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主题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践研究
2020-05-06李娜许升元
李娜 许升元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多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森林康养”为主题,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升级的旅游风情小镇,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浙江黄坛口旅游风情小镇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从黄坛口乡创建的基础条件出发,通过旅游发展定位、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体系和提升工程进行科学规划,并进一步提出从突出资源保护、突出康养主题、突出乡村振兴和突出组织保障4个实施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引言
我国的森林康养旅游,在理论研究及产业实践方面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未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与经济效应,对森林康养主题的旅游风情小镇顶层设计,更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规划操作。在此背景下,黄坛口乡作为森林康养主题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的典型案例,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旅游风情小镇名录。本文对其规划思路与创建实践进行解读,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一、黄坛口(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概况
(一)创建范围
黄坛口(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位于衢州市衢江区西南部黄坛口乡,范围为:北至关公山,东到茶坪古村,南到黄泥岭村,西到药王山与天脊龙门景区交界处,约9.5平方千米。
(二)创建优势
1.优越的区位交通
离尘不离城,城区后花园。衢州位于浙江西部,是”浙、闽、赣、皖“4省边际的交通枢纽。规划区所在黄坛口乡距衢州城区15千米,距高铁站13千米,距机场20千米。与京台高速、杭金衢高速快速贯通,发达的交通更拉近了小镇与长三角客源地之间的距离。近而畅通的区位交通条件,是旅游风情小镇开发的核心前提与基础。
2.舒适的养生气候
山林地形,避暑胜地。规划区地处仙霞岭余脉,山峦重叠,因地质构造形成峡谷幽深、蜿蜒曲折的地貌。境内具有小气候特征,空气相对湿度大、夏季适宜开展旅游活动。日射弱、气温低,平均气温为25.5℃,比临近的衢州市区(27.4℃)低1.9℃,是理想的避暑之地和养生度假气候区。
3.天然的生态基底
天然氧吧,五養之地。黄坛口乡拥有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森林覆盖率93%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超过1.0万个/cm3。境内优质的山水森林环境孕育了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等众多中药材,并开发挖掘出猪脚绣花针、凤凰投胎、金钩炖老鸭等健康养生药膳,是真正的“气养、水养、食养、药养、心养”五养之地。
4.深厚的民俗风情
针灸圣地,文化福地。规划区历史上曾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要地。所在衢江区是杨继洲故里,杨继洲针灸是中国中医文化遗产。据传说,神农氏炎帝、扁鹊、孙思邈、华佗、李时珍都曾到境内药王山采药、居住、问诊,成为当今“神农谷”、八卦井、“神农炼丹”、药王居等著名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大戏、衢江提线木偶戏、手工豆腐、古法酿酒等奠定了规划区丰厚的民俗文化基底,成为文化福地。
5.良好的产业基础
资源富集地,产业活力区。黄坛口乡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浙江省十佳魅力乡镇、浙江十大生态旅游名乡镇”等众多荣誉称号,是浙江省省级老年养生示范基地和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已成功创建2个国家4A级景区(天脊龙门、药王山)、2个国家3A级景区(紫微星谷、悦龙湾)、1个省级3A级景区村庄(茶坪),是衢江区全域旅游新格局中衢南森林康养旅游环的发展重心,奠定了良好的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基础。
(三)创建差距
1.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标准解读
(1)必备条件。风情要素具备体现当地独特文化与自然、民俗与文物资源,独特的地方风土人情和民俗风貌资源,独特的淳厚民俗文化资源;旅游要素具备能满足不同旅游者和主客共享的住宿设施、旅游休闲体验场所、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等旅游业态;服务要素具有游客咨询服务、公共交通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旅游慢行系统、公共休憩区域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要素历史人文环境保存完整,自然环境保护有序,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镇区保洁工作完善。
(2)评定细则。按照《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评定细则(2018年版)》(以下简称《办法》),主要包括规划保护、风情体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综合保障5个方面,总分为650分,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的认定最低得分为520分。旅游风情小镇同时应出具由第三方组织调查的游客与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参照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应达到85%以上。
2.黄坛口(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差距
