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感染状态的HPV-16及HPV-58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及危险因素
2020-05-07刘群香李江丽
刘群香, 王 莉, 李江丽
(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院太和分院妇产科, 广东 广州 510540)
存在多次人工流产史与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者,是宫颈病变的高危人群[1]。宫颈病变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宫颈癌,此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治疗,患者预后通常较差[2]。HPV持续感染可促进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病变与增殖,导致上皮恶性病变细胞突破基底膜与上皮组织受损[3]。通过阻断HPV的感染途径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4]。目前,被鉴定出的HPV分型超过200余种,其中50余种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分为低危型与高危型,低危型HPV感染为一过性,并不会导致临床病理改变,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可导致宫颈上皮发生内瘤变[5]。HPV-16、HPV-58在我国属于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本文主要对我院宫颈病变患者HPV-16、HPV-58分布情况与导致其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中该病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体检正常女性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8~43岁,平均年龄(35.27±5.42)岁,宫颈病变类型:宫颈炎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3例;其中Ⅰ期38例、Ⅱ~Ⅲ期15例、宫颈癌19例。对照组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4.17±5.66)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性生活史1年以上,无宫颈病变手术史;③非妊娠状态,检查前3d无阴道用药与性生活。排除标准:①患有免疫性疾病或是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②存在宫颈锥切与子宫疾病史患者;③处于月经期、浦乳期者;④半年内有过激素治疗与放化疗史;⑤心、肝、肾存在严重疾病或是功能不全;⑥患有精神抑郁类疾病或是长期服用抗精神抑郁类药物。
1.2方法:标本采集与处理:使用一次性宫颈细胞采集器刷取宫颈口处脱落细胞,取出后将刷头保存于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样本管中,放入4℃冰箱中进行保存,于两周内进行检测,样本避免反复冻融。将样本转移到1.5mL微量离心管中,使用离心机14000r/min,进行离心后,将上清液去除,保留管底沉淀物,加入50μL DNA提取液,使用100℃加热10min,再度14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检。PCR反应总体积为25μL,每次实验必须设置一个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处理方法相同,PCR反应条件为50℃,15min。95℃,10min;随后循环35次(94℃,30s;42℃,90s;72℃,30s);72℃延伸5min。将PCR产物与固定有HPV分型探针放入6mL杂交液A(2倍SSC,0.1SDS,pH7.4)管中,沸水浴10min后于51℃杂交1.5h,模条转移至洗涤液B(0.5倍SSC,0.1% SDS,pH7.4),于51℃轻摇后洗涤5min,将液体弃除。模型与POD溶液中室温轻摇孵育30min;模条分别使用杂交液A洗涤2次,每次5min。洗涤液C(0.1moL/L柠檬酸钠,pH5.0)中避光显色15min。显色完毕后将模条浸泡于水中清洗,最后取出模条装入封口袋于4℃环境中避光保存,最后根据蓝色斑点出现的有无于位置判定HPV是否感染与其基因亚型。阳性对照组于空白对照模条杂交法相同。对照模条PC点出现蓝色斑点表示PCR、杂交、显色等各环节操作正常,该结果为有效结果。
1.3观察指标:对观察组HPV-16、HPV-58分布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致其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不同类型宫颈病变者HPV-16、HPV-58分布情况:宫颈炎共检出10例HPV-16阳性、HPV-58阳性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期共检出14例HPV-16阳性、HPV-58阳性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共检出9例HPV-16阳性、HPV-58阳性10例;宫颈癌共检出14例HPV-16阳性、HPV-58阳性15例;各组HPV-16阳性、HPV-58阳性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初次性行为年龄<35岁、≥35岁、性伴侣数量≥2个、1个、有无阴道炎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阴道炎症、宫颈癌家族史是导致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不同类型宫颈病变者HPV-16 HPV-58分布情况n(%)
表2 两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表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随着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越来越明确。根据研究结果[6],90%宫颈病变患者可发生HPV感染。HPV属于影响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是导致病变进展为癌症的必要条件[7]。全球范围内HPV分型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HPV-16与HPV-58是最常见持续感染状态的两个亚型[8]。HPV-16是公认感染最高的亚型,HPV-58是亚洲仅次于HPV-18的高危基因亚型。而临床中导致宫颈病变的因素多样,所以对HPV分型与导致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为宫颈疾病的预防提供帮助。
本文研究中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均可发现HPV异常表达情况,其中宫颈癌患者HPV-16、HPV-58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随后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期,占比最少为宫颈炎患者。根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HPV-16、HPV-58分布相较差异显著。HPV-16是常见的高危型HPV,对宫颈上皮细胞浸润与黏附力较强且HPV-16过度表达可促进宫颈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同时还可整合宿主线粒体DNA家属癌细胞分化,提高恶性病变发生率[9]。曾有研究[10]指出,HPV-16持续性感染患者,会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高。HPV-58是临床中可引起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病变的因素之一,对于宫颈上皮细胞持续性病变影响尤为显著,加速HPV病毒颗粒对宫颈上皮细胞基底膜组织损害,对异常宫颈病变细胞持续性细胞核异型性与分裂现象改变具有加剧的作用。多种研究指出,HPV-58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检出率较高,这应该与人群免疫基因携带与种族流行病学差异有关[11]。本文研究以及相关实验结论充分表明随着宫颈病变的逐渐发展,患者HPV16与HPV-58会显著改变。HPV高表达可促进转录调控因子异常的调控,增加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病变风险,还可影响宫颈柱上皮细胞周期调控,到细胞比例发生异常。
本研究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阴道炎症、宫颈癌家族史是导致宫颈病变的影响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研究[12],年龄越小者开始性生活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越高。性伴侣数量≥2个者因性伴侣的不固定,性伴侣过多可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衡,如若性伴侣存在生殖器不洁等情况,可导致细菌交叉感染,引起生殖器官及其他附件出现炎症。阴道炎症刺激会导致患者生殖器官受到刺激影响生理功能,其中阴道微生态会发生显著改变,导致有害菌能够持续繁殖危害生殖器官健康,同时导致患者HPV感染率的提升。家族中有宫颈癌家族史者,发生宫颈癌的几率可显著提升,这可能与家族遗传基因有关。多类研究指出,癌症具有遗传性,家族中存在癌症患者后背该癌症的发病率将显著提升[13]。
综上所述,本文中宫颈病变各类型患者均检出HPV-16、HPV-58分布,其中宫颈癌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期、三是宫颈上皮内瘤变I期,占比最少的是宫颈炎患者,这提示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HPV-16、HPV-58会随之提高。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阴道炎症、宫颈癌家族史是导致宫颈病变的影响因素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此类患者需高度重视,患者就诊时如存在上述因素,需考虑其是否存在宫颈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