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初探

2020-05-06庞莹莹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

庞莹莹

摘要:江苏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在省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中提出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形成‘大气候”,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面对的新挑战,对于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根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政治生态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正确理解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学界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研究就目前查找的资料来看还是比较统一的,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的“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为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历史来源、主体内容以及本质属性,是我们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指南。

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更是党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着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守诚信、求大同、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是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丰厚沃土,是党内政治文化生长的根基。

党内政治文化以革命文化为源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基因,激励着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红色基因是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灵魂。

党内政治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这些内容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

党内政治文化是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黨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内政治文化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遵守党章党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意义

(一)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经济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新矛盾也会凸显,我们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解决好社会矛盾,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而党的政治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能力建设的有力支撑,是我们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

我们党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数量越多,管党治党的难度就会越大,掌握的资源越多,反腐倡廉的难度也会越大,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给广大党员提供价值观指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我们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这个本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主要内容包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这种价值观是我们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汲取的,全面从严治党要固本培元、强基铸魂就必须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而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的政治生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员干部来说是一种行为规范,决定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有利于每个党组织良好“小气候”的形成。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面临的问题

(一)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认识不足

一是对党内政治文化概念模糊。有的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不甚了解,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对于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认识不足,和思想建设、廉政文化混为一谈。二是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的思想建设、纪律建设是重点,忽视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使其处于边缘地位。三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方法举措较少。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导致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方法举措不多,不知道该从何用力、如何发力。

(二)对不良政治文化影响的认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态环境逐渐明朗,但一些封建腐朽的不良政治文化还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影响党群关系,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根除。二是“圈子”文化。圈子文化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表现形式,目的是形成一定的联盟来寻求各自的利益,最终会形成宗派主义,我们必须坚决铲除。三是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等不良政治文化。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是党内健康的上下关系、清爽的同志关系形成的绊脚石,影响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我们必须予以杜绝。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制度约束,缺乏规范性

—是没有把党内形成的先进价值体系和机制固定下来,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目标指引。二是没有把政治文化建设内容列入日常组织生活中,使学习党内政治文化成为习惯规范。三是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惩处机制。

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一是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理论学习。了解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认识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党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我们党的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但是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我们党是长期一以贯之的。早在1929年毛主席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明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主席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这三篇文章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纠正了当时党员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不断丰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保证了我们党沿正确的方向前进。进入新时代,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成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就要以“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是坚决同不良政治文化做斗争。不良政治文化“污染”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8我们必须与之做斗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打造明朗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失去生长的空间。

三是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我们党内的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力量赋予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生长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等道德理念,经过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传承我们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与时俱进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赋予其时代色彩,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内容;坚持人民立场,时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些都坚定了我们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自信。

(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主体建设

一是各级党组织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有规划有思路。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方向、内容、形式都要作出明确的部署和安排。党组织负责人的选用至关重要,实践证明选用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形象标杆,就会带领广大党员做好这项工作,就会使一个单位的政治环境“小气候”风清气正,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是大力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政治文化素养。定期对党务工作者进行政治文化专题培训,把政治文化建设列为党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三是把广大党员的积极洼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党员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者和实践者,要使广大党员明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充分发扬民主,及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使广大党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党的政治文化建设中来。

(三)丰富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载体

一是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课程纳入党校、干部教育学院的干部培训计划中。深化各级党员干部在这方面的思想认识。同时可以开设学员论坛、编排情景剧融入党内政治文化的元素,让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二是利用网络新媒體对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宣传。比如创作以真人真事改编的包含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小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或者网站上宣传。三是把党内政治文化元素融入到党组织的文化环境建设中。可以在广场放置革命烈士雕像,在楼道、大厅悬挂含有党内政治文化内容的墙贴,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悬挂党旗、入党誓词等,使广大党员在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履行职责。

(四)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制度化

一是把党内形成的已经成熟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比如以我们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为源头结合新时代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定出具体的党内政治文化内容,为党员干部的行为提供目标指引、价值导向。二是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组织、纪律等工作之中,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可以在各大党报党刊中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内容作为专题板块进行刊登,宣传好党的声音;可以把党内政治文化学习列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中,形成习惯规范,涵养党员党性;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列为党的一项政治纪律来抓,使这项纪律成为党员的思想自觉。三是把政治文化建设水平纳入各部门监督考核工作中。可以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水平作为领导班子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来抓。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