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为橘,江北为枳

2020-05-08薛宣华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作业

薛宣华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反过来说,因材施教则是儿童教育的一句至理名言。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通过作业,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因此,根据学生的基础去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作业,提高作业质量,有时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数学作业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设计层次性作业,实施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优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設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A、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4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C、学校要在操场上用16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学生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不等于迁就学生,不等于对学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针对所教学学生实际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尺度不能统一。

体现作业的生活性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体现作业的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出发,既要在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把作业和绘画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进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结。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应用数学知识。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以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进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把作业和游戏相结合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可以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深刻地掌握图形的各自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总之,作业设计过程必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內容创新,形式多样,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作业
《轴对称》巩固练习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分图形
作业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