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05-09张寿龙

经营者 2020年5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张寿龙

摘 要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包含乡村经济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加速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等路径去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三农”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的问题。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统筹乡村产业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开发乡村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旅游业在乡村产业中的比例,培育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同要求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打造乡村特色经济的有效措施。县域乡村旅游业应当整合资源,设计多样综合、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方案,将当地的自然风光、文化魅力、民族特色释放出来,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目标迈进。将乡村的旅游资源和景区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景区+乡村”的旅游新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度,带动景区周边地区的同步发展;将旅游业和乡村的林业、农业、水利等相结合,生成新的旅游模式,如乡村养生旅游等;将旅游基地、旅游企业和农户相连接,建设生态旅游模式,让游客享受综合性的服务。此外,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乡村旅游”,因为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途径。整合资源、创新旅游方案,是实现以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兴旺、县域经济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途径。

三、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的增长点。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农业结构、农业管理模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现代化等。打造县域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速度,以新的高科技成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通过互联网把各类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有效连接,实现远程技术咨询、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向精准化方向快速发展。依托县域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产业化、企业化、园区化、产业集群、产业链等路径,形成全新的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在农户小规模和大市场之间架设沟通桥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深化县域农村综合改革,有效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途径。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搭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增强产权的流动性,有效整合农村经济资源。在土地流转、品牌创建、金融保险、农技服务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发展农机牵动、专业种植、特色种养、产加销一体化、龙头带动等合作社,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加快城乡发展规划、产业经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户籍管理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壁垒,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全面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状况、历史传统、人文底蕴,实施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分类建设发展。

五、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财政金融支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想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探索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投资机制与途径,保证农村经济项目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支农,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县乡财政体制,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强财政支农投资管理,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支持,保证财政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资保值增值。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调剂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财政支农的方式,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广开投融资渠道,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建立擔保体系,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来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推进金融保险制度创新,开展土地经营权和动产抵押贷款,开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

(作者单位为中共长丰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 徐华林,陈一睿.基于乡村振兴的县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地名,2019(10):31.

[2] 樊丽芳,宰红玲.对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J].中国信用卡,2019(10):68-71.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