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理念的小学室内体能健身操优化设计

2020-05-08朱越强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3期
关键词:素质动作运动

朱越强

(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小学,广东 广州 510520)

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颁布了多部法规,采取很多措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以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但未达到理想效果,在某些反映身体形态和素质的项目方面还有下降的现象。这与学生的锻炼时间和质量有密切关系,天气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广州地区处于南亚热带,一年中有近四成的教学日为阴雨、潮湿天气。加上35oC以上的高温天气,适合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与计划、国家要求相比少了许多。据调查,目前广州市小学配套室内场馆且能满足体育课堂教学需要的学校不足两成,面对广州地区阴雨、潮湿、高温天气不能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时,学校在这么长时间内的体育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发展。因此,探索设计适合在本地区开展室内教学的内容势在必行,其中开发并推广室内体能健身操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本文“体能健身操”是依据学生发展体能的规律,以徒手操、韵律操、轻器械操等为载体,把两者相结合,在编排上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切入口,同时带动身体形态、生理机制、心理智能的改善为目的。室内体能健身操是要利用这些教学用具,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体能练习,且具有一定的负荷,能达到巩固和发展体能素质的目的。

1 室内体能健身操的设计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在进行室内体能健身操的设计编排时,首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水平一:重点发展柔韧性、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与频率。水平二:重点发展柔韧性、协调性与灵敏性、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与频率、平衡。水平三:重点发展协调性与灵敏性、平衡与稳定、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力量、耐力等。在室内体能健身操编排时,三至六年级考虑柔韧素质练习与力量结合,灵敏素质、反应速度的练习时间不宜太长,耐力素质与力量素质主要以克服自身肢体重量或轻物质量,并且各素质综合发展。其次,注意动作形成的系统性、结构化规律,把复杂的技术动作模块化设计,以便在实践中通过真实的运动情境提高练习效率。

1.2 有效性原则

编排设计适合在教室内开展的体能健身操,其动作的路径转换、动作运动的幅度、动作构成的复杂程度等都会受到限制,但又不能缺乏科学性、健身性、适用性。因此,在设计时以背景音乐指挥,按照音乐的节奏去设计动作,预设计每节课练习密度不低于50%,练习时间不少于20min,完成后平均心率为130~140b/min,以达到发展体能的有效性。

1.3 安全性原则

设计室内体能健身操的目的是,当室外环境不适宜进行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时,能够在教室内进行发展体能素质的教学。因此,在编排设计时以适合练习、安全开展为原则。例如,某些动作有较好的锻炼效果,但如果不适宜此原则也不能采用。

2 室内体能健身操的设计策略

2.1 以室内健身操为载体,融入发展体能素质元素

经常从事健身操练习可以起到增强动作节奏感、韵律感、塑造体形等作用。“体能素质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时,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的各种技能的能力。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能的发展与储备不能缺少运动负荷、运动强度、重复次数、持续时间、超量恢复5 个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体能健身操的编排设计时,以健身操为载体,结合教学环境,合理设计动作,把发展体能的因素融入其中,以确保编排的动作既有趣味性又有发展体能的功能。

2.2 以模式构建为导向,确保动作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在编排设计动作时,根据人体的3大运动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和3 大运动面(矢状面、额妆面、水平面),从上而下、从左至右的原则,分别精选承载运动模式和动作模式的动作及其组合,其对应关系如表1、表2。

表1 小学室内体能健身操设计的运动部位与对应运动能力

表2 小学室内体能健身操设计的动作模式与对应运动技能

根据3 大运动轴和3 大运动面,编排设计单腿和双腿负重支撑与蹬伸,上下肢和身体左右两侧对称,上下肢和身体左右两侧不对称,上下肢和身体左右侧同时对称和不对称,构成相同空间和时间配置的组合动作,才能够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发挥发展体能的作用。

2.3 搭建练习动作模块,拓宽动作运用的可塑空间

在进行室内体能健身操编排设计时,为了满足不同课堂类型需要、不同水平学生需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共分动态体能热身操、基本体能素质操、静态拉伸放松操3 大模块,其中动态体能热身操、静态拉伸放松操模块的练习内容固定,基本体能素质操又可分若干个分模块。其设计思路架构如图1。

图1 小学室内体能健身操设计思路架构

这个设计思路着眼于实际运用,方便一线教师在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时使用者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自身特长、学生体能水平、教学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变化在模块二中进行增加练习内容。

3 结 语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青少年儿童体质状况不佳与参与锻炼的质量不高的矛盾,国家政策的愿景与地方落实条件限制的矛盾,天气不稳定与锻炼时间无法保证的矛盾。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创设丰富的练习方法,构建系统的教学组织,搭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以提高练习欲望,加强监督以提高练习质量,拓宽练习渠道以保证练习时间。只有练习时间有保障了、练习组织方法科学合理了、练习过程有监督了、练习结果有评估了,身体练习的质量才能有保证,学生的体质、体能才能提高。

猜你喜欢

素质动作运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下一个动作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