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问题研究

2020-05-09周晓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双创高职院校

周晓娟

摘 要:国家于2015年3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双创理论战略方针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科学技术的主要动力,目前也已经成为了深化产业结构改革的主要手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为国家培育复合型人才的使命,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国家的长久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之下,文章以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培养为主要研究主体,探究出在双创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双创;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完善举措

一、基础理论概述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时,表现出来的探究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观念。创新意识也是创新活动的基石,在如今时代,创新意识被看作是一种创新精神,属于个体在追求事物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自我创新的一种。对于个体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双创

双创全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的口号。大众创业是依据国家提供的政策,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全民做出鼓励,让他们借助创业累积财富。万众创新是对公众追随时代主旋律的鼓励,将他们创新热情激发出来,让公众可以积极地投身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事业中,借助创业带动创新,真正实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结合。

双创具备的内涵是对全民大众做出鼓励,营造良好的氛围,将创作激情激发出来,调动创新思维,创造就业岗位,在对个人实力提升基础上促进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首先,国家构建小康社会的动力是双创,双创也会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如今,让所有公民都会享受经济快速增长的实惠,只有真正实现双创,才会让全民大众在政策和经济制度引导下走上创业创新的道路中。第二,双创也可以对我国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作出缓解,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第三,双创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举措,国家为年轻人营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也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不具备充分的创新兴趣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待创新活动兴趣不足,个体创新的动力源泉是浓厚的兴趣。如果对活动本身都不具备兴趣,那么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创新精神,对事物了无兴趣,谈何创新。

(二)缺少创新思维

在有关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高职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无法独立思考,大部分都会采取借鉴他人意见和收集数据等来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少创新思维,在课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依赖课本,不具备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以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为主体,某种程度也无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实践流于形式

除了学生存在创新问题之外,目前各大高校在组建实践活动上次数较少,并且效果差强人意,使创新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校此举也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了创新精神培育的效果和质量。

三、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学生长时间延续习惯性思维,无法实现创新发展。我国在教育发展中,教师更加倾向于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形式,并且在课上教师也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试也过于呆板,仅仅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长此已久,使高职学生依赖此种顺序去思考,就形成了惯性思维,思维模式无法得到创新发展。再加上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相对薄弱的理论基础知识,他们对待事物和学习也没有构建目标,更没有学习兴趣。想要真正实现创新,就要完善个人的基础知识素养,所以在之后需要提高学生软实力,来锻炼创新意识。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关注应试型思维是目前父母培养孩子的主要方向,他们一心希望孩子提高成绩,却没有对爱好和兴趣做出关注,甚至很多父母表示,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干。这种思维模式存在误区,在这种常规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无法针对创新意识做出培养。即使学习成绩再好,进入社会真正实践也是过于呆滞,死板。建议我国家庭要在之后营造创新环境,父母也要进行民主教育,在顺應学生个人选择基础上着重锻炼他们的兴趣爱好。

(三)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目前,在实际课堂讲授中,不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手段,都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也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压抑,都降低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创新意识具备难度。同时,个别教师也不具备充分的创新意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创新素质不高,也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个人知识陈旧,思维钝化,那么培养创新思维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教师和高校在之后要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四、双创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

(一)发展兴趣爱好,促进学习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表示“在校期间没有动力,缺少热情”。甚至还有学生表示“上大学不就是为了学位证书和毕业证吗”。建议在之后,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善于发现美的事物,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的实力,为后续进入岗位实践创新奠定基础。也要扎实理论知识,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准,要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的去理解和认知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主观意识上,自主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实践学习力度。创新在根本上是与实践关联紧密的一项活动。教育学家也都指出“创新和实践息息相关”只有借助实践的检验,才会督促人更好地进行创新,因此,大学生要在之后将实践看作是一种尝试和探索,要具备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真正做到从做中学,在学中创。

(二)家庭教育形式合理规范

家庭教育属于陪伴个体一生的教育,也是高职学生不可回避的场所,所以家庭教育是否合理对个体是否形成创新意识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很多家庭教育形式过于常规,着重培育孩子的应试型思维,没有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关注。受制于我国应试教育影响下,大部分家长仅仅对学习成绩做出关注,忽略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以建议要完善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在顺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基础上,家长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将自身引导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他们予以支持,鼓励,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要在生活中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家长也要顺应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与双创口令贴合,尽最大可能地营造创新家庭教育环境。

(三)构建优质的创新师资队伍

在学校,教师是引领学生创新思维的领路人,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决定学生思维能力,这也就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必备创新观念,具备优质的创新能力,这样才会在实践中着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之后要锻炼自己的特长,在完善知识储备基础上适当的求助各行各业的专家,加大实践力度,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要在双创背景下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前提下引领学生,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

同时,高校在之后也要拓宽实践活动的范畴,构建高质量,多数量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实践竞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学生通过对各类实践活动的参与,不但可以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也会激发创造力,完善自我实现创新。建议高职院校在举办实践活动中,可以对国外发达国家院校实践经验作出涉猎。例如美国,美国高职院校构建了数量宽广,种类丰富的平台,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外部保障。并且,美国构建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都是以最真实的投资形式为背景,要求大学生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来构建商业规划。所以,我国就可以在美国活动借鉴基础上,举办各类实践竞赛,提高实践的质量,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去组建真正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高校也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资格证书,让他们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自身创新和学习能力做出锻炼,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除了学生,教师,高校进行改革之外,外部的社会政治环境至关重要,需要社会和国家通过构建政治制度,依据社会发展需求,营造顺应我国基础国情的政治环境。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观念,如果外部政治格局不稳定,会使学生人心慌慌,势必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在双创理念背景下,我国就要构建自由,健康,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什么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只有营造了健康的政治环境,才会保障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果;与此同时,社会也要尽可能的弘扬传统文化,在对国外优秀文化的借鉴基础上,来继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和大众都可以真正认识到学习创新,参与创新具备的成果。

除此之外,社会也要对学生和大众积极鼓励,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创业创新的大军队伍中,在生活中自觉了解创新文化,对我国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改善,要求高职院校在顺应国家大格局趋势的基础上弘扬双创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让她们积极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养,锻炼创新意识,为服务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结语

民族的灵魂是创新,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動力。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目的,也是希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在目前背景下,我国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还存在问题,不论是学生个人创新水准,还是教师师资队伍以及高职院校的外部扶持都差强人意,为了进一步响应此号召,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人在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家长营造良好氛围、完善师资队伍以及社会营造和谐环境等几方面提出改善举措,希望可以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岸涛,刘同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闰晓勇,颜华东,杨木.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M].2011.

[3] 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09.

[4] 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宋文红.现代创造教育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文章为青岛市团校2018年度校级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戈燕(1970.03- ),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青岛市团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教育、志愿服务。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双创高职院校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