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恒+无痕,推进幼儿户外游戏的策略初探

2020-05-06钟敏

家长·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户外游戏成长

钟敏

摘要:让幼儿走到户外、亲近自然,能更多地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多样事物、感受丰富世界。本文从儿童立场出发,阐述了对幼儿园户外环境整体规划和改造的过程,用心营造自选式、体验式、创造式的户外游戏场地,能给予孩子自然、真实、开阔的探索空间,让每一位孩子在户外运动场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智慧成长。

关键词:户外游戏;儿童立场;成长

作为苏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前瞻性实验项目环境改造研究共同体成员单位之一,我们始终将户外环境的整体规划改造与游戏材料的有效投放使用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随着项目研究不断推进,我们不断向自己发问:如何对现有的环境资源进行分析与改善,让户外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如何在儿童立场的引领下,投放适宜、丰富的活动材料,引发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持续、深入地学习;如何在儿童视野下,有效地将户外运动场向游戏场、学习场、体验场转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一、立场“有恒”,共生共长

(一)明确方向

全体教师围绕“户外环境与材料”进行了深度思考,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系列研讨,大家首先明晰了立场:“让幼儿做有意义的事”是每一位成幼人应有的态度与出发点,只有真正地从儿童立场出發,教师才能从起初的关注形式真正转变为关注儿童发展。所以我们努力将“真实、开阔、自然”三大理念融入我们的思想与行动之中,我们将户外活动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从观赏性向体验性、从单一性向整体性、从浮于表面向真实聚焦、从华而不实向共生共长,深入挖掘户外课程发展走向与空间,明晰儿童立场下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二)专家援助

幼儿教师不缺实千热情,但是缺少理论支撑、理性思维、精准评价。针对这些短板,我们邀请了南师大原晋霞教授及研究生团队,每月一次以“立足实践、基于问题”为原则,开展真实、有效的研究实践。还邀请了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周淑惠教授、省教科院叶小红博士、市教科院戈柔老师、区教研室傅萸老师,针对成幼实际情况进行剖析与指导,在原有环境中进行大胆改造与创新,不断改造陈旧观念,生成新的理念。

通过“制订计划——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再行动——再改进”的循环上升的研究路径,边学习、边实践,在专家引领之下用心打造互动式环境、对话式环境、浸润式环境的校园,努力做有教育主张的、有文化烙印的、有课程要素的、有幼儿足迹的户外环境。

(三)整合资源

在户外游戏过程中,始终关注“自然生命力”元素,督促我们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东西。在崇尚自然的过程中也使得我们的户外活动环境不断优化,活动材料不断丰富。如二楼操场中,最初提供的材料有木梯、油桶、轮胎、钻笼、万能工匠,随着挑战难度的增加,孩子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方案,借助本园地处装饰城,部分家长能提供相关资源的优势,逐步收集、补充了纸简芯、PVC管、纸盒、塑料罐等材料,使活动情境不断丰富,挑战难度不断升级,从原来的体能循环——大型迷宫——旅途大挑战。我们努力把更多话语权、主动权赋予幼儿,随着游戏内容不断丰富进行及时的补充与更新,使得我们的活动更有生命力。

(四)广纳智慧

幼儿园环境、氛围能真实呈现这所幼儿园所有教职员工的儿童观、教育观。所以在户外游戏推进过程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职员工,都会尽可能地以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来贡献智慧。通过专家引领、理论学习、集体沙龙、小组研讨、外出观摩等各种方式打开思维,用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出现问题与错误,吸纳不同领域的知识,从原来单一的教育视角逐步走向多元。全园上下将教师、员工、家长、共建单位、社区的各项资源有效整合,挖掘潜力、统筹改造,在环境中真正彰显幼儿意愿,凸显课程行走的足迹,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二、支助“无痕”,共融共享

