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寻味延吉》中视听语言的运用

2020-05-06岳媛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视听语言

岳媛

摘要:《寻味延吉》是一个关于延吉美食介绍的短视频,在短短15分钟的短视频中,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延吉的美食,更介绍了延吉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让人们对延吉的美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本文以《寻味延吉》为研究素材,探究了《寻味延吉》中的视听语言,重点在于分析其音频、影像、镜头等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寻味延吉》;视听语言;声画关系;镜头语言

一、《寻味延吉》中独特的光影和色彩

首先从色调上来看,《寻味延吉》整体上为暖色调,暖色调能够带给人舒适的感受,讨好人们的眼球,适用于美食类短视频。《寻味延吉》的暖色调在灰度、饱和度等方面,灰度表现为较低,以突出《寻味延吉》的鲜艳色彩,使鲜艳色彩更加明亮,更能够讨好人们的眼球。饱和度方面较高,画面的饱和度,配合低阶灰度,更能够将暖色调发挥到极致,使《寻味延吉》的整体色彩偏向于暖色调,所营造的光影效果绚丽。

其次从《寻味延吉》的色彩上来看,在《寻味延吉》中介绍了朝鲜烤牛肉、朝鲜冷面、参鸡汤、辣白菜、烩海鲜等独特美食,在这些民族特色的朝鲜美食的介绍上,其色彩以红色、酱色、金色、黄色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鲜艳色彩的美食与洁白的餐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在对“韩庄”餐馆的介绍上,其室内装饰以金色、黄色、银色为主,营造出强烈的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氛围,配合以朝鲜族的特色美食,让人们在身心愉悦中,享受到朝鲜冷面、土豆饼、石板豆腐汤、腌制辣白菜等美食。

最后,《寻味延吉》在光线的运用上十分巧妙,善于利用自然光、灯光,与美食所处的环境相配合,营造出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以刺激人们的视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寻味延吉》的几个片段来说,其光影效果可以分为自然光和灯光。在自然光上,主要是利用太阳光,拍摄阳光晴朗下的延吉美景,如在对“金达莱村”的介绍上,选用的光线为太阳光,所拍摄的金达莱村的美景,均是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美景与影子相对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静谧、美好、和谐的朝鲜族村庄,感受到这一份美好,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在灯光的使用上,主要是用于室内场景,一是弥补室内光线的不足,二是光线下的美食更具有吸引力。如在对朝鲜烤牛肉的拍摄上,便是在室内灯光下进行,灯光从烤锅的右侧射入,使牛肉的表面更加明亮,与烤锅上的油、牛肉上的血色相对应,凸显出牛肉的新鲜,在滋滋做响声中,让人们即将享受到美食。

二、鏡头语言运用流畅

《寻味延吉》在镜头语言上,运用十分流畅,各镜头之间衔接、过渡自然,使得《寻味延吉》整体看上去较为舒适、自然,画面的叙争性大大增强,能够将延吉的朝鲜族美食充分的介绍给受众。在《寻味延吉》中,所使用到的镜头有远景、中景、近景、远近景切换等。从远景上来看,在《寻味延吉》视频之初便使用了远景镜头,向人们展示了延吉的众多美景,在镜头切换之中,将能够代表延吉的景色,如火车站、村庄、房屋、水井等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激发了人们的观看欲望。从近景上来看,《寻味延吉》的近景镜头主要使用在美食和朝鲜族民居内景上,如在延吉金达莱村的房屋建筑内,以近景镜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朝鲜族的室内布局、家具等,充满了朝鲜族的气息;在美食镜头上,如参鸡汤的介绍上,以近景镜头并逐渐拉近的方式,让人们看到参鸡汤如何在沸腾的汤锅中熬煮,以及参鸡汤的内部细节,配合以解说,美食仿佛在眼前,充满了诱惑力。从远近景切换上来看,在对朝鲜冷面的介绍上,以远近景镜头切换的方式,将大骨入汤、大火熬煮的细节快速的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一方面让人们感受到朝鲜冷面的制作之复杂,另一方面凸显了延吉朝鲜冷面的独特之处。

三、融于视频画面的音频

《寻味延吉》在音频的使用上也十分巧妙,将音频融于视频画面之中,以达到音视频统一的效果。《寻味延吉》从头至尾都有解说,解说的声音充满了磁性,如讲故事般将延吉的特色美食、美食文化、美景一一道来,在解说声音的带领下,受众如在导游的引导下,欣赏到了延吉的诸多美食、美景。此外在解说声音之下,又有与画面相融的背景音乐,如使用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音乐。在对美食的介绍上,没有附加任何声音,只有食物烹饪的声音,对人的听觉更具有刺激效果。

四、结语

《寻味延吉》的短视频拍摄,在视听语言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不仅能够向人们展示延吉的美食、美景,更能够让人们享受到一场视听盛宴,带给人们观感上的享受。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视听语言
浅淡摄像机运动镜头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
黑暗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