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个文献综述
2020-05-09任伊梦
任伊梦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而高铁建设作为我国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领域重要的产业政策,其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却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聚焦于产业升级的内涵、测度指标以及高铁开通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四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铁开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5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早在2010年就跻身于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长期以来“高投资、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不仅使得我们为此付出惨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也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与世界一般规律相背离,形成了产业升级的“中国悖论”现象(李勇刚和王猛,2015)。基于此,“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十三五”规划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当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聚焦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文献也不断涌现。
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升的是我国基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其中,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至2018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2.9万公里,超过全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2/3,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密度最大的国家。随着我国步入高铁时代,众多学者基于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等视角对高铁开通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Donaldson,2010;张梦婷等,2018;谭建华等,2019),但高铁建设作为我国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领域重要的产业政策,其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却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聚焦于产业升级的内涵、测度指标以及高铁开通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四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与测度指标进行系统梳理,第二部分阐述了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并就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检验进行梳理;第三部分进行总结与展望。
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与测度指标
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
基于现有研究,学界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涵的界定仍未完全统一,现有文献大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进行阐释。宏观层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多聚焦于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倾斜以及三次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张向阳和朱有为,2005)。微观层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指企业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继而向资本或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一个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Poon & Ching,2004;徐珊等,2016)。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大多基于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两种视角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问题进行探讨,产业内结构优化升级指产业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产业间结构优化升级则聚焦于产业链条之间的优化调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
1.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
如上所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多重内涵,而测度指标的选取本质上源于对内涵的界定,因此现有文献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并不一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部分文献基于结构主义的观点从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两个角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衡量。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度指标聚焦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但其标准并不一致。戴魁早(2014)在研究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时,采用泰戈尔指数对工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该指数不仅保留了结构偏离度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含义,还考虑到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对重要性,由是此后产业结构合理化模型的建构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如李东坤和邓敏(2016)。贾妮莎等(2014)则在结构偏离度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产值加权,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该指标进一步体现了各行业的重要程度。此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则反映的是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突出体现在产业比例关系的改变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是现有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标准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各产业间比例关系来反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选取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如干春晖等(2011)。另一类是以各产业部门产出占比和劳动生产率的乘积作为产业结构高度的度量,如刘伟(2008)。
第二,部分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味着整体产业的变迁与效率的提高,其直观体现在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提升,由是采用产业层次结构指标来度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该指标最早由徐德云(2008)提出,其分别赋予了三次产业不同权重,其中第三产业权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该指标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地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过程。第三,不同于上述宏观视角,部分文献基于微观层面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企业样本,以企业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体,来测度产业结构升级,其中行业生产率由企业生产率加总获得。依据白极星和周京奎(2017)的测算标准,我们可以将该地区行业的增加值占所有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反映。该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与行业间的比例结构有关, 还与企业生产率密切相关。
2 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2.1 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分析
高铁建设作為基础交通设施的重要构成,其对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基础设施水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现有研究大多从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个基点展开,就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释。
首先,高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基础交通设施,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集成多个领域技术的特点。一方面,其建设过程必然会带动周边城市有关高铁建设所需原材料如钢铁、建材等产业,以及与其配套的相关产业如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迅猛发展(王永利,2016;徐海东,2019)。另一方面,我国的高铁建设攻克了众多高精尖技术难题,在我国高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必将直接带动一系列高新产业的发展(黄苏萍和李燕,2018)。此外,高铁的开通也将重构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促进该地区传统交通运输业的优化转型。
其次,高铁的开通增强了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地区间可达性提升,一是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通勤时间,增强资源在不同梯度地区的可得性与流动性,有效地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区域分工格局的进一步深化,进而改变沿线地区产业趋同的状况,同时产业中心地区也将通过吸引其他城市中高端产业的转入来增强地区产业聚集,进而沿原有产业链进行结构优化升级(乔慧,2010;来逢波等,2016);二是可以使得地区存在更多的“机会”和“潜力”与外界产生联系,加快信息、知识与技术的空间溢出,推动地区技术的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自身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弱化本地比较优势的限制,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毛琦梁和王菲,2017;卞元超等,2018)。
2.2 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检验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部分学者就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现有研究多基于区域视角展开。Li(2012)运用空间分析法以上海—南京城际高铁中,南京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铁站周边的产业分布与空间聚集状况,结果发现出现圈层现象;莫亚琳等(2018)采用双重差分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高速铁路的开通对粤桂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铁的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小,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张治栋和李发莹(2018)则基于长江經济带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李中(2008)选取南京至上海至杭州沿线城市作为高速铁路开通地区的样本代表,利用倍差法考察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Xia(2012)利用Hr-PCDL模型探讨武广高铁的开通对莱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高速铁路在可达性、便捷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将极大地改变莱阳市产业发展环境,并为该地区的产业转型提供动力。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学界的一个核心议题,而高铁建设作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领域重要的产业政策,现有文献就其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内涵、测度标准以及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实证检验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以往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虽然是当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基于不同视角,学界对其内涵的界定并未统一,其测度标准更是多元。现有基于高铁开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大多聚焦于理论分析与区域范围内的实证检验。基于以上梳理,本文认为未来高铁开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研究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因地制宜”地界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并选取合理的测度指标。在就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进行探讨时,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产业底蕴也大有不同,由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对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依据现有数据选择合理的测度指标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建构高铁开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模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发生转变。在以“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任务的当下,如何厘清高铁建设这一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领域重要的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具有意义的问题。
(3)基于全局视角就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局部或区域范围,就高铁开通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但高铁作为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就其开通与我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在我国高铁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的背景下,基于全局视角探讨高铁开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具有现实价值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勇刚,王猛.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服务化——一个解释产业结构服务化“中国悖论”的新视角[J].财经研究,2015(09).
[2]DonaldsonD.RAILROADS OF THE RAJ: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J]. LSE Research Online Documents on Economics, 2010,32(2).
[3]张梦婷,俞峰,钟昌标,等.高铁网络、市场准入与企业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8(05).
[4]谭建华,丁红燕,谭志东.高铁开通与企业创新——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3).
[5]张向阳,朱有为.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J].理论参考,2005(11).
[6]Poon, Ching T S . 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 2004, 1(1).
[7]徐珊,刘笃池,梁彤缨.大企业创新投入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效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10).
[8]戴魁早.中国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1985-2010[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02).
[9]李东坤,邓敏.中国省际OFDI、空间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01).
[10]贾妮莎,韩永辉,邹建华.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
[11]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12]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13]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01).
[14]白极星,周京奎.研发聚集、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實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7(01).
[15]王永利.太原高铁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05).
[16]徐海东.城市高铁开通对产业升级及就业——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05).
[17]黄苏萍,李燕.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8(01).
[18]乔慧.从我国高铁成就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中国财政,2010(10).
[19]来逢波,刘春梅,荣朝和.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实证检验[J].东岳论丛,2016(06).
[20]毛琦梁,王菲.比较优势、可达性与产业升级路径——基于中国地区产品空间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7(01).
[21]卞元超,吴利华,白俊红.高铁开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J].财贸经济,2018(06).
[22]Li W , You-Hui C , Ke-Wen L ,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lusters of Industry Nearby High-speed Rail Station: The case of Nanjing Station, Shanghai-Nanjing Motor Train[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23]张治栋,李发莹.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长江经济带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5).
[24]莫亚琳,黄馨,刘向.高速铁路对粤桂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基于双重差分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8(07).
[25]李中.高速铁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10).
[26]Xia L I , Guohua Z , Kai T . Effects of Wuhan-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on Industry Transition of Leiyang City[J]. Tropical Geograph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