(一)空间改善

在环境改造中,我们坚持“尽空间所能极儿童所需”的宗旨,与孩子一起赋予空间新的生机。如车库外墙是真石漆,表面粗糙易积灰,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在围墙上了亚克力板、木板、轮胎,增加颜料、画笔、画布,形成了户外艺术畅想空间;沙池面积过小,完全不能满足孩子活动需要,将转角绿化做调整,保留部分树木,开辟了一个沙池与水池有机融合的小天地,流水、水管、瓶子、竹筒、树枝以及各类自然物的提供,使沙水游戏主题更为丰富、建构更有创意、情境更为生动。异形土坡是我园的独创活动空间,孩子们对其进行N次变身,让土坡充分演绎了“魔法魅力”:体锻中它是环形跑道,也是各种挑战的最好“舞台”;在建构活动中运用各种自然物,能搭建出孩子们最熟悉的大运河、彩云桥、横塘驿站,呈现“横塘山水”的风光美景;二楼平台上500平方米的封闭灌木丛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进行了整体规划,用心打造了一个生态、丰富、鲜活的户外平台,在快乐驿站长廊中幼儿可以尽情地涂鸦、挖掘、搭建、测量、运动……成为最受大家喜爱的快乐驿站。

(二)材料支持

材料是游戏推进的物质基础,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就决定了幼儿将进行什么样的学习。以户外游戏“动物乐园”为例:孩子们首先搭了小鸟家,大家找来纸筒芯、竹竿、易拉罐做成了一棵大树,还用竹篮做了一个鸟窝,方便鸟妈妈在窝里孵蛋;在猴园中,将彩色塑料管子竖在空地中间,可以方便猴子上蹿下跳;在猛兽区,用罐子搭了加高两层的栏杆,并累加松果,代替为刺剌的陷阱,他们说这样猛兽就不会跑出来伤害游客和小动物了;在河马的家里,在家门口用积木规划出一个大池塘,为的是让河马可以随时洗澡……多样的材料让游戏的丰富有了更多的可能,这些材料的创造整合过程就是孩子们合作尝试、探索与畅想的过程,也使活动脉络更为丰富。在真实生活、真实情境中探索与发现的问题才是真问题,解决问题后获得的经验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受益终身的。

(三)共情指导

以共情的理念与方式沉浸到游戏指导中,能让我们更全方位地走近孩子、走近游戏,真正与孩子共生共长。《春天里》主题中,大二班孩子对幼儿园附近的上方山公园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户外游戏中,大家提议分组搭建了上方山的“上山路”和“下山路”,第一次的“山路”平坦无奇,玩了几下便没兴趣了,讲评中孩子提出了“要挑战”“要难度”,教师给予了肯定与支持。第二次活动中孩子们结合自己心目中对山“高”“大”“险”的印象,尝试在高高的油桶上铺好轮胎和攀爬架,组合搭建出“高高的上方山”,且一路设置各种挑战与障碍,还延伸出了“渡桥”,二次攀登上方山,可谓是历经艰险才到达。春游上方山后,孩子们发现公园里会提供“上方山路线图”,他们激动地向教师要来一张大纸,打算把上方山搬进幼儿园。

可是上方山有那么多景点和建筑,该怎么设计布局呢?商议后第一次只画了大家最喜欢的游乐场和宝塔,但是景点太少孩子们觉得不过瘾。第二次大家决定将各景点缩小,终于《自制版上方山路线图》完工。油桶、轮胎、PVC、纸箱、万能工匠、迷彩网、泡沫长棍、垫子……材料在不断丰富中,热闹的上方山里引来了更多的“游客”。但是,拥挤、插队的情况时时出现,“设置安全提示牌”“增加安全检查员”……孩子们自发思考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问题。在接下来的游戏前,凡是挑战难度大的地方都会有“安全检查员”事先进行认真检查,同时也应运而生了“检查员”的这一角色,负责提醒或帮助“游客”。游戏情节不断丰富,勇攀山顶者可以拿到奖励性的“红旗”,旗帜的数量、颜色、放置的地点由孩子们自主商量完而定,这一举措让攀登活动变得更有序、更有趣。

在课程游戏化前瞻性项目的进行中,我们以追求细节、追求完美的,心态,精心打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户外活动空间,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然、积极的户外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的教师在宽松、活力的工作环境中幸福、优雅的成长,让我们的成幼在和谐、有序的环境氛围中踏实、活力的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户外游戏成长
浅谈幼儿园户外游戏之野战区活动的开展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被“束缚”的幼儿园户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