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旅游文化符号的隐喻内涵及其英译探析
2020-05-06冯秋怡
冯秋怡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海南黎族文化是海南省本土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丰富的文化符号是海南省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島”新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海南黎族著名的“英雄人物”“山水”“动植物”“节庆风俗”“名胜古迹”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探究其隐喻的内涵及英译策略。
引言
人类世界是隐喻的,是充满象征的。以Lakoff及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思想。(陈盈熙,2017)近年来,民族特色风俗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核心之一,其独特的文化符号极具魅力,隐喻或象征着民族文化和精神。
打造海南本土旅游文化产品品牌,其核心在于挖掘本土旅游文化的内涵,扩大其外宣影响力,从而创造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背景下,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形象需要升级——不仅是“阳光岛”“健康岛”“长寿岛”“活力岛”,而且是“文化岛”。以黎族文化为本土旅游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海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创海南本土旅游文化品牌,是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关键。黎族在海南省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古老的原始文化,是海南岛人类生产生活的开拓者。黎族人民长期聚居在五指山腹地,生产力低落,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自然形态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原始淳朴。海南省黎族旅游文化符号蕴含丰富的神话传说,具有较强的隐喻性,因此,黎族文化符号的隐喻内涵及其英译策略的探究对海南本土旅游文化品牌塑造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海南黎族旅游文化符号的隐喻认知
(一)英雄的隐喻——黎族人民的理想和精神的化身
海南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忠义爱国,造福黎民,在民间一些传说故事中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隐喻黎族人民追求民族和睦,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黎汉人民对英雄的尊崇和信仰。
冼夫人是黎族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她爱士恤民,推崇民族团结,梁朝时,为了国家统一,她向梁武帝呈请在自己势力所及的海南省建置崖州,使脱离中央王朝580多年的海南省重新回归祖国。传说《冼夫人解救俚女》塑造了冼夫人爱民的形象,而传说《营根比武》塑造冼夫人换俚装,降服俚人山王,避免了民族间的仇恨,形成了民族团结的爱国形象。两伏波将军路博德和马援都是海南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为民平乱,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唐朝宰相李德裕因奸人诬陷,被贬崖州期间,与黎胞们和睦相处,给黎族村寨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李德裕在黎寨》等很多传说呈现他在海南省为民除害,造福黎民的爱民护民形象。黄道婆是元代杰出的纺织家,她不仅潜心跟随黎族村寨纺织妇女们苦学技术,还革新创造出更为先进且便利的纺织工具。
