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2020-05-09任立改
任立改
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就越重要,但是市场对会计的满意度并不高,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了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本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向河北省三所院校展开调研,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打下基础。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会计人才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并扩大其规模,使得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由于动手能力差,导致毕业生很难招到理想的工作,同时企业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这种“两难”的局面反映着当下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河北省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选取了河北省三所院校进行实地调研。
二、问卷调查设计
(一)问卷编制
根据前期所做的相关调研,调查问卷由自己设计编制而成,涉及三种类型题目,分别是Likert 五级量表题、客观题、主观题。针对Likert五级量表题主要采用SPSS .25软件工具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信度分析、探索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对于主观题以及非Likert五级量表题,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结果分析。
(二)样本来源
本文向河北省的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三所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13份,其中13份纸质调查问卷,200份电子调查问卷。向教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共收回413份调查问卷。
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
针对院校培养目标的问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只有30%的人认为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具体业务职能的中小型企业应用型人才”,将近70%的人认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其中52.5%的人认为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本专业知识又辅修了其他专业,能适应跨专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3.5%的人认为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又有必要专业知识的“通才”。根据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吸纳人才首要的要求是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重点强调的是实践经验。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二)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对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方面,调查问卷数据显示:40%的师生认为课程结构基本合理,而60%的认为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通过进一步调研了解到,有些学校由于总学时限制,通过压缩核心专业课的学时,来增加通识课的学时。
在关于“理论课与实践脱节脱节”的调查发现,老师和学生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对于造成脱节的原因,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34.1%的人认为原因是“理论较高深,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相对较长”;27.8%的人认为“学校对课外培养缺乏统一的规划,同时不够重视”;19.6%认为“学生对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7.3%认为企业对接纳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师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针对教师有无实践经验的调查数据显示,75.5%的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进一步调研了解到,大部分专职教师直接是毕业后到学校任教,或者有些学校由于教学任务紧,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校的教师虽然具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功底,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会计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技术性,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影响着会计人才的发展。
(四)考核方式单一
在關于“在课程学习进行考核时,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重”的调查中发现:如图2所示:占比最大的平时考试,高达42.37%,其次是卷面考试,占41.65%,然后是课堂表现和案例分析报告,而实践活动占比最低,仅占3.87%,可以看出对于实践方面的考核比较薄弱。
当前会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重点考核的应该是技能方面,而卷面考试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这与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并且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院校考核都是期末进行试卷考试,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所以为了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变革目前的考核体系,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来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通过向河北省三所高校的会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利用SPSS.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深入了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数据结果发现: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师实践经验有待提高,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希望对以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课结构的设置、考核体系的建立等打下基础,培养出贴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项目编号:JRSHZ-2019-02038 课题名称: 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