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视阙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研究

2020-05-09生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近年来志愿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着,青年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是志愿团队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力量。学校是青年的聚集地,研究学校志愿组织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改正措施,对于提高青年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率,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知行合一”理念;高校;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自从我国共青团组织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以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青年学生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立足学校、面向社会,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向上”的志愿精神。

青年学生们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时,深入社会亲身感受,为促进社会繁荣昌盛尽到自己应有的义务与责任,青年学生通过自身的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无处不体现着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无处不传播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过程中,青年学生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完善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志愿服务的过程为未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知行合一”的理念指导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理念对志愿服务工作有着绝对的引导作用,是志愿者顺利进行志愿服務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把握一个正确的理念的基础上,才能让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第一次提出的思想,知代表的是良知、认知,行即代表的是实践,“知行合一”传达的意思便是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分利用“知行合一”的理念研究整理出适合青年学生时间、精力、兴趣各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和进行方案,建立起合理、实用的志愿服务体系,并且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均衡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各方面需求。应用“知行合一”理念建立完整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可以多方面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对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进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可以大程度的提高青年志愿者质量。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综述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也随之焕发出勃勃生机。青年志愿服务的类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青年学生自身特点,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规范、科学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随着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青年学生已然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青年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在全国各地高校中蓬勃发展起来。多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对青年自身、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青年学生普遍存在对志愿者服务内容缺少深度了解;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缺少专业培训;参加志愿者服务时间比较集中,志愿者服务难以持续化、规范化发展且实践活动开展实效性不足,深度不够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青年志愿者服务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目前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并不完善,志愿者思想意识形态也存在许多问题,就此现象,我校开展了以我校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学校25个专业、大一至大五五个年级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200份,揭示了我校志愿服务行动的基本状况、对制定有效的完善对策至关重要。

三、青年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参与人员不集中,有的同学缺少志愿活动开展的通知

同学们大多数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来了解志愿服务,作为服务于同学们的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有义务与责任为同学们提供志愿服务的渠道与途径。但是通知的方式较分散,许多同学只通过自己熟知的组织了解活动详情。

(二)缺少统一的管理制度,社会经验缺乏的同学群体担心受到伤害

志愿者队伍往往是临时成立的,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的领导者,人员来源广泛,对活动与团队的熟悉程度不一、标准不一,往往在出现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社会人员交谈时,同学们会因为经验不足而被用心不良的不法分子利用,受到伤害。

(三)志愿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

青年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主力军,志愿组织的管理制度直接决定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得到的成效。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志愿管理制度存在着形式传统的弊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追求在不断变更着,所以志愿活动管理制度也十分有必要吐故纳新,当代青年有着自我意识强烈、有一定逆反心理、个性鲜明等特点,传统的志愿组织管理制度只会不断打击青年志愿者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期以往将会使青年志愿者的参与率不断降低。

(四)参与志愿活动人员素质不一,团队合作达不到高度体现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是志愿服务人员报名后很快上岗工作,并没有完成正规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人员上岗后对工作内容甚至没有详细的了解,由此可造成活动过程失误频繁,志愿服务人员信心不足,活动服务对象不满足等不好影响。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与对象存在局限性

大学生因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可方便顺利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较少,而且大学生一般进行的志愿服务所针对的对象都是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面对对象较为局限,无法满足更多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有限制,同时也降低了服务效率。

(六)活动参与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活动资金来源困难,活动反馈较少

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同学们参加活动时经常需要自己出资举办活动。这对于参与同学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参与活动。

四、解决青年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志愿队伍

例如成立相关的志愿团队,定期组织志愿活动,向同学们介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时间、注意事项等。成立志愿组织不仅对活动的宣传起着积极作用,同时,让更多的同学有着使命感,督促其自身多次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宣传时,志愿组织也可以结合信息化,利用官方公众号等进行网络的宣传、科普,在简短的时间内,让更多同学了解并走进志愿服务活动。

(二)健全志愿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共青团中央对2006年颁行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学校学院应参照管理办法,完善体制,对志愿者们进行科学管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向上”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全方位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同时,面对同学们社会经验缺乏的问题,指导老师在带队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帮助。志愿组织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相关管理办法,同时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而整体上的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同样也是提高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保障志愿服务进行的重要一环。熊丽娟在《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成长研究》就曾指出“政策的导向很重要,它是促进大学生养成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等社会道德责任的有力推手。”

(三)完善志愿组织管理机制,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志愿组织的管理机制不赞成,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执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组织进行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志愿者志愿服务能力全方面提高志愿者能力,逐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四)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自身建设

上岗前的培训可以让青年学生对志愿行动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准确,对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中,志愿组织应大力宣传志愿者和志愿行动无私奉献的特征,教育志愿者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内涵。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只看到了活动开展时的宣传及过程,并没有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思考忽略了活动教育的深远影响,由此许多活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所以,加强志愿者的自我建设,进行自我总结强调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是志愿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丰富志愿服务内容与对象

志愿组织应出台合理措施,对青年志愿者进行的志愿服务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促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找到乐趣,提升能力,同时将志愿服务对象面向更多群体,不仅仅局限在弱势群体中,让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人群,收获到更加丰富的体验。

(六)提供基础经费,完善激励机制

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较稳定。在《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吴信蕾就指出“以美国为例,志愿者的行动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捐助和遗赠,其中90%左右的资金是经常性的慈善福利基金”。所以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多方渠道获得活动的必需资金,政府、学校、社会爱心人士都是我们的有力支持。我国的志愿服务“重精神动员,轻物质奖励”,所以精神上的激励也是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给予优秀表彰、个人分享、加大活动的可选择性等方式,提高参与者的社会价值感与归属荣誉感,激励其对中国志愿服务更为持久且有影响力,保持大学生的热情冲劲与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学生应用“知行合一”的理念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切实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们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方能够实现中华民伟大的复兴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新一代人的意识形态,青年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造福更多的人,不断地为国家和民族服务,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人民出版社,2014(01).

[2] 共青团中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06-29.

[3] 中国法制出版社.志愿服务条例[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09).

[4] 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意见[EB/OL].新华社,2016-07-11.

[5] 阮俊华.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01.

[6]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C].2019-04-30.

[7] 董平.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8] 陈新亮,王英,肖立新.青年志愿者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05.

[9] 韩小平.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河北农业大学,2012-05-27.

[10] 林玲伊.论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D].宁波大学,2015-07-01.

[11] 李春成,刘锐,何宗亮.罗敏高校团组织依托网络新媒体引导当代青年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1.

[12] 李媛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04-01.

[13] 刘雨青.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研究[D].南昌大学,2015-05-01.

[14] 熊丽娟.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道德成长研究[D].南昌大学,2011-12-06.

[15] 吴信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06-30.

作者简介:生阳(1982.12-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