(二)山水的隐喻——黎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根源
山水隐喻黎族人民的族源认同、勤劳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传统民族精神。黎母山隐喻黎族族源、始祖。黎母山是古代黎族人的聚居地,黎母被看作是黎族的祖先或始祖,传说她成仙后就住山中,保佑黎族的子孙后代。传说《黎母现身》中的黎母是一老婆婆,常背一孩子过河,后来黎族动乱,这个孩子作为总兵带军队前往镇压,到黎母山前,黎母现身,帮助黎族人逃过一劫。五指山隐喻黎族人民的勤劳团结。《五指山的传说》传说五兄弟勤劳团结,他们留下来的汗水和眼泪把平原冲成5条溪流,死后化成了5座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而命名“五子山”,后来,人们看到五子山好像五只手指,便改称为“五指山”。亚龙湾隐喻黎族人民勇敢和奉献的精神。《亚龙湾》讲述黎族青年猎手亚龙,用沾着见血封喉毒汁的箭射死野猪王,因伤口感染不幸去世,村民得以安居乐业,村民为了纪念亚龙勇敢献身,将其埋在三亚附近的海难,并取名为“亚龙湾”。万泉河隐喻黎族人民追求生命力兴旺,美好生活的愿望。《万泉河》叙述人们因为没有河流,日子艰难,风魔火魔作恶,民不聊生,人们背井离乡,呼天唤地,万道眼泪汇成了一条河流,河水又浊又咸。后来天宫仙女下凡,沐浴河中,她们洁白的肌肤染白了浊水,万泉河从此清澈透亮,万物复苏,人们重返家园,安居乐业,使万泉河畔人丁兴旺。
(三)动植物的隐喻——保护神和图腾崇拜
纳加西拉鸟和椰子树的崇拜是黎族氏族的标志性符号,他们深信其血缘联合体与某一动植物间存在深切关联,这种图腾崇拜影响着黎族人们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黄晓坚,2019)。木棉花和槟榔的传说隐喻黎族人民爱国爱家,追求和睦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
纳加西拉鸟隐喻黎族祖先的保护神。《纳加西拉鸟》是黎族一则关于鸟的族源神话,传说黎人祖先有个女儿,出生不久,母亲去世,“纳加西拉”鸟便含着谷类把女婴养大。黎族人民赋予鸟始祖和神灵的形象,认为是黎族祖先的保护神。白沙黎族服饰和发饰上的鸟的花纹图案,折射出人们把生命与意志寄身于鸟的图腾崇拜文化。
椰子树隐喻黎族人的守护神。在原始蛮荒时期,古老的椰树被看作黎族人的守护神,椰果拥有神的力量,能保护黎族民众,他们认为椰子是太阳赐予黎族先民的,饮椰子水即为接受太阳的恩泽,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椰子的由来》讲述有位黎族青年龙果,率领黎民战胜异邦侵略者的故事。抗战中,黎寨一长者被抓,宁死不屈,被敌人砍头并乱箭射杀,其死后,头变成圆圆的椰果,箭变成了羽状的椰叶。自此,椰子也被赋予老汉顽强的精神,黎族人民将椰树遍植海南岛以表纪念。椰子传说体现了黎民善恶美丑分明,敢于与恶势力对抗,不轻言放弃的可贵精神。
木棉花隐喻黎族人民保家卫国的革命斗志。传说《英雄花》讲述古代五指山区,黎族抗敌英雄吉贝,多次率领民众抗击异国侵略者,与敌人殊死作战的故事。因叛徒出卖而被缚在一棵大树上遭杀害,吉贝死后,血化作红艳艳的花朵,绽开在那棵大树上,那棵大树就是木棉树,因此木棉树也称“吉贝树”或“英雄树”。吉贝英勇牺牲后,黎族人民以吉贝为榜样,认为吉贝虽牺牲了,但精神还在,他们信奉灵魂不灭的信念激励着他们继续反抗和斗争,勇敢地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槟榔隐喻爱情、友谊和幸福。爱情传说《槟榔果》讲述黎族少女妮子和一位少年相恋却被父母拆散,妮子以身殉情,少年每天都在妮子坟前哭拜以诉思念,一棵小檳榔树从妮子坟中长出,少年精心呵护,槟榔树在秋季结满了串串诱人的槟榔果。不久,黎寨爆发一场瘟疫,少年给每户黎族同胞送槟榔以表慰问,同胞们吃了槟榔后,病都奇迹般地好了。因此,民间传说黎族人民嚼食槟榔的习俗是为了感恩少年,念怀妮子,槟榔也成为黎族爱情、友谊和幸福的象征。槟榔在黎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民俗价值,他们用槟榔来定情,甚至当作聘礼。槟榔不仅寓意子孙满堂,而且代表美好幸福的婚姻。
(四)节庆习俗的隐喻——幸福美好生活的祈愿
“三月三”隐喻黎族人民的幸福记忆和美好祈愿。民间流传不同版本的“三月三”的传说,或体现黎族青年的婚恋观,或为子女祈求美好的愿望,或感激祖辈的恩赐,或追述先辈的贡献等,这一节日不同主题内容的叙述,反映了黎族人民不同层次的深厚文化底蕴,凝聚了黎族同胞共同的民族心理。“三月三”节日被黎族青年视为传统的情人节,每年农历三月三,他们以歌舞等活动寻找爱侣,传递爱慕之情。
