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与交际法教学

2020-05-09陈娇娇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交际法交际能力策略

【摘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着课堂上的一切,学生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实施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教学中,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低,即便是学生经过多年的语言学习后也无法高效地与他人交流。本文以交际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交际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应用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交际法;交际能力;策略

【作者简介】陈娇娇,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一、交际语言教学概况

交际法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语语言传统教学的发展。在6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的情境教学法受到了质疑,而应用语言学开始强调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语言的功能和交际潜力。克里斯托弗和亨利等学者们借鉴了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主张语言教学中注重交际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结构的理念。1971年,一个专家小组开始调查在学分制度下开设语言课程的可能性。当时,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提出了一种功能性或交际性的语言教学大纲,他试图论证语言交际法背后的意义体系。1976年,他在《概念教学大纲》上描述了两种意义,即概念范畴和交际功能范畴。欧洲理事会的工作以及威尔金斯、威德多森、坎德林、克里斯托弗·布卢姆菲特、基思·约翰逊的著作,使这些思想迅速应用。英国的语言教学专家、课程开发中心,甚至政府部门都很快接受了这些新教学方式,因此这使得“交际法”或“简单的交际语言教学”的方法在国际上受到很大的重视。

二、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它不仅指学习者应用语法规则的能力,而且还指形成正确的话语,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话语。这个术语揭示了语言教学中隐含的语言学习观。这个词是海姆斯在1966年创造出来的,用来回应乔姆斯基在能力和绩效之间所作的明显区分。海姆斯关于交际能力的观点最初是基于研究而不是教学。具体地说,要解决乔姆斯基的抽象概念的能力,海姆斯(1972;1977;1994)讨论了以民族志为导向的对交际能力的探索,包括“交际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他的研究型思想经历了一个认识论的转变:“从以经验为导向的问题到理想化的教育学教条”(Leung, 2005)。通过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交际能力应该是语言教育的目标,是良好课堂实践的中心(Savignon 1998)。这与以前的观点形成了对比,在以前的观点中,语法能力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交际能力的理解一直受到语用学和语言哲学的影响,其中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John Searle和J.L. Austin所描述的。

三、交际语言教学

1. 交际法的特点。

⑴交际法的五个特征:

1)强调学习目标语言的交流效果;

2)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的情况;

3)不仅关注语言,也关注学习过程本身;

4)利用语言学习者的个人经历;

5)在教室里创造真正的沟通情况,把课堂语言学习和课堂外的语言激活联系起来。交际法最明显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帶有交际意图。老师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课堂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为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时,学习更有效。

⑵教师的角色:

1)学生语言学习的促进者;

2)课堂活动的管理者;

3)学生问题的顾问。

4)共同参与者。在交际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有许多角色要扮演。他是教室活动的管理者。在活动中,他担任指导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监督学生的表现。在其他时候,教师可能是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参与交流活动。

⑶学习者的角色:

1)一个谈判代表;

2)一个沟通者;

3)一个促进者;

4)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2. 交际法的原则。就学习理论而言,无论是布卢姆菲特、约翰逊,还是伍德,都没有提供任何结论。但是,有几个原则可以概括如下:

(1)交际原则:涉及实际应用交流的活动能促进学习。

(2)任务原则: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任务活动可以促进学习(Johnson 1982)。

(3)意义原则:对学习者有意义的语言也能促进学习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组织涉及生活实际应用的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进行语言学习的操练,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加讨论活动发散思维促进交流。在课堂外,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英语角、与外教交谈、网上英语聊天等,使他们在课堂外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促进学生课外的交际实践活动。

四、交际教学大纲的设计

设计交际教学大纲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它以概念功能教学大纲为基础,教授表达和理解不同功能所需要的语言,强调交流的过程。与基本语法的教学大纲不同,交际教学大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理想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大纲其实最有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其实用性受到质疑。一旦没有既定的教学大纲,学习过程就很难控制。如果教师不是被教授语言的母语者,而且他的教学也不在一个广泛使用该语言的国家进行,那么就很难创建一个真实的交流环境。就学习者而言,学习交流必然需要一些特定语言形式的知识。

五、结论

交际能力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许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了完善。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交际能力理论将极大地帮助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那些习惯了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教师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加强对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能够让学习者参与到日常涉及语言实际运用的活动中来,这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地说,培养交际能力就是要学会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它更符合现代外语教学的特点。在运用交际法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渠道,组织模拟活动,分组讨论,同时还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智慧教室等资源,增加课堂外交际实践活动等。总之,教师要正确把握交际法的基本理论,根据语言学习对象的特征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1990,0-19-437003-8.

[2]Canale, M. and Swain, 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3]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ntax[M]. Cambridge, MA: MIT Press,1965.

[4]Hymes, D.H. (1971).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Extracts available in Brumfit, C.J. & Johnson, K. (Eds.) (1979),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pp. 5-26[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437078-X.

[5]Leung, C. (2005). Convival Communication: recontextualiz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J]. Vol. 15, No.2, 119-143.

[6]Savignon, S.J.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J]. New York: McGraw-Hill. 2nd edition,1998.

猜你喜欢

交际法交际能力策略
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英语教学法交际法与其它教学法的配合应用及发展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