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2020-05-07卢志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思维品质语境

卢志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存在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且教师在定位学习目标时鲜少涉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要以生为本,创设切合的语境,提供思维支架,通过结构呈现和有效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发生、发展与深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以生为本;语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53-02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的思维质量,体现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也就是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品质是存在差异的。一直以来,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都有体现,但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且教师在定位学习目标时鲜有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描述,这说明教师重视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策略的习得明显多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关注思维品质,要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在此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例,探讨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策略,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发展与深入。

一、以生为本,让思维发生

课堂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为学生通过学习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能,口言语而不得”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思维真正发生。

以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7《Whats the matter?》中的“Rhyme time”教学为例:

T:(show the word:i11)How to read this word?

S:III

(根据“ill”的拼读规则,学生读出“pill”“bill”)

T:(show the word:still)How to read this word?

S:still.(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在/s/后面的清辅音,t/要变成浊辅音,d/)

“still”的读音难点体现在清辅音要变成浊辅音。通过“ill”的语音迁移,学生能正确朗读单词“pill”和“bill”。教师将“still”进行分解,让学生先读“till”,再读“still”,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字母“t”的发音,并列举相关语言现象“student,stand”,使学生正确朗读出“still”的读音。这里,教师没有直接讲解单词的发音规律,但是学生的思维确确实实发生了。

二、语境切合,让思维灵动

对英语学习而言,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情境的契合,会让学生的大脑产生愉悦感,产生思考的意愿。

如教学译林版二年级下册Unit 5《can you?》一课的“Story time”时,笔者预设在进入“Story time”前先教学“I can…Can you?”以及“Yes,I can”,因为“Storytime”中没有“No,I cant.”的回答。教师设想在进入文本学习时,让学生根据文本信息与插图理解“I cant…”,并补充“No,I cant.”的回答。

在教学中,让学生反馈所学过的动词及动词短语,然后利用这些动词及动词短语对话。如下:

T:I can run.Can you?

S1:Yes.I can.

T:I can swim.Canyou?

s,:我不知道“不会”怎么说。

(教师不得不對“No,I cant”进行教学)

学习“Pairwork”后,学生反馈生成了如下对话。

S1:I can draw.Can you?

S2:Yes.I can.I cant swim.Can you?

S1:No.I cant.

当情境切合,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联系生活,使语言表达更真实,同时使思维体现出准确、灵活、合乎逻辑的特性。

三、提供支架,让思维攀升

支架式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提供类似于建筑工地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撤去支架,让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他们从事更高级认知活动的技能。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搭建支架,还要关注如何撤去支架。

如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出现了现在进行时态,考虑到现在进行时态使用的情境与语言特征,教师主要采用看图(如下)说话的形式教学:借助学生已学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ing?”“I like……”,为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态中的现在分词做铺垫。通过卡通人物Bobby和Sam列举的语言现象,学生理清并归类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即“bedoing”表示现在正在干某事。

“Story time”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be doing”结构的基础上,以“When,Who,What,Where”为关键词,描述相关人物及其动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句型结构。

在学生熟练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图3的内容,并完成关键词的归纳(图4)。对学生而言,图3中的生词有“wash”和“dish”,两词的词义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理解,重点是学习读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学单词“watch”和“fish”的发音,让学生自读生词。结合图片和文本,学生进行语言反馈,如“In theafternoon,Mum is washing dishes in the kitchen.”。

这部分教学通过搭建支架,让学生对比、内化、建构、练习、观察和运用。整体语言反馈(图5)的过程,就是逐步撤去支架的过程:先给人物和动词原形,再去掉人物,最后去掉动词。学生能熟练反馈,就是撤去支架的时机。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思维品质语境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