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政府经济统计的抽样调查探究

2020-05-09徐杨

中国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数据

徐杨

摘 要:随着政府对经济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统计调查的方式也由全面普查到抽样调查,再发展到大数据时代的全面调查。大数据拥有的智能化、高效率的优势,在与传统调查方式的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抽样调查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行探讨,比较分析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探索大数据和抽样调查有效衔接的可行性,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大数据  抽樣调查  政府统计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1 数据获取方式的发展过程

1.1 抽样调查技术发展回顾

抽样调查是19世纪从概率论中发展而来的一门调查技术,抽样调查方法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抽样调查技术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抽样调查技术的运用首先是在农业领域。20世纪60年代初期,成立了全国各级农产量调查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农作物产量调查,标志着我国运用抽样技术完成统计调查的开始。

然而随后的20世纪60年代时期,抽样调查技术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20世纪70年代,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重要性。1980年4月,国务院恢复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这一时期,存在着以全面统计为主,抽样调查为辅的两种统计方法。

从1994 年开始,政府统计系统对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修订,提出采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改革开放使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也对统计调查范围提出新的要求。1996年国务院开始对全国第二、三产业中各种经济类型、各种经济规模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与此同时,抽样调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93—2000年,我国建立了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和对外经济等普查制度,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制度,建立了个体私营企业名录库定期更新维护制度,为开展各种抽样调查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点名库和抽样框,为拓展抽样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大数据时代来临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

大数据的特征有以下四点:(1)数据量巨大。(2)类型繁多。(3)价值密度低。(4)速度快、时效高。随着大数据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政府统计工作的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逐渐由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向大数据分析过渡。例如,近年来国家统计局通过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17家企业签署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直接获取互联网上部分电商交易、行业平台、搜索引擎等多方面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对政府统计工作进行有效补充。由于大数据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传统抽样调查方法的地位受到挑战,因此,其在今后的政府统计工作中应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调查方法优劣势分析

2.1 抽样调查优势与不足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一定程序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调查方法。一般来说,抽样调查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具有许多优点。在统计工作中采用抽样调查的好处:第一,经济性。由于调查的样本单位通常是总体单位中的很小一部分,调查的工作量小,因此调查费用较低。第二,时效性强。抽样调查可以迅速、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由于工作量小,调查的准备时间、调查时间、数据处理时间等都可以大大缩减,从而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第三,适应面广。抽样调查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它适用于对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例如,产品质量检查、农产品实验、医药的临床试验等。第四,准确性高。由于抽样调查工作量小,可使各环节的工作做得更细致,误差往往更小。

当然,抽样调查也存在明显缺陷。第一,抽样调查对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有比较严苛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难以得到理想的样本,使得统计工作难以保证抽样的科学性和推算的准确性。第二,抽样调查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产生于调查方案设计、抽样设计、数据搜集、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各个阶段与环节。第三,在总体数据过少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的随机性会受到限制,影响抽样的代表性。第四,对于调查的结果来说,一旦样本调查结果不够准确,意味着在总体进行推算的时候会有较大的误差。

2.2 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作用分析

与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产生的信息数据不同,大数据具有数据大量化、类型多样化、快速化、价值高等特征。现代信息技术使海量网络数据成为统计数据的来源之一。如在居民消费价格统计(CPI)中,利用互联网信息特别是电商交易价格数据以补充完善调查样本;在农业统计中,结合使用卫星影像、空间高分辨图像和地面定位系统采集设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获取有关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作物种类等海量数据。大数据并不仅仅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还包括对数据采取专业化处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在获取大量实时数据的同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清洗、处理、挖掘和分析,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快速决策快速解决,提高统计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抽样调查方法,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优势主要有:

(1)快速获取数据信息。大数据可以直接调用现成的、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抽样调查的一系列工作,减少了获取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获得数据的时效性。

(2)在抽样调查中,根据样本数据推论总体状况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而大数据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数据经过层层记录毫无保留地呈现,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抽样调查方法的弊端。

(3)省去抽样调查中诸如调查方案设计、精确度估计等环节,相对于抽样调查方法更进一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4)为发现不同领域数据间的关系提供可能。由于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其可以发现不同领域数据间的相关性,进而揭示这些不同领域的数据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使得数据的价值超越了统计工作预先设定的目的。

因此,运用大数据开展统计工作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3 融合方法探索

大数据与抽样数据互为补充。

一是将大数据融入抽样调查数据搜集阶段。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端、数字化的行政商业记录等方式降低调查成本,缩短调查时间,弥补政府抽样调查中出现的数据难以获取、数据造假、抽样总体不一致等问题。

二是将大数据融入抽样调查数据处理阶段。在大数据资源不断生成的今天,抽样调查可以利用大数据的资源,让大数据帮助抽样调查统计中存在的数据误差问题,将调查数据与记录数据相结合,对采集数据起到互相验证的作用,从而提高数据真实性。

三是将大数据融入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阶段。新时期下,政府统计部门的任何统计调查活动,都是为反映发展规律、服务科学决策、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因此,统计调查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对搜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打造经济运行的“千里眼”、民生发展的“晴雨表”、企业运行的“百宝箱”。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技术,将大量数据转换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储存,进而构建一个智能分析体系,再结合抽样数据找到数据间的关联性,了解存在的因果关系。

四是利用部門大数据提高抽样调查效率。通过整合政府统计机构和各政府部门资源,建立全面、系统的统计制度及部门协作机制。由于现在的统计调查趋于多元化,如果仅依靠统计部门,得到的数据是不全面的、低效率的。政府统计部门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行政记录避免许多中间环节,提高调查效率,通过尝试部门数据采集方法,搭建地方政府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保证抽样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

3 结语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统计调查工作创造了新形势、新环境,我们希望用较少的时间、较少的人力、物力,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达到快速获取数据、科学分析数据的目的。本文在分析抽样调查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将大数据分析与抽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思路,认为政府抽样调查要适应新环境,要将大数据应用在抽样调查的数据搜集、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各环节,完成一个调查项目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案和抽样技术,还需要实时的样本数据资料进行验证,使调查数据与记录数据相结合,同时发挥部门大数据的优势,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体现抽样调查工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平,王克林.中美抽样调查发展的比较与思考[J].统计研究,2009(9).

[2]宁鑫.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应急管理研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

[3]金勇进,戴明峰.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的回顾与思考[J].统计与咨询,2012(4).

[4]王莹,万舒晨.大数据时代抽样调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6).

[5]郭新颖.大数据背景下的抽样问题探讨[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7.

[6]杜西平,曹宗泉,等.大政府统计构建中部门数据共享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统计,2016(10).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