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

2020-05-09姚璧林

神州·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瓶颈初中语文教学

姚璧林

摘要: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农村部分地区还存在较大的教学问题,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方式缺少创新以及学生实际未能够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这些都是教学瓶颈所在。因此本文要了解農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并且找出突破的策略和途径,争取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策略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所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落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在语文教学上出现只退不进的现象。那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提升精准教育的有效性,还需要看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给农村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分析

1.农村落后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界传承了很多年,这种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也十分广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相关的校领导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低。另外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关键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进行识字、句子分析和阅读理解,还要不断地提升其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等,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增强和施展。但是这一切正是因为落后的教学思想,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学非常的死板,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课堂缺少学习氛围,无法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导致整体语文效果学习不佳。

2.教学方式缺少创新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运用黑板加教材的方法给学生陈述教学内容,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基本上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是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这种落后的方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未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语文内容的讲解上也十分保守,按照传统的模式讲解课文的中心内容,时代背景,然后按照各个段落做照本宣科的讲解,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思维反应也不能让教师察觉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学习变得十分僵硬和机械。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经常出现,甚至对于文章真正的内容无法理解和吸收。由此可见,缺乏教学创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必须要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收获良好的效果。

3.缺少与教学实际的结合

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本身在教育经济等方面十分落后,因此教学体系也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首先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比较困难,一些年轻的家长都外出打工,对孩子的监管不到位,缺少对孩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更缺少对孩子的帮助。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监管,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出现下降的情况。教师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难。另外一些家长观念的落后,认为学生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读完高中就可以其他过多的将时间投入到读书中都是没有用的,这样也不愿意将时间或者金钱花费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阅读能力有限,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开展,也让初中语文教学变得雪上加霜。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研究分析

1.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为了改善初中语文在农村的教学情况,首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突破,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接受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照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面前更有信心。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还要求深入地对教学改革的相关规定和内容进行研究,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且经常参与到进修活动当中,了解语文教学的新元素,并且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创新的想法,给学生带去新的感觉,新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方法或者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传统黑板加教材的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学多样性,能够给学生带去新鲜感,也能够满足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新教语文教学方式

就是创新语文教学方法,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一般在农村地区学生的阅读基础都比较薄弱,那么在阅读上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新鲜感,给学生不断地带去语言文化,阅读篇章的有趣性,运用有趣的资料来吸引学生,这样学生的阅读欲望求知欲望就会爆发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带去新鲜感,让学生能够对比、想象、联想,通过思维过程的加深,沉浸在阅读材料当中,也关注课文本身,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一些阅读活动,语文文字学习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挖掘出多种多样的材料供学生参考品鉴,通过学生自己的鉴赏直观感受等等,领会文章的精神所在,也理解材料的内涵。

3.增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师要关注到农村学生的实际,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变化。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带去温暖,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找到共鸣感。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以从父母的艰辛以及家乡文化等等方面入手,给学生带去更多的感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平静和突破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了解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所在,之后,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际入手,突破瓶颈,强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云,高玉霞.西北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科书助学系统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 (4):36-43.

[2]黎建宣.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中下层学生语文成绩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4 (11):305.2.

[3]孙红艳.如何引导农村初中生写好作文[J].新课程·中学,2017,20 (5):194.

猜你喜欢

瓶颈初中语文教学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