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5-09蒲媛珍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课程目标也得到改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当前教学教学过程教师重心在于课堂讲授,忽略活跃学生的思维,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却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特征出发。本文就小学语文,探究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阐明的是教师与其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不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生学问,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是占据着所有能力的主要位置,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思维读书,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针对此,以下,将简要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注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动态而不是静态,学科性质无法约束。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核心人物,发挥着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一个被动学习者。新课标下,出现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工作者,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旨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教学《窃书记》时,教师可以根据读书这个话题来设计教学内容,予以学生思想的启发。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对于刻苦读书的故事,你们知道有哪些古代的人物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引导学生猜测构想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平时阅读的书籍分享给大家,并简述一下分享此书籍的原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注重学生思维创新兴趣的激发
贝弗里奇说:“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可见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情境的创建,能夠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创新的氛围,让教学环节更加新颖有趣,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每个单元,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树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小组去校外公园,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了解树苗与大树的异同,以及它们如何进行对话,之后让各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活动学习的结果。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
3.注重学生释疑能力的培养
大胆提问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养成提问不懂问题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有用些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吸收和接纳更多新鲜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将文章中比较重要句子或者是不理解意思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之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跟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不懂的句子;还有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如果对教师讲解的课文内容不理解,学生可以大胆发问,直至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做主提问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发现课文疑问、提出课堂疑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感悟文章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
4.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离不开想象力,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想象跨越时空,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将具体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化,从而让形象化的事物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及其丰富的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其想象力渗透于语文学习。例如,在教学《锄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技术展示反应诗词内容的图片,图片内容为烈日炎炎下,农民正在除草,擦一下汗,有时抬头看一眼太阳,其实表达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设身处地地想象农民当时在烈日下的情境,感受农民又累又渴的状态,即引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中心思想。通过这样展示诗词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诗词故事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感受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思维。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践行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引领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创新兴趣、想象力以及释疑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燕飞. 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外语文,2018,000(6):99-100.
[2]陈萍.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 教育, 2019,000(007):P.28-28.
[3]张春光.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软件:电子版, 2019,000(008):186.
作者简介:蒲媛珍(1973.09--),女,瑶族, 广西梧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