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导向的中学生德育教学研究
2020-05-07朱远贞
朱远贞
摘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帮助其树立健康三观,增强情感体验。对于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情绪控制、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心理素质等变化波动比较大,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此,本文解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分析了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健康成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58
德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对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学中,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不仅要充分认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要联系课内外,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德育教育效果,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为此,本文解读了中华优秀传统内涵;分析了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解读
中学生正是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还涉及古文、古诗、词语、乐曲、民族音乐、戏剧、国画、书法、传统节日等,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有效体现了中华历史的发展过程,彰显了人们的思想演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十分重视和关心,曾经多次谈到,“在教育教学中,要开发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落实素质教育,促使学生有德、有才,使得知识、能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引导其分辨善恶、知廉耻。”
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条主线,通过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围绕读书与养性、活动与修身、实践与立德等几方面进行有机渗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形成健康三观、良好行为习惯、健康情感素质。
二、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导向的中学生德育教学策略
1.读书养性:借助国学经典,树立健康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不仅蕴含着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还是当时人们思想、生活的真实反映,表现了当时人们的言行举止。那么,为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国学经典,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树立健康三观。例如,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完美人格,使其懂得勤俭、忠诚、诚信、仁爱、谦虚等优秀传统道德品质内涵,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为讲解经典故事如“凿壁偷光、闻鸡起舞、许金不酬、木兰从军”等经典故事,开展点评会。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其播放相关经典影视片段,如“木兰从军”在看的基础上,认识人物精神;在听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品格。同时,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国学经典日”让学生从《大学》、《孟子》、《论语》、《中庸》等书籍中选取名句,结合自己一周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交流,让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联系日常生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人交友等情况,展开分享探讨,在沟通中,融合尊重、合作、感恩等主题。通过国学经典的渗透使用,关注情感体验,树立健康三观。随后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国学经典”为核心,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相关资料或者书籍,开展阅读交流会,在阅读经典的基础上,重视德育教育,改变传统的说教,提高文化素养。
再如,教师还可以借助课程资源为辅助,通过讲解经典故事,培养学生健康思想和价值观,如,可以借助古代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为核心,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勾践的“卧薪尝胆”等各个故事,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在故事讲解的同时,提高集中注意力,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在听的同时,引导其进行理性思考、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围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辅助,开展辩论会,让学生结合故事对人物进行客观点评,通过联系历史知识、书籍阅读、影视观看等,展开多角度点评,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形成判断思维能力,促进健康成长,使得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创新德育教育的渠道,又可以提高民族精神,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树立健康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同时,通过阅读经典、感悟经典故事,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2.活动修身:开展多元活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活泼好动,在大部分学生心里都认为,德育教育就是说教,在单一、枯燥的说教教育下,自然而然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而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融合就不同了,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文化素材为载体,开展多元活动,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促使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例如,在培養良好道德品质,促使其认识文化与生活、使其学会与人相处、和谐交往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文化素材为载体,开展多元活动,如民族服饰文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搜集网络资料,或者进行社会实践走访等,认识民族服饰文化,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或者围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的融合为核心,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到社会走访,认识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族服饰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其形成良好道德意识。同时,也可以围绕民族服饰文化为核心,开展多视角认识文化的活动,以三个小组为单位,引导其分别从时间上(原始服饰、古代服饰、近代服饰、现代服饰)从空间上(东方服饰、西方服饰)从社会层面(平民服饰、贵族服饰)等进行广义探索分析,在同步跟进的过程中,围绕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为辅助,通过多元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良好道德意识。
再如,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文化,依据节日文化,设计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可以开展“纵情端午、认识屈原”通过节日,让学生根据屈原这一人物进行分析,在认识端午历史背景,感悟屈原的爱国精神。在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良好道德品质,可以为其讲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故事,也可以举办文化大赛,让学生依据对文化的理解,联系自身素养进行讲解、交流,设计“认识传统文化,认识自我,促进发展”的主题活动,借助文化,在活动中,提高德育力度;或者还可以借助民间优秀文化为辅助,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生活的良好道德品质,设计“走进民间,在文化感悟中完善人格品质”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以小以组为单位,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民间文化进行资料分析,在校园网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在文化中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力度,让学生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3.实践立德:强化思想教育,培养良好情感素质
在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旨在于促进健康成长发展,而良好思想、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主导学生行为的前提,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为引导,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品质,促进发展。
例如,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可以联系课内资源为辅助,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让学生有机会亲近文化和感受文化,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如,在教学课内课程历史、地理、语文等人文学科的时候,可以开展“走进名胜古迹,认识文化遗产;解读时事热点,感悟民族精神;阅读经典,知礼、知义、知信”等活动,通过课内资源和传统文化的整合,渗透德育教育,如,在走进名胜古迹、认识文化遗产板块中,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為其展示名胜古迹,结合历史背景为前提,在知历史,认识名胜古迹背后人们修剪得辛苦的过程中,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民族精神,发挥德育教育价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良好教学氛围营造的基础上,结合课内资源,开阔视野,发挥德育教育价值。这样即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其打造健康思想,培养良好情感素质。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地认识,认识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联系教学资源、学生发展特点、德育教育内容、教学目标等设计活动,提高德育教育质量。通过文化素材的引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健康三观,在活动参与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侯笑笑.植传统文化之根,塑现代德育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策略[J].中学教学研究,2020(18):42-44.
[2]王彦清.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思考——以提高中学德育教育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85-86.
[3]谈笑,李文敏.基于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立德树人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4):119-120.
[4]黄耘.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中学德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2):38-3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太平第二中学,广东 广州 5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