩排名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运用交叉分析方法,经过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题项的显著性系数均<0.05,成绩排名与学生“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接受态度程度有显著差异,具有相关关系。由数据得出,成绩排名在前30的学生选择“对课下深入研究”感兴趣的占比60.3,比成绩排名中间和后30名的学生分别高10.9%和20.3%;成绩排名前30和后30的学生选择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比重都较高在70%以上,分别是75%和71.5%;成绩排名在前30的学生选择“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有87.5%,比重最高;选择愿意“增加课下学习时间”只有成绩在前30 的学生超过50%,其他均低于50%。总体来看,成绩在前30的学生对“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接受态度较高。

表4 成绩排名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调查(%)

4.学生性别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

从表5可以看出,对比学生性别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经过非参数检验,“是否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培养”题项与学生的性别有相关性,sig值为0.009<0.05,所以学生性别选择“是否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培养”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三个选项与学生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由数据得出,女生选择“对课下深入研究”感兴趣的占比47.9%,比男生低6.9%;男生选择赞同“老师在课上渗入对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比重都较高为72.3,比女生高2.4%;整体学生选择“认为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比重都比较高,在80%左右;选择愿意“增加课下学习时间”的学生比重相比前几个题项偏低,都在50%左右,男生占54.4%,女生占47%。总体来看,男生要比女生更加愿意接受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

表5 学生性别与“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思路态度调查(%)

三、“分层式半研究”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高年级的同学,低年级的同学明显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为了在本科在学期间及毕业后达成学生预期,法学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所能用,应在开学初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按照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灵活设计课程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使之区别于传统的法学教育,带动不同层次的法学人才目标和教育方式的调整,逐步实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意愿转型[3]。

(二)课堂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渗入科研能力培养和训练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愿望,但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课下进行,即课下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对于法学学生来讲,不管是本科毕业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科研能力都是最基本和重要的能力。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在讲授课堂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科研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把握好传统讲授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国际国内社会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对部分愿望强烈的同学进行课下辅导和训练

调查结果显示,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课下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和培养的接受度更好,也愿意花额外的时间课下钻研学习。那么就这部分科研愿望比较强烈又愿意利用课下学习的同学,院系和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和辅导。增设一些专门的科研训练班组,聘请科研能力较强的导师给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在课下辅导中,教学形式可以更为自由,教师作为科研内容的主持者或引导人,在前一周明确所讨论的案例或课程议题,其任务在于推动讨论进程、确保讨论自由民主的进行[3]。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互相沟通,并且在沟通中享有平等地位。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课,在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中感悟和领会法学知识、培养自身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比在传统课堂中感受要更加深刻。

猜你喜欢

成绩排名法学态度
知其师则知其学:多维成绩评定方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本科生成绩排名计算方法的研究
中超联赛职业足球俱乐部赛季初的资金投入和比赛表现与赛季末成绩排名的相关性研究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学生成绩排名还是继续公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