(1)对标分析
根据《办法》的评定细则,对照规划区实际,自检打分总分为452分,与《办法》要求的最低分值尚有68分的差距。其中风情体验、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的缺分比例较大,具体如图1所示。
(2)主要问题。规划区现存在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整合度不高,康养产品特色不足;森林康养服务系统尚未建立,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建设用地受限,小镇发展格局封闭;产业动力不足,利益协调难度大;淡季长,旺季呈爆发式分布等问题。
二、黄坛口(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规划
(一)总体定位
1.发展定位
以森林康养为主题,基于小镇“环山抱水”的生态格局,秉承“让康养栖居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原则,以森林、溪谷、空气、水质、药材、食材、古村等全自然、原生态健康要素为依托,以衢江区康养城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引领,以中医药养、养老康居、山水生态休闲等功能为支撑,以森林康体运动为辅助,打造成为中国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浙西养生养老旅居地、衢州康养产业园、衢江智慧健康镇。
2.形象定位
深山幽谷有仙气,休闲养生无限好。释义:黄坛口乡地处仙霞岭余脉,山峦叠翠,峡谷纵深,空气清新,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造就成天然氧吧,其中“关公山”“紫薇星谷”及“药王山”是神医仙修之地,加上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传统的药膳文化,极具康体养生之功效。
3.宣传口号
绿水青山黄坛口。释义:习近平“两山”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为生态文明理念和森林康养旅游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黄坛口乡践行“两山”理论,通过保护利用绿水青山资源,努力打造“健康中国”样板,符合旅游消费的趋势。“绿水青山黄坛口”作为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极具感召力与亲和力。
4.产业定位
具体产业定位如图2所示。
5.发展策略
以林为市场撬动点,整合五养资源,打造森林康养基地;以古为运营驱动点,深化小镇内涵,重塑文化度假原乡;以景为特色强化点,提升小镇景观,强化山水生态体验;以村为服务配套点,完善旅游服务,竖立乡村振兴典范。
(二)空间布局
以“森林+”“+旅游”的思路,结合森林康养的特点和小镇发展需要,按照“林养(自我修复)—医养(医药结合)—颐养(养老旅居)”的空间思路,形成“一轴一核、一环三区”的小镇旅游发展格局,打造森林康养旅游,具体如表1所示。
(三)产品体系
具体产品体系如图3所示。
(四)提升工程(图片由甲方提供)
围绕旅游交通提升、旅游业态提升、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安全保障、生态环境整治、建筑风貌改造和智慧旅游小镇等工程来创建提升,具体如图4~图6所示。
三、黄坛口(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施
(一)强化领导,突出组织保障
成立以衢江区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写入党委和政府工作报告,并分别列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八百工程、六大行动”和“创建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区”重要工作内容。除区旅委外,林业、农业、体育、科技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为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出谋划策。
(二)科学规划,突出康养主题
科学引导黄坛口(森林康養)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邀请专业团队结合修编《黄坛口全域旅游规划》,编制《黄坛口(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创建专项规划》。围绕森林康养主题,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一条“点、线、面”相结合的“宜居、宜业、宜养”的环形森林康养旅游精品线路。
(三)精准实施,突出资源保护
邀请专业设计、施工团队,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施工作有:传统古村落保护、茶坪仙人谷夜景打造、森林康养步道(古驿道)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景区安装检测仪和LED显示屏,实时发布森林康养指数。
(四)借势营销,突出乡村振兴
通过举办系列森林康养节庆活动,得到新华网、人民健康网、中国网、今日头条、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新闻网、浙江旅游、无线衢州等一批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创建森林康养旅游风情小镇,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黄坛口乡乡村振兴的新助力。
四、结语
(1)本文在分析国内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现状基础上,围绕森林康养主题,从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到产品体系,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规划思路进行探讨,丰富了森林康养旅游主题旅游风情小镇的理论内涵。
(2)在黄坛口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践中,围绕森林康养主题,从科学规划、精准实施到借势营销,对旅游风情小镇的创建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提供了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样板,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杭州天韵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