嬉水节隐喻黎族人民追求吉祥安康的生活。嬉水节本是古代黎族的一种祭水活动。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保亭,人们用桔叶互相泼洒温泉“圣水”,驱除疲劳,祈求健康幸福,福寿绵长。后来,逐渐演变成保亭黎苗族的传统节日。自2000年起,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以温泉泼洒自己的心上人,以此表白爱情。此外,有传说《七仙岭嬉水节》记述七仙女打败风神,守护保亭这山水宝地的动人故事。因此,黎族嬉水节不仅被赋予奇幻的民族色彩,还表达了黎族对水的爱敬之情,他们相信水能驱邪避凶,给人带来吉祥安康。
文身隐喻黎族的祖先崇拜,神灵的庇护。黎族文身与祖先崇拜有关,是我国少数民族习俗的“活化石”,黎族文身的绝大多数是女性。在不少黎族传说中都解释了文面的来历,传说《丹雅公主》《文面的传说》提到黎族祖先用文身以遮掩面部,让人无法辨认。而史料中记载:文身可以得到祖先庇护,是回祖先所在之地的标记。在黎族的习俗中,不文身,就没有地位,死后将不被祖先承认,成为孤魂野鬼。
(五)古迹名胜的隐喻——和平美好生活的祈愿
鹿回头隐喻黎族人民追求浪漫美好的爱情。三亚家喻户晓的“鹿回头”传说讲述一黎族青年为救母而追赶一只鹿到天涯,不忍射杀,准备举箭时,鹿转身变成一位黎族美少女,并与之在五指山相爱繁衍后代的爱情故事。落笔洞、皇帝洞、千龙仙洞,隐喻黎族人民勇敢不屈的反抗精神。传说《落笔洞》《皇帝洞》《千龙仙洞》讲述3位男婴出生时都隐含超自然或超人类的神奇特征,后来凭此神力勇敢地与恶势力对抗斗争的故事。
二、海南黎族旅游文化符号的隐喻英译分析
海南黎族旅游文化符号是本土文化的灵魂,本身的隐喻文化内涵丰富。隐喻映射的条件相同,可使用相同的词汇表达;隐喻映射的条件不同,可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针对不同的隐喻表达,应重点剖析文本的信息和翻译目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在译文中可采取隐喻移植,但不一定追求认知上的完全对等。
目前,关于文化隐喻专有名词的英译,通常采用直译或音译的策略。例如:人名:冼夫人(Madame Xian)、伏波将军(Fubo)、李德裕(Li Deyu)、黄道婆(Huang Daopo);山水名:五指山(Wuzhi Mountain)、黎母山(Limu Mountain)、亚龙湾(Yalong Bay)、万泉河(Wanquan River);动植物名称:纳加西拉鸟(Najiaxila Bird)、椰子树(coconut tree)、槟榔(areca)、木棉花(kapok);节庆风俗名称:三月三(Sanyuesan)、嬉水节(Water Splashing Festival)、文身(tattoo);名胜古迹名称:鹿回头(Luhuitou)、落笔洞(Luobi Cave)、皇帝洞(Emperal Cave)、千龙仙洞(Qianlong Cave)。音译,有些名称属于直接使用拼音,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不能直接从发音上理解该文化符号的意思,同时,也省略了其背后文化传说的丰富内涵。
音译与直译在隐喻文化上无法达到认知对等,因而可增加替代,补偿与意译丰富和准确翻译隐喻文化。海南省部分旅游文化符号可尝试文化韵味更浓的英译法,例如:黎母山(Li Ancestor Mountain),外国游客可直接从字面上了解这座山有着传奇神秘的文化色彩,而且与其族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增加了文化的魅力;槟榔(areca,a love token),外国游客可从该词直接了解其背后的象征含义,并增加其浪漫爱情故事的文化吸引力,促进旅游经济文化的交流。三月三(March the third Festival,Li Valentines Day),可增加外国游客对黎族三月三节日来源与目的的了解,并增强黎族传统节庆文化知识传播。
三、结语
海南黎族旅游文化符号蕴含丰富的隐喻内涵,挖掘其背后丰富的传说故事,有利于打造海南本土旅游文化品牌,营造海南“文化旅游岛”的新形象,从而加快海南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同时,黎族旅游文化符号专有名称的英译,若能同时恰当地呈现其内在的本土文化特色,定将为海南旅游文化品牌塑造,增加吸引力,促进海南自贸区(港)的旅游